尹文
摘 要:隨著社會發(fā)展、一些腐敗案件滋生,就人類本身而言,之所以腐敗,就是因為人類的貪婪,貪婪是人類最大的敵人。一旦貪婪,對社會和國家都會造成不利的影響,為此,筆者旨在從法理學角度出發(fā),對當今社會發(fā)腐敗法律體系的建立提出一系列思考。
關鍵詞:腐??;法律體系;法律思考
一、當前我國的反腐敗法律體系
我們國家當前的反腐敗法律體系,可以從如何控制腐敗的角度進行分析,最為重要的兩個機制是如何控制腐敗的政策機制以及法律機制。這里我們重點談論下反腐敗體系中的反腐敗法律機制,法律機制本身是國家為遏制反腐敗制定反腐敗法律所必須要遵循的機制,主要可以從立法的角度和懲罰的角度來制定相關的機制。國家進行反腐敗立法,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從國家層面來制定相關法律,人民嚴格遵守法律,特別是一些黨員干部,一定要克己奉公、嚴格遵守相關的規(guī)定。至于反腐敗法律體系中的懲罰機制,講究的各級法律機關、社會團體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運作,才能夠保持整個懲罰機制的有效運行,讓反腐敗法律體系不至于成為一紙空談。
二、我國反腐敗法律體系的立法進程
說到我國的反腐敗法律體系,其主要是從法律層面完成建構的,這樣的建構方式固然會產生積極的效應。筆者認為,首先最積極的效應,就是建構這樣的反腐敗法律體系固然會減少腐敗案件的滋生。近年來,瀏覽網頁,我們經??吹揭恍└瘮“讣l(fā)生,同時也從側面反應了習近平主席所說的“對領導干部管理失之于寬和失之于軟”等機制性漏洞,加強反腐敗法律體系的建設以后,從根源上遏制了腐敗案件的數量增加,有對于國家反腐倡廉建設。其次,反腐敗法律體系的建立有助于從根本上形成良好的反腐敗法律建構方式,對當前法治反腐建設提供有效助力、形成良好激勵。
盡管法治反腐可能取得如此之好的效果,但是這種效果的取得隱藏了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我國控制腐敗的法律體系是完整的、無漏洞的且運作良好的。從近些年反腐成效來看,我國反腐敗法律體系建設任重道遠,由此我們首先反思我國反腐敗法律體系的立法進程。
首先,從法律規(guī)范的效力層級來看,這些黨內規(guī)范性文件畢竟在效力和權威方面遠遠遜色于國家立法。因此,我們在思考我國反腐敗法律體系的立法進程過程中,首先提出的便是我國繼續(xù)將這些黨內規(guī)定升級為法律,唯有如此才能夠達到預防和懲處腐敗的目的。
其次,除了相較于這些黨內的規(guī)范性文件之外,我國在反腐敗立法層面存在著分散性的特點,即沒有統(tǒng)一的預防和懲治腐敗的反腐敗法。在我國現(xiàn)行的有關反腐敗治理的立法當中,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國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等中的相關規(guī)定和若干司法解釋。正如上述黨內規(guī)范性文件從實踐和規(guī)范的角度存在著悖論一樣,這些國家層面的正式立法,同樣在反腐敗的實踐中發(fā)揮著積極作用,但是當它們被納入到整體反腐敗法律體系的系統(tǒng)考量中,便顯得零散與不足。換言之,我國反腐敗法律體系在立法層面是極不完善的,這直接導致了腐敗分子在法律上有空子可鉆。例如在我國目前現(xiàn)行的刑事法律制度層面,對一些新類型的腐敗現(xiàn)象或者說邊緣性腐敗問題,我國現(xiàn)行刑法無法給予較為有效的管制。而這種結果如果從立法層面加以反思的話,或許立法深度不夠,是最為主要的原因。
三、如何完善反腐敗法律體系
我國的反腐敗法律體系究竟如何進行完善一直沒有定論,但是經過多年的反腐敗探索我們可以確定,那就是必須要進行反腐敗、也必須要完善反腐敗法律體系。建立這樣的一個體系,已經成為當前我國反腐敗工作的重中之重。經過多年的探索,一些反腐敗人士已經就如何完善反腐敗法律體系有了自己的看法,筆者認為,要想完善發(fā)腐敗法律體系,必須從根源上杜絕腐敗現(xiàn)象。歸根到底就是以下四點:一是有效預防腐敗現(xiàn)象、二是通過法律監(jiān)督的手段監(jiān)督腐敗現(xiàn)象、三是通過法律手段有效的懲治腐敗、四是根據腐敗資金的數量設立嚴格的追繳程序,讓腐敗者內心對腐敗產生恐懼,進而遏制腐敗的滋生。
(一)腐敗必須進行有效預防
這里所說的預防腐敗是要從源頭上打消腐敗者腐敗的念頭,腐敗是人們內心的貪欲、是一種扭曲的價值觀。我們經常說,越有權力的人越想著腐敗、念著腐敗,想要有效的預防腐敗,就要提前預防一些干部濫用手中的權利,任何掌握著權利的人都可以被認定是進行腐敗的對象,因此預防就是要消除這些人的腐敗動機,動機沒有了,也就不存在腐敗。要放管結合、嚴格建立有效預防機制。
(二)法律監(jiān)督——使腐敗者“不能腐敗”
與其針對是否能夠從根源處消除腐敗者的腐敗動機做過多的學理爭論,不如在理論層面做最壞的前提假定,即腐敗者的腐敗動機在根源處是無法消除的。并按照該前提假定設計反腐敗治理的可能制度設計,于是較為可取的選擇是“腐敗監(jiān)督機制”。就腐敗問題的監(jiān)督機制而言,目前中國主要有這樣幾種方式:第一,通過信訪舉報機制監(jiān)督;第二,利用網絡監(jiān)督;第三,新聞媒體輿論監(jiān)督;第四,國家機構監(jiān)督,如人大監(jiān)督、行政監(jiān)察監(jiān)督和司法檢察機關監(jiān)督等;第五,社會團體監(jiān)督,如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委員會監(jiān)督、人民政協(xié)監(jiān)督等。盡管在我國官員監(jiān)督方式眾多,但根據目前中國反腐敗取得的成績來看,一個共識性的結論或許是,在當下中國絕大多數高官“落馬”,往往最先不是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監(jiān)督機制運作的結果,而是網絡首發(fā)匿名舉報(最近“實名舉報”案件有所增加)引來網友圍觀,媒體跟蹤“揭秘”,“有關部門”介入調查,最后“貪官落馬”。盡管現(xiàn)狀說明了網絡監(jiān)督腐敗取得了一定的呈現(xiàn),但筆者卻認為在治理腐敗過程中,所有監(jiān)督機制的有效建立必須通過法律的途徑搭建起一個有效的制度平道,在法律的框架下完成腐敗的監(jiān)督工作,即通過法律的途徑對腐敗加以監(jiān)督,使得腐敗者“不能腐敗”。
(三)懲治腐敗——使腐敗者“不敢腐敗”
如何讓腐敗者不再腐敗、從根源上杜絕自身的腐敗心理,一直是當前社會轉型期重要課題之一。那么針對這樣的情況,筆者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完善相關懲治腐敗機制,這樣才能從根源上杜絕腐敗。要想完善相關腐敗機制,首先要完善立法,反腐敗法律體系的建立勢在必行,當今社會腐敗無處不在,大到老虎小到蒼蠅都想走走腐敗這趟渾水,有了這樣的思想,這樣的行為存在,就必須要建立相關立法,建立相關立法評價機制和體系。其次,對于腐敗機構的設立也是時代的必然,多設置一些腐敗機構,權責明晰,也有助于讓腐敗者不再腐敗。
(四)建立腐敗資金追繳機制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好、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是腐敗現(xiàn)象滋生的原因之一。社會高速運轉,一些黨員干部的腦子也越來越靈活,我們經常在新聞上看到一些領導干部貪污腐敗之后的贓款會有家屬帶往國外,或者干脆把腐敗后違法得到的資金放到國外的一些銀行,在國外銀行開戶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這么做無疑給資金添加了一副天然保護傘,也讓很多貪官污吏的腐敗資金有了去處,腐敗成為一種習慣。那么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國就有必要建立一套腐敗資金的追繳機制,讓那些心懷叵測的有腐敗想法的官員們杜絕腐敗的想法,讓他們和他們的家人不想腐敗、內心深處也明白他們不能腐敗,只有建立了這樣的追繳機制,才能夠讓我們的黨員干部更加廉潔、克己奉公。(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喬海曙:《懲治腐敗與防范資金外逃研究》,載于《湖南論壇》2001年第1期。
[2] 許道敏:《新加坡:嚴格立法嚴格執(zhí)法》,載于《中國監(jiān)察》200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