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民(杭州)
中國油畫并非中國人用油畫材料畫中國畫。油畫與國畫因其材質(zhì)之別,表現(xiàn)語言自不相同,本各有所長,何苦以己短攻人之長。
中國油畫并非中國人畫西洋油畫,以中國人之思維方式、認知方式畫油畫,其樂無窮,其果出人意料,若有千萬之中國油畫家以自己之個性,畫出無窮無盡、百花齊放之中國油畫,豈不令人歡欣鼓舞?
畫者,既不可刻意與人同,亦不可刻意與人異。未來之象不可預(yù)先設(shè)計,唯切實表達真情耳,以理而行,順乎自然,畫必成矣。其果有與人同、與人異處,皆非畫者本意,無可厚非也。
作畫之初,紅綠、冷暖、鮮灰、黑白、大小、方圓、厚薄、粗精等陰陽兩面競相爭顯者,加法也,動也;其終將隱于畫之整體者,不可有一筆突顯,各就各位,各作其用者,減法也,靜也。動時當知終將為靜,爭而不可過也;靜中已有氣象萬千、生機無限之動,減而不空也。對于畫面之問題,當耐心處之,終歸于畫道。
油畫家繪畫時以記憶和經(jīng)驗調(diào)色,不可也。唯隨機應(yīng)變、善用現(xiàn)有之顏料,合于色彩之道理,方可出奇制勝,產(chǎn)生萬般氣象,生機盎然。唯走出圈套方有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善畫者,無廢棄之顏料。所謂“善繪者不棄色”。任何顏料皆可能變得鮮亮入理,調(diào)色板上清理出之混合顏料亦可充分用之,變成難得貴重之色,無廢棄也。
繪畫當做到不多不少、不大不小、不厚不薄。去其多余,補其不足,終歸正道。不可一味加之,亦不可一味減之,否則,活者死之。
繪畫之陰陽相會,何紅何綠、何聚何散、何動何靜,陰陽關(guān)系唯符合天道,方能美也、真也、善也。繪畫唯真善美是從。
繪畫者,無聲無息之道主宰形、色也。色彩之光耀,造型之感人,理之所至也。繪畫之理看不到、聽不清、摸不著,它卻不可窮盡,更不容忽視,不可背離也。當繪畫只講情感不講道理,結(jié)果是顏料一堆,繪而無畫也。繪畫之道也即繪畫之理,有兩解。其一是所表現(xiàn)人或物之結(jié)構(gòu)、體積、固有色等氣質(zhì);其二是形色構(gòu)成之陰陽關(guān)系。此兩者和諧如一不易,然必須之。前者稱之為“物理”,后者稱其為“畫理”,兩者如一線之兩端。繪畫之形式語言若重在“物理”,具象也;若重在“畫理”,抽象也。抽象與具象之間有無數(shù)可選之點,選于何點,因人、因畫而左右移動,此繪畫形式之氣象萬千也。一畫之不同局部,其理亦是,其畫之視覺效果厚重、形式語言豐富也。
繪畫之過程,自始至終要守得一份平常心,解決好當下大大小小之事,令其不左亦不右,合于中道。今事今辦,明事明辦。明日之問題有明日之智慧去解決,今日不必急于勞心,不然只會給解決問題帶來麻煩與干擾,無利于問題之解決。急于早日畫完,只為省些時間,更無必要。畫家以繪出佳作為至要,省時乃微不足道耳。且急于求成,必亂其心智,更誤時也。
作畫之進程,若探險也。隨時隨地,有變數(shù),有艱難,有險阻。其人將苦其體膚,磨其心智,久之堅忍,敏銳精進。其畫將豐富深入,生機盎然,氣象萬千,風光無限矣。
畫家無力創(chuàng)造生命,然其繪畫可達夙愿矣。
畫家者,為人當謙和可親、敦厚質(zhì)樸、胸襟開闊、混同而不孤傲也。創(chuàng)作當靜心凝思、穩(wěn)妥謹慎、警覺戒備、飽含激情、情懷浪漫、順其自然、恭敬嚴肅、精益求精、虛靜虔誠、堅韌不拔、耐得寂寞、百折不撓、天馬行空、隨心所欲、特立獨行、自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