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敬
摘要:變化和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發(fā)展的必要條件,而馬克思法學正是從馬克思主義學說基礎上誕生出來的。馬克思主義法學不能一成不變,要與時俱進,通過吸收人類社會優(yōu)秀的成果來豐富其內涵。馬克思主義法學與當代中國的法治現狀相結合,對中國構建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但是在其運用和發(fā)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zhàn)。本文主要就馬克思主義法學在當代中國的挑戰(zhàn)及現代價值問題展開論述,希望能為馬克思主義法學更好地發(fā)展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法學;挑戰(zhàn);現代價值
馬克思無疑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戰(zhàn)士,馬克思創(chuàng)立的學說不僅對社會主義的構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樣對資本主義形成了巨大的沖擊??梢哉f馬克思學說是人類文明的綜合體現,是全球人民都應該尊重和發(fā)揚的重要思想和文化財產。馬克思創(chuàng)立的法學是馬克思學說的有機組成部分,研究馬克思法學對中國法律體系的完善,對建立真正意義的法治國家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近些年來,無論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學者都開始深入的研讀馬克思主義法學,他們從不同角度闡發(fā)了對馬克思法學的新看法和新學說,這些看法和學說也使得馬克思主義法學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zhàn)。
一、馬克思主義法學概述
中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我們奉行的是馬克思主義,而馬克思主義法學無疑是中國構建法治國家的主要參考標準。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理論來源于馬克思主義重要構成部分的科學社會主義,因此,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理論基石也是建立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基礎之上的。就馬克思主義法學而言,馬克思主義法學方法論是其最為核心的內容。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根本性原則,科學與價值相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法學方法論的重要原則。另外,馬克思主義法學內涵極為豐富,它包含的不僅僅是法律相關的學科,而且還涉及血多邊緣學科,可以說馬克思法學早已超脫了單純的法學的概念,而是諸多學科有機融合的結晶。
二、馬克思主義法學在當代中國的挑戰(zhàn)
馬克思主義法學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大地上蓬勃發(fā)展,在研究其內涵的過程中也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zhàn),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要的論述:
(一)對“馬克思主義法學”概念認識問題
馬克思主義法學作為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有機整體,在研究其內涵、豐富其核心內容時,首先就應該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概念有一個明確、清晰的認識,這是理論研究的重要基礎。對馬克思概念的理解問題,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通常而言,馬克思主義是指一種法學體系,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的著作,著作中闡述了馬克思的基本觀點、政治立場等,也可以稱為社會主義國家所采用的法學理論。自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深入中國發(fā)展實際,在實踐中探索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內涵,設置可以說已經超脫了馬克思主義原有的框架。中國的發(fā)展狀況讓馬克思法學概念認識問題更為模糊,目前學術界比較認可的一種觀點是從兩個方面來解釋,即俠義馬克思主義和廣義馬克思主義,前者是指馬、恩兩人的法律思想,而廣義的馬克思法學是從發(fā)展變化的眼光來看待,是指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立場和方法建立起來的處于發(fā)展中的法學理論。
(二)馬克思法學的基本問題研究
每個學科研究的基本問題是學科的中心思想,馬克思主義法學探索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什么?在研究馬克思主義法學時,學者曾經提出過法學的基本問題,即公民權利和國家權利的關系,這類問題的研究一致持續(xù)到現代,但是針對這一問題提出有效解答的學者并不多。學者對于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問題研究熱情不高,如今也沒有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問題做一個清晰的論述。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問題必須要弄明白,一個連基本問題都弄不清的學科是不成熟的學科,它還需要學者和理論家進一步發(fā)展和研究。
(三)對西方法學思想價值的重新評價
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制建設較為完善,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入,這些國家的法學思想逐步傳入中國,使得中國當代的法學理論受到其影響。中國的法學理論有些照抄照搬西方的現象,這就脫離了中國的國情,也與馬克思主義法學方法論中的歷史唯物主義原則相背離。
三、馬克思主義法學在當代中國的現代價值
1、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法學方法論,推進中國法學發(fā)展
方法論的研究是深入探究馬克思法學內涵的重要基礎,馬克思主義法學方法論研究的突破進展,都會讓中國的法學發(fā)展煥然一新。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誕生并非是空想的,它是立足于當時的社會生產實際而創(chuàng)立的,因此研究其方法論,不僅僅能夠提高中國學者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質量,還能夠運用其研究成果指導中國的法學發(fā)展。恩格斯強調,在當今社會不斷發(fā)展的大前提下,理論與實踐不斷碰撞、相互影響,隨著時代急速變革,很自然的將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其結論會相對落后于發(fā)展的速度。我們不能將馬克思主義法學照抄照搬,因為其誕生的實際背景與當今的中國社會實際是有所區(qū)別的。我們真正要做的是通過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法學方法論,掌握和理解馬克思主義法學方法論的精髓和實質,以此來創(chuàng)立符合中國發(fā)展實際的法學理論體系。當代中國的法學的發(fā)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根本,其中核心環(huán)節(jié)就是要緊緊的抓住方法論,立足實際來來發(fā)展中國的法學。
2、運用馬克思法學的批判性,推動當代法制現代化建設
批判性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精神,批判的過程是完善學科認識,是對自身查漏補缺的過程。被批判者和批判者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從某種程度而言他們是密切相關的。我們要充分應用馬克思法學中批判精神,通過批判來改良我們法學的思維形式、法學認識和法學探究的方式。當代中國更加重視法律體系的完善,自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更為堅定了建立法治國際的信心和決心。法治國家的建立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探索和建立的過程當中批判性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批判認識法制建設中的不足,以進一步完善并加快法制建設的訴求。
3、吸取先進的法律思想,促進中西方法律文化交流
回顧歷史,結合當下,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衍生出了獨特的法學思想,從法學發(fā)展的歷史中我們看出,面對文化的融合和碰撞,我們應當堅持“揚棄”的觀點,用辯證的思想來看待問題,堅持在批判中揚棄,引進更先進的法律思想,在批判中吸取、建設,推進中國特色法律制度的發(fā)展完善,使其更好地適應我國的社會現狀。
四、結語
改革開發(fā)的實施,我國與世界其他各個國家的聯系越來越密切,這也使得我國的法學理論受到了西方法學思想的沖擊。面對馬克思主義法學在當代中國的挑戰(zhàn),我們要保持與時俱進的態(tài)度,要在吸收西方先進思想的同時,根據中國的國情來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內涵,以使其更好的指導中國的法制建設。(作者單位:聊城大學公共與政治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蔡偉,李其瑞.經濟、社會和哲學:馬克思主義法學的三個方法論貢獻[J].江海學刊,2007年第1期
[2]蔣娜.重新認識我國法治進步的重大理論意義[J].求實,2010年第3期。
[3]蔡浩明.李達與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中國化[J].法治湖南與區(qū)域治理研究,2012年第2期
[4]李龍.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光輝歷程——兼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歷史地位[J].政治與法律,2008(01)
[5]楊傳濤.論李達對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貢獻[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
[6]陳青青.馬克思主義法學在中國的當代挑戰(zhàn)與現代價值[J].湘潮,2012(07)
[7]林哲.馬克思主義法學在當代中國的難題[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