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冬梅
我剛走進高中那年,遇到了王淑麗,她是改變了我未來寫作心態(tài)的老師。很慶幸,那年是她開始教學生涯的第一年,我是她帶的第一屆學生。人總是在面對第一次時格外的熱情,所以,我們是她懷著一腔熱血打破常規(guī)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下的受益者。我清楚地記得第一節(jié)課她做完自我介紹后問我們語文中有難度的是哪部分,她跟我們聊更多課外的東西。那時我就相信她有足夠的熱情和能力去改變我們,改變語文課堂。
高一有一篇精讀課文叫《燭之武退秦師》,第一段是這樣的:晉候、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軍,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在講完這一段之后,她讓我們當堂寫一篇小短文,回答她:在國家危急關(guān)頭,如果我們是燭之武,會不會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去拯救國家。我記得當時有個同學寫的特別好,老師當眾宣讀并就此篇讓我們談?wù)剬懽鞯目捶āD俏煌瑢W寫道:“首先我要說,如果我是燭之武,我是不會去涉險的。原因有這么幾個,其一,國主選擇言和,說明國力不強,沒有作戰(zhàn)的實力,這肯定與國主的治理有很大關(guān)系;其二,國主在危機時刻才想到用我,證明他識人不明,這樣的人我基本可以把他定義為昏君,他自己坐不穩(wěn)那個位子,我不會介意換個國主;再次,我覺得這種事要理智,我這么一去,可能命都保不住了,自己的命自己要好珍惜,為個昏君犯不著?!彼l(fā)言結(jié)束之后,最高興的就是我們年輕的語文老師,借這個例子她說,語文沒有對錯,說實話就是好的。我非常同意,這段文字為什么寫得好,因為它不隨波逐流,真實的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的想法,還言之有理。我覺得寫作就是這樣,力求真實,作者感情到位了,怎樣表達都是好的。
我們都曾學過李清照的詩詞,比如《聲聲慢》,老師總會給我們分析一大堆,什么“這首詞在結(jié)構(gòu)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開頭十四格疊字形象的抒發(fā)了作者心情”、“點點滴滴又與上文照應(yīng)”,可是真正理解的人并不多,而且李清照當時在作詞時可能也并沒有想什么前后照應(yīng),用疊字表達的更好,她也只是借作詞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發(fā)泄自己孤寂的情緒。她早期生活優(yōu)越,出生書香門第,但晚景凄涼。知道了她的經(jīng)歷,我們便不難理解她的詞,寫作都是有感而發(fā),我們感受得到她寫作時的心情,便不難想象她作品想要表達的涵義。
這就是我要說的寫作,也是老師教給我的,——“真實”。我們在寫作時常常無話可說,或是不會表達,那是因為沒有深刻的經(jīng)歷,沒有那么多的感觸,那么多的思考,也就沒有足夠多的感情去表達在紙上。寫母愛,就真的只是在寫,事例千篇一律都是我生病了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寫老師,永遠都是她在學習上怎樣怎樣幫助了我。時不時再來兩個“啊”來無病呻吟,這樣的作文不客氣的說就是垃圾。真正對母愛感觸至深的人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不需要多變的寫作手法,他從細節(jié)體會,心里充滿著感動,又怎么會寫得不好。
綜上所述,真情實感就是寫作,然而情感到位,表達也是尤為重要的。舉個例子,假如有個男子去跟心愛的女生告白,他說“我想跟你睡覺”,那他就是流氓,但他如果說“我想要每天早晨一醒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你”那他就是個浪漫的詩人,但仔細研究,這兩句話本質(zhì)沒有什么區(qū)別,由此可見,完美的表達出我們的本意是極其重要的。那表達靠什么?靠積累,表達就是平時讀書的體現(xiàn),平時讀得多,看的多,表達水平自然也是好的。
我喜歡讀書,卻也不怎么讀中外名著,詩詞和作文書。名著我覺得就是韓寒說的,太強調(diào)思想性,我總覺得沒意思,國外名著人物明明一個個都那么長,真是讀不下去。詩詞我小學也背過很多,不過最后都忘了,總覺得詩詞離現(xiàn)實生活很遙遠,尤其是古代戰(zhàn)爭類詩歌,什么“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跟我差的十萬八千里,實在是不懂,不過,我也對“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殤”這種抒情的詩詞有一點興趣。作文書是我很討厭的一類書,全都一樣。除了這些之外,我還看過很多小說,言情的,武俠的,玄幻的,到現(xiàn)在閑暇時間也看,言情小說看的最多,穿越言情,都市言情,校園言情,古代的美人心計之類,好多詩詞還是在這些書上看到的。我也看一些雜志,時尚雜志,還有像環(huán)球地理這類帶點專業(yè)性的雜志,不過都是偶爾遇到了買一本,看得不多。還看一些名家隨筆之類的,我覺得每讀一篇就成長一點,獲益匪淺,還挺喜歡的。
比如我有看過北大教授寫的一篇談及教育的文章,他沒有去抨擊中國的教育制度怎樣怎樣不合理,而是從一個老師的角度去告誡學生,怎樣去做好自己。他談及大學,認為很多人把大學,尤其是像北大這樣的高等學府神化了,北大又怎樣,它還是一個大學,還是有諸多逃課的學生,未來還是在于自己。他說,學生多是想著到大學就解放了,有旅游團去參觀北大校園,導游跟孩子們說,大家要努力學習,以后考到這里很自由,想上課就去,不想上課就在寢室打游戲??粗⒆觽儦g呼雀躍的樣子,“我突然覺得我老了”。我們從小被教育好好讀書將來考個好大學,然后呢?完成目標了,考進大學了,我們接下來是要怎樣?又感受著大學里自由的氛圍,沒人再去告訴你要去做什么,很多人就迷茫了。
讀書是件好事,是件關(guān)乎成長的好事。讀了這些文章,我就會去思考,不再是以前“聽話”的孩子。
這些就是我的體會,關(guān)于寫作,關(guān)于讀書,關(guān)于成長。以后的生活里,我還會繼續(xù)讀書,繼續(xù)寫作,其實我覺得不論是讀書或是寫作,最好不要功利性,寫作,只是現(xiàn)在我有想要傾訴的欲望,我有感而發(fā),想要去記錄,不是非要去參賽,去拿獎,去獲得別人肯定,沒必要。讀書也不是非要讀很多。寫作,讀書,都是自由的,是美好的。
我就是在這樣的讀書、寫作過程中慢慢成長起來,我的讀寫過程是有收獲的,所以我寫出我的體會,繼續(xù)這種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