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玲
語文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之上的,生活為語文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所以將語文教學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才能更充分的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從而構建豐富的課內外聯(lián)系,校內外的溝通,學科間的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使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學習語文,運用語文。這樣才能樹立大的語文觀,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教師家長積極配合,創(chuàng)造學習與生活和社會實踐與相結合的必要條件
在教學生寫作時,比如寫橋,寫游記這些作文,很多孩子因為缺少實踐,沒有真實的感受,所以無可表達的內容,習作生硬古板,沒有新意缺乏情感的共鳴。這樣就使得寫作教學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在進行這樣的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與家長聯(lián)系好,由家長帶孩子去觀察橋,去游覽,在觀察游覽中獲得現(xiàn)場的感受,使得情感上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極大的豐富了素材,在老師家長的指導下,寫作的內容自然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學生的習作一下子獲得了靈感,表達更加真實、生動、具體、形象!
二、把課余孩子的時間還給孩子,讓他們通過實踐,更多了解生活和社會的實際
現(xiàn)在的孩子因為應對考試,為了考上一所好的中學,大學,孩子們小小年級就不得不埋頭于題海,晚自習,校內校外的各種補習,讓孩子們處于極度疲憊之中。而老師也是整日在研究如何提高學生考試成績,攀比考試成績,忽視了課本與現(xiàn)實的結合,忽視了讓孩子去認識自然,認識社會,學不能以致用,只有真正改變這一現(xiàn)狀,才能以偶跟多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才能改變我們的生活,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從事語文教學工作的老師,要把精力用在課堂與實際生活的結合之中,讓孩子學會用手去操作、用眼睛去觀察、用心去體會、用大腦去思考。這樣語文這門基礎學科才能為學生打好語言基礎,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中國文化,才能學以致用。
三、語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生活為語文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環(huán)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探索、研究、總結、提煉、不斷加強語文學科與生活的聯(lián)系,使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方式,教學評價等貼近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從而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真正做到課堂教學深受學生喜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質量,促進了學生整體素質的主動發(fā)展。
四、站在課程的層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實現(xiàn)語文課堂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的結合。
1、堅持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也是開展好活動的關鍵所在,要使學生對活動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就要新穎、有趣、富有吸引力。多年來,我們從教材出發(fā),從學生年齡特征、心理特征出發(fā),選擇了參觀、觀察、訪問、游覽、游戲、制作、比賽等不同形式,通過校內校外結合,家庭社會結合,學生活動情緒十分高漲。實踐中,在活動形式上注重新穎、有趣的同時,著重利用學生的心理優(yōu)勢,激其興趣,提高素質。兒童的好奇心是成功的動力,平素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引導這種追求的本能。學生興趣的傾向性是一種心理品質,是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教師有責任注意并發(fā)現(xiàn)兒童的興趣傾向,并通過語文活動激發(fā)興趣,為學生提供施展個性特長的機會。事實證明開展語文活動要堅持趣味性原則。
2、堅持參與性原則
語文活動堅持以學生為活動主體,活動中我們力求體現(xiàn)“三個有利于”,即有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主動性的發(fā)揮,有利于全體學生的參與。寫話訓練系列活動;學科橫向聯(lián)系系列活動等。每一項系列活動的擴展內容,不僅讓學生全體參與,還要全程參與,任何一項活動都讓學生善始善終,積極主動地參加。如“一分鐘談天說地賽”,就是人人參與、人個參加的語文活動?;顒忧跋茸寣W生收集材料,并根據(jù)自己所需整理成文,比賽時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活動后,又要根據(jù)活動情況,寫出活動感受,并在作文課上交流。這樣,參與的人多,發(fā)言面廣,從活動內容的確定,到活動過程的實施,都是由學生親自實踐去完成,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又利于學生主動性的發(fā)揮。
3、堅持層次性原則
落實這一原則時,主要從學生的年級特點出發(fā),設計不同培養(yǎng)目標,再依據(jù)不同的目標,選定不同的活動內容。如低年級重在誘發(fā)學生對語文的直接興趣,以語文游戲活動為主;中年級重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穩(wěn)定性,以技能演練活動為主;高年級則要發(fā)展學生學習語文的廣泛性、持久性、深入性,以實踐活動為主。
新課程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獨立、自主、合作的實踐中得到發(fā)展。《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也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采用同一形式、統(tǒng)一步伐的學習活動,會令他不感興趣,或者會令他感到力不從心。既然學生存在學習個性、能力水平的差異,我們教師就應轉變觀念,把過去作為主講者、傳授者的課堂教學角色轉變?yōu)閷W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得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