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霞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引導、參與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雙邊活動,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引導起到了關鍵作用。怎樣實現(xiàn)教師的引導呢?筆者認為,教師的引導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提問來實現(xiàn)。曾經(jīng)有學者指出:“課堂教師的提問是教師最重要的語言活動,是教師所有教學技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彼哉n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教師設計得好,能幫助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能有效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拓展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確實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但是筆者作為具有多年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認為,很多教師意識到了提問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也有問題意識,但是真正善于提問的教師卻少之又少。
一、提問不能過于頻繁
筆者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一節(jié)課40分鐘平均每分鐘就存在一個問題。這樣使得教師就像拿著香蕉的馴象人,學生就像跟著香蕉走的大象,學生只有無奈地跟著走,哪有時間去思考和回答問題呢?即使回答問題也是疲于應付。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身心疲憊,教師也是大汗淋漓。但是教學效果如何呢?學生在課下往往一問三不知。高中政治課本來課堂容量就大,總是問題充斥,如何讓學生思考和回答呢?
二、不能重復問題和重復學生的回答
很多教師有一個不良習慣,就是習慣性地重復問題和重復學生的回答。很多學生面對這樣的教師往往關注的是教師的再次提問和對學生答案的再次重復。教師的首次提問和學生的回答并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這樣不僅造成了時間的浪費,而且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課堂上每一分鐘都是寶貴的,都有存在的必要性,教師無謂的浪費這些時間,意味著課堂上的有效時間減少了,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巨大的損失。當然,如果教師在大教室上課,教室擴音設備不好,這就有了重復的必要,但是我們還是應該避免這種無意義的重復。
三、學會聆聽學生
相比較課堂提問的設計,課堂聆聽學生的回答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充滿藝術性的。教師不僅要會問還要會聽。教師一方面要有聆聽的態(tài)度,即誠懇與肯定,一方面還要有聆聽的技巧。
有的教師認為聽是很簡單的事情。筆者建議教師給自己錄像,通過看錄像,教師會發(fā)現(xiàn)自己是否是一個好的聆聽者,當學生回答問題時,你是否集中了注意力,是否對學生表現(xiàn)出了足夠的興趣。
教師聆聽學生回答問題時,要將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放在學生身上,要讓對方感覺到真誠和期待,感覺到尊重和關心。當學生能從教師的聆聽中得到積極的情感反饋,那么他的潛能就會得到激發(fā)。教師提問和學生回答不只是一個形式,還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心與心的交流。如果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表現(xiàn)為坐立不安,或者是不耐煩甚至直接去關注其他的同學和其他的事情,那么學生會認為自己說錯了,就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就會敷衍了事,不利于學生潛能的激發(fā)。
四、提問對象不能過于相似
不得不承認,教師對于學生都有偏向性。雖然作為教師不應有這樣的狀態(tài),但是教師也是人,也會有偏好性。選擇提問對象方面就能體現(xiàn)出來教師的偏好性。很多教師提問對象總是同一類型,甚至總是那么幾個同學。時間長了,總是不被叫到的同學就會產(chǎn)生挫敗感,會認為:“老師不喜歡我,也不會關注我,我為什么還要上進呢?”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對學習越來越?jīng)]有興趣,課堂上不認真聽講,進而導致這個群體失去了上進心。有的教師認為學生可能是害怕上課被點到,其實并沒有真正了解學生的心理,學生從內(nèi)心還是期望得到關注的,而在課堂上的關注就是被提問到。教師不應該將自己對于學生的偏好帶入到教學中。
五、不能控制問題的答案
很多教師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教師很認真地提出一個問題,學生正在思考的時候教師自己就完成了回答,這種自問自答并沒有起到提問的效果,甚至可能會讓學生產(chǎn)生抵觸心理。還有的教師在學生回答錯誤,或者回答的并不是自己期待的答案時,就會武斷地打斷,然后自己來回答。這樣的結果就是課堂之上都是教師自己的觀點,學生的觀點沒有得到尊重,學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對在哪、錯在哪。長此以往,學生每次都無法完成自己的作答,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無法得到培養(yǎng),對問題的看法也很難形成系統(tǒng)性,并且獨立性也沒有得到鍛煉,反而會產(chǎn)生更強的依賴心理。教師不應該控制問題的答案,而應該給予學生回答的空間和時間。如果學生暫時回答不上來,教師要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共同完成;如果學生的答案出乎教師的意料,教師要先給予肯定,然后在肯定的基礎之上再引導學生思考出正確的答案,或者是給予學生尊重,允許不同的答案存在。
六、不可給予學生消極的反饋
當學生回答不對時,有的教師直接就給予“你離題了”“你坐下再想想”“不對”等評價,甚至有的教師專門找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學生來回答問題,然后乘機給予嘲諷。以上都是消極的反饋,對于學生而言,教師的每一句評價都非常重要,如果教師的反饋是消極的,不僅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影響整體的斗志,會讓全班學生都不敢發(fā)言,會降低學生參與課堂交流的愿望。所以,教師應該多用啟發(fā)性語言來幫助回答不上來的學生,當學生回答不合適的時候首先給予肯定,比如“很有創(chuàng)意”“有想法”,然后再引導學生找到合適的答案或者換其他同學來作答。筆者建議,如果教師面對學生的答案不知道如何評價時,可以盡量選擇中性詞語,不帶感情色彩的中性詞語并不會影響學生的情緒。
七、重視學生的反問
課堂提問并不只是教師的特權,學生也有課堂提問的權利。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沒有給學生課堂提問的時間和權利。尤其是在上課過程中有學生提問,教師往往直接干涉,不予以回答。筆者做過調(diào)查,很多學生上課不喜歡提問,不是沒有問題可問,而是不敢問,害怕遭到老師的批評。
以上是筆者總結的關于高中政治課堂提問中的誤區(qū),這些誤區(qū)在課堂教學中隨處可見,甚至一些誤區(qū)成為了教師的習慣。改變這些誤區(qū)并不容易,需要教師能靜心備課,用一顆關愛之心來看待每一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