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蟲
本次展覽的主辦方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協(xié)辦方有上海警備區(qū)老戰(zhàn)士書畫會、李苦禪紀念館、李燕工作室。值得一提的是,李苦禪正是孫靜的老師。
孫靜,曾用名孫愛華,字靜之,號墨婆、久實姥。1926年4月4日生于河北藁城,現(xiàn)居上海,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其父孫之俊為中國現(xiàn)代漫畫和連環(huán)畫先驅,曾繪有《武訓畫傳》、《駱駝祥子畫傳》、《王先生外傳》等經典漫畫和連環(huán)畫作品,時與葉淺予齊名并稱為“南葉北孫”。孫靜幼受熏陶,6歲時即有童畫刊載于當時的《北洋畫報》。她早年曾參加抗戰(zhàn),后婚嫁于開國元戎宗鳳洲將軍,戰(zhàn)火的冶煉和坎坷的經歷賦予她豐厚的生活積累和師法造化的機緣。
孫靜的繪畫曾得其父摯友李苦禪大師指導,在她特有的靈性與刻苦研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富有個性的大寫意畫風,花烏、山水、人物等各類題材作品均能揮灑自如,看似簡單草率,實則寓意頗豐,形神兼?zhèn)?,既融古畫之氣韻又洋溢著濃郁的時代氣息。其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書畫大展,廣受好評,不僅被文史館、博物館等機構收藏,更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在五十周年慶典畫集中選中其作品入冊。
上海市文史館館長郝鐵川說:“孫靜追隨李苦禪大師學畫多年。而他的父親當年作《武訓傳》,受父親《武訓先生畫傳》影響,孫靜館員15歲便在鄉(xiāng)村小學執(zhí)起教鞭,用支支粉筆牽來淙淙知識小溪,灌進孩子們饑渴的心田。后來又投筆從戎,到部隊做文化教員。1955年復員回家,除了全力支持丈夫工作之外,還主動承擔起了部隊家屬委員會主任的工作,組織姐妹們開展文化學習,一干就是15年。在父親因《武訓傳》落難的日子里,盡管孫靜內心無限痛苦,但軍人的紀律觀念使他們從不表達什么。改革開放后,武訓逐漸得到公正評價。孫靜與妹妹一起自費再版了《武訓畫傳》。后來又展紙潑墨,潛心創(chuàng)作半載,作畫54幅,以為修繕武訓紀念館之用。”
李苦禪之子李燕則認孫靜為大姐,而其實她是李燕夫人孫燕華的大姐。作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清華大學教授,李燕說:“上世紀20年代初,我的父親李苦禪與岳父孫之俊分別從山東魯西高唐縣、直隸冀中藁城縣,考入北京國立藝術??茖W校西畫系??喽U先生年長,先于岳父畢業(yè)?!睂O之俊先生在“文革”初受迫害含冤去世以后,苦禪老人“包辦”了李燕與孫燕華的婚姻,于是孫靜,也就是愛華,也就成了李燕名副其實的大姐了。孫靜又跟隨苦禪學畫。在李燕印象中,孫靜大姐為人率真,勤奮,聰明、好學。
在李燕印象里,1974年“文革”后期,苦禪老人有過一段住在孫靜大姐家的日子?!爱敃r姐夫宗鳳洲從上海警備區(qū)調到安徽省生產建設兵團擔任副司令員的職務。當然這對于從槍林彈雨中間過來的解放軍高級指揮員來說,只能服從于當年政治環(huán)境的安排,但卻恰好給苦禪老人一段難得的安寧。
這段短暫的時間給了孫靜一個很好的契機。她目睹老人作畫的過程,勾起了幼時跟隨父親學畫的感覺和興趣,心里憋足了一股勁兒,一定要重新開始,以書法繪畫補償幾十年軍旅生涯錯過的青春。好在她還有從父親、奶奶、叔叔那里學來的技法,還算有點基礎吧!
重新拿起毛筆的“她,一發(fā)不可收地揮灑起來,興頭越來越大,效果越來越好,題材越來越豐富,住院時她就給醫(yī)務人員畫。警備區(qū)有展覽她就積極參加,甚至在南京軍區(qū)的老干部畫展上也有她的作品,真是本著重在參與的心態(tài)習畫不止。”李燕說。
不拘一格“老頑童”
李燕總結,孫靜的畫有三大特點:其一膽大放松,不怕畫壞,因為她沒想出名;其二題材多樣,不為應酬,因為她沒想掙錢;其三童心未泯,色彩斑斕,因為她心態(tài)依然年輕。“人們常說,字如其人,畫如其人,大姐作品就是她的為人——單純、質樸、自然,其實,這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境界。”李燕說。
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學術研究員陳君達說,孫靜作畫無欲無求,純粹興致所致,眼光落到之處,一片盎然通透。中國畫不以寫生為主,追求的境界是“坐擁萬水干山,了然于胸;感懷人生趣事,發(fā)自于情”。正是有了對這種意境的理解,孫靜之畫作才了無匠氣,信手錘成。
對于小說家胡考來說,他印象中的孫靜是這樣一位“90后老人”:“孫靜老人字墨婆,2015年她年至90歲,得號:久實姥。寫字畫畫幾十年,一向以自娛自樂為主要態(tài)度,無論哪家哪派她都認真學習欣賞,以自己的眼光來選擇表現(xiàn)的技巧與方式,畫風渾然天成,下筆不拘泥,不自卑,不輕率,不封閉,格式內容隨心而成,似與不似觀者自認!”
此次展出的孫靜各種畫作,可看出她雖已是九旬老人,仍富有很大的創(chuàng)作力和想象力?!八龁渭儭⑻煺娴孟窈⒆右粯?,是個老頑童。不論是毛筆和宣紙,鼠標和鍵盤,毛線編織與彩紙拼接,總之,不同的材質在她手下都活了起來,成為‘孫靜的作品。”李燕說。
孫靜不僅能用毛筆作畫,還會用電腦作畫,這在老一輩書畫家中是十分罕見的。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各種新鮮事物,尤其是互聯(lián)網和電子產品,孫靜總是能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和興趣,像微博微信、電玩游戲等,這些年輕人的時尚玩意兒,孫靜也是無一不會。她說,通過網絡的窗口,能使她看到世界的另外一面,“我喜歡微博,喜歡在微博上瀏覽觀賞,喜歡與網友交流。對我來說,能經常點擊網絡的窗口,看到世界的另外一面,看到倫敦的外孫的設計畫稿,看到紐約孫女的文章,看到上海的兩個重孫女的可愛視屏都使我幸福滿足!”
Q&A活到自由自在
《財富堂》:90壽辰辦此畫展,您感受如何?
孫靜:乙未年2015的春節(jié),我的眾多親朋好友紛紛通過微信或微博與我共祝新春佳節(jié),預祝我2015年的90歲壽辰,遍布各地各國的兒女子孫也與我視頻圖片往來,交流祝賀,讓我年邁之軀感覺在今日有網絡的世界里如同年輕人般:可隨心而動,可觸碰世界。
我喜歡畫畫,喜歡感覺運筆中產生的那種自由自在,對我來說,能不斷畫畫,能表現(xiàn)出仙鶴的美麗動態(tài)、老鷹的瀟灑、小雞的乖巧可愛,這些都是我畫作中的常客,我喜歡它們,喜歡用筆與墨表現(xiàn)出它們超越現(xiàn)實的美感和瞬間的姿態(tài)。我喜歡走動,喜歡在公園郊外散步,喜歡坐車旅行。對我來說,能經常感受城市的變化、感受樹木花草的成長、感受烏獸魚蟲的趣意都是極大的快樂。
90歲,是我從來沒有期待活到的歲數(shù),經歷過社會動蕩的歷史,走到今天,感覺人生的確無法事事預料,無法按一個計劃走完;生活永遠是充滿了意想不到,但又是每一個人可以自主的一個過程。我一直認為,只有就事論事地活著,只有張開雙眼地活著,只有充滿好奇地活著,你就能擁有一份耐心、一份琢磨、一份快樂。
《財富堂》:您覺得藝術的最高形式是什么?
孫靜:2015年,我的忘年交林藝小朋友為我策展并出版了一本大型畫冊,云渡藝術空間提供了一流的展覽空間,上海文史館長郝鐵川,苦禪紀念館長李燕妹夫,著名滬上書法家胡考先生為我作了序,我的所有家人一直支持鼓勵我做想做的事情,這一切的幫助促成了這本《孫靜國畫作品集》。作為我來說,我喜歡一句詩:“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在一個現(xiàn)代社會里面,人的自由是有形的,人的自由也是無形的。希望每一個人都找到他自己自由的形式,無論作文作畫,無論做買賣做學問,都能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