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萍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護理干預對減少大學生體檢時靜脈采血不良反應的價值。方法:隨機選取2015年9月于本院接受體檢的690名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45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靜脈采血操作,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進行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比兩組大學生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結果:觀察組各類不良反應的總發(fā)生幾率為2.4%,對照組為8.4%,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比上述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P<0.05,具有顯著差異。結論:在大學生體檢靜脈采血過程中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消除學生對于采血的恐懼、緊張心理,同時也可有效降低其他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幾率,故值得在進行大學生體檢靜脈采血工作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護理干預;大學生;體檢;靜脈采血;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5-0133-02
靜脈采血是臨床最為常見的護理操作,其也是大學生新生體檢的必要項目之一,大量臨床資料顯示多數(shù)學生對于采血存在緊張、恐懼甚至是焦慮的不良情緒,暈針、疼痛等不良事件發(fā)生幾率較高[1]。本次研究將以隨機選取2015年9月于本院接受體檢的690名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研究護理干預對減少大學生體檢時靜脈采血不良反應的應用價值,現(xiàn)將分析結果及研究結論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資料
隨機選取2015年9月于本院接受體檢的690名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數(shù)字表法將上述于本院接受體檢的690名大學生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45例;其中采用常規(guī)采血措施的一組為對照組,加用護理干預的一組為觀察組。排除患有嚴重心血管或其他臟器嚴重疾病的學生、排除具有家族遺傳病史的學生。其中觀察組:男性201名,女性144名;年齡:17-20歲,平均年齡為(18.9±1.5)歲;對照組:男性195名,女性150名;年齡:17-21歲,平均年齡為(19.1±1.3)歲;。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比兩組大學生的一般資料,結果顯示無明顯差異(P>0.05),組間可比性較好。
1.2方法
對照組:本組大學生均進行常規(guī)靜脈采血工作,觀察組大學生則在此基礎上進行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在學生進行采血前對其進行采血常識知識宣教,向其詳細說明采取過程以及采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各項事宜。②詢問學生的身體狀況,對于曾有過暈針或暈血情況的學生要予以高度關注,對于癥狀較為輕微的學生可通過心理疏導的方式幫助其減輕恐懼、不安情緒。癥狀嚴重的則要采取平臥體位進行采血,并叮囑學生做好心理準備。③采血人員均由專業(yè)醫(yī)護人員進行,以橈靜脈或者是肘部血管作為采血穿刺點,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設備作為采取工具。④依據(jù)患者的血管粗細合理選擇穿刺血管,在穿刺點上方約6cm處綁扎壓脈帶,并叮囑患者握緊拳頭,采血后迅速拔除采血針,并叮囑患者要用棉球按壓穿刺點5min左右。
1.3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所有數(shù)據(jù)均錄入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其中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法對比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計數(shù)資料則以百分率(%)表示,采用 檢驗法對比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上述兩種檢驗方法所得對比結果若顯示P<0.05,則表示對比結果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各類不良事件的總發(fā)生幾率為2.4%,對照組為8.4%,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比上述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P<0.05,具有顯著差異,詳見下表1。
3討論
大多數(shù)學生采血經歷較少,且對醫(yī)學知識了解不多,再加上大學生體檢采血往往為排隊進行,學生往往會直接看見其他人的采血情況,極易受到其他同學的情緒干擾,故其在進行靜脈采血前較易出現(xiàn)恐懼、害怕等不良情緒,由此也易增加其暈針、皮下淤血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幾率[2]。近年來有相關研究提出在對大學生體檢靜脈采血前應積極調查各個學生的身體情況,對于本身存在暈血、暈針史的學生要予以高度重視,以便及時應對突發(fā)情況[3]。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345例大學生在對照組的常規(guī)采血基礎上進行了優(yōu)質護理干預,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中僅有8名學生出現(xiàn)緊張、暈血、暈針以及疼痛等不良反應,各類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幾率為2.4%明顯低于對照組。上述研究結果表明在大學生體檢靜脈采血過程中進行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優(yōu)質護理干預有利于減輕學生對采血的緊張、恐懼感,降低暈針、暈血、疼痛等不良反應發(fā)生幾率,故值得臨床推廣。孫曉榮、谷淑梅[4-5]等人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在高校新生體檢靜脈采血的過程中進行一定程度的護理干預不僅能有效減少各類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幾率,減輕學生痛苦,而且也可在極大程度上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及服務質量,有利于體檢工作的順利進行。本次研究結果與上述學者的研究結論具有較高的相似性。
綜上所述,在大學生體檢靜脈采血過程中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消除學生對于采血的恐懼、緊張心理,同時也可有效降低其他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幾率,故值得在進行大學生體檢靜脈采血工作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潘明英,魏東風,崔亞磊.護理干預對減少新兵體檢時靜脈采血不良反應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4,17(4):136-138.
[2]李琴,熊英.護理干預對健康體檢者靜脈采血不良反應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6(7):125-126.
[3]談法梅,孫友桃.護理干預對減少靜脈采血不良反應的影響[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4,13(2):1765-1766.
[4]孫曉榮.預見性護理對高校新生靜脈采血不良反應的影響[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3,11(3):73-74.
[5]谷淑梅.全程護理干預在高校新生體檢靜脈采血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3,218(4):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