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敏
摘 ?要:本文簡要論述了高中語文課堂導入的方法,旨在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實現(xiàn)教育目的。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 ?導入 ?方法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開頭往往會起到“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提起學生的興趣,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為整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使整個教學活動進行得生動、活潑、自然。課堂導入的好壞直接關聯(lián)到一節(jié)課的成敗,值得我們去反復推敲。我在平時教學中非常重視導入環(huán)節(jié),總結出以下幾種課堂導入的方法。
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碑攲W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他就會積極主動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坏W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就要通過各種手段誘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盡快得以啟動和活躍,從而造成一種教學需要的“憤”“悱”狀態(tài),這是導入的關鍵。
高一上學期在給學生講解《奇妙的對聯(lián)》這項內容時,我先給學生出了一副對聯(lián):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這是袁世凱死去時有人寫的一幅諷刺性對聯(lián),我問學生,這副對聯(lián)有什么含義?!耙皇瘬羝鹎永恕保瑢W生馬上說:“這什么對聯(lián)呀,根本就對不上?!蔽颐髦蕟枺骸笆菃幔课以趺从X得有些地方也能對上呀?”學生說:“‘千古和‘萬歲能對上,‘袁世凱和‘中國人民對不上?!蔽艺f:“對了,這幅對聯(lián)的寓意就是----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薄班蓿 睂W生們發(fā)出恍然大悟的歡呼,興趣完全被調動起來。我因勢利導,引導學生總結對聯(lián)的特點,學生們發(fā)言非常積極。然后我又用一幅對聯(lián)對對聯(lián)的特點進行了總結:聯(lián)分上下須對仗工整;字無多少求平仄協(xié)調。以下的教學進行得非常順利,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
二、境
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同樣一部影片,在影院看非常感動,在家里看影碟卻往往找不到感覺。這就是“境”對人的心理影響。好的課堂導入,可以調動多種手段,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環(huán)境氛圍,把學生由下課的閑散狀態(tài)迅速拉入課文需要的情境中,讓學生的心情隨著作者的思想脈搏一起跳動。
在講辛棄疾的詞的備課過程中,我真是傷了很大腦筋,辛棄疾的詞慷慨悲壯,多用典故,藝術成就很高,但“少年不識愁滋味”的高一學生很難理解,也就根本談為上喜愛。從何導入呢?從岳飛的《滿江紅》講起?可《滿江紅》學生也未必理解,怎么辦?突然想到“郭靖”“楊康”兩個名字,從武俠小說人物導入一定能讓學生感興趣。
有了這個想法,我連忙上網下載了《鐵血丹心》的MV。上課伊始,我對同學們說:“今天咱們學習辛棄疾的豪放詞。在學新課之前,老師想先請大家欣賞一首歌?!倍嗝襟w一播放,南北宋交替時期戰(zhàn)亂紛飛,民不聊生的情景就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羅文、甄妮的激情演唱響徹教室的每一個角落。從“郭靖”“楊康”名字的由來,到“靖康恥”社會背景的探討,學生們很快進入了我精心設計的情境中,也很快理解了辛棄疾一生的胸襟抱負,以及他終生壯志難酬的憤懣。兩首詞的解讀進行得毫不費力,學生們對辛棄疾充滿敬佩。
三、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動”“心動”才會行動。對于抒情味極濃的課文,特別是詩歌、散文、雜文,可以“以情動人”,去激發(fā)學生的情緒,即用作者的情去熏陶學生的情,使之感受到學習課文是一種美的享受,猶如欣賞一件藝術珍品,從而懷著與作者相同的情緒進入學習狀態(tài)。
巴金老人的作品《小狗包弟》,是作者在“文革”對自己的一次思想解剖;文字很淺顯,但對于對“文革”知之甚少的高中生來說,他們很理解作者的自我解剖精神,不知道他的懺悔從何而來。講這一課,我先給學生看了一些“文革”時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其中一張“劉少奇被批斗至哭泣”的圖片,使學生內心受到很大震撼,情感被調動起來,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來,很快地把握住了作者的情感脈搏。
在講《別了,“不列顛尼亞”》時,我也是先給學生看了許多“彭定康離港”及“駐港部隊進駐香港”的圖片,領著學生重溫歷史時刻,激發(fā)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整節(jié)課都在這種愛國情緒中度過。
四、意
好的課堂導入還要有意義,有內含,對學生起到一種激勵作用,給學生一種精神上的鼓舞,從而克服學習上的畏難情緒。
語法課是學生最為難的課型,老師和學生的感覺一樣,既頭疼,又不得不教,不得不學。在為學生講解文言文中涉及的語法現(xiàn)象時,我在課件第一頁配上了一個動畫小插圖,畫面是一個小人沿著上坡推動一個大球,推到頂剛一松手,大球就滾下來了,小人只好又費力地向上推,如此反復??粗聊簧厦β档男∪?,學生們開心地笑了。我問他們:“你們笑什么?”學生們說;“小人這是在做無用功,白費力氣?!蔽艺f:“那他該怎么辦?”學生說:“把大球固定住就好了?!蔽艺f:“你們真聰明。今天咱們要講語法知識,我知道你們很為難。但老師希望你們一次把它‘推到頂‘固定住,這樣咱們就不用反復做無用功了,你們有信心嗎?”“有!”學生們大聲地回答。這節(jié)課學生們聽得非常認真。
五、新
“喜歡新穎,追求時尚”是高中生的這個特定年齡的共同特點,他們不喜歡老生常談,喜歡老師把富有時代感的東西引入課堂。但一些經典篇目我們還是要講,我們可以在導語上功夫,讓老篇目的學習更具有時代意義。
魯迅的文章,老師們很喜歡,因為它深刻,耐讀,有價值。像《拿來主義》,現(xiàn)在講起來依然有它的現(xiàn)實意義。但學生們未必這樣想。他們覺得魯迅的時代離他們太遙遠,讀起來晦澀難懂。怎樣把它與時代結合起來呢?我突然想起有一天在辦公室聊天兒的內容,有位老師想買車,但宣稱堅決不買日本產的。這不是一個很好的引子嗎?
于是我下載了許多“車標”圖片,中外都有,當然也包括日本的。學生們一邊看圖標,我一邊問他們:“如果你有能力買車,你買什么品牌的?為什么?”學生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然后我問他們:“買什么品牌的汽車與愛國有沒有關系?”“我們對待外來文化,外國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到底該持什么態(tài)度?”在學生各抒己見之后,我說:“其實,這個問題,魯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就給了我們一個回答,我們從文中找一找,魯迅先生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就這樣,就把學生拉入到課文的學習中。
總而言之,課堂導入既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設計得好,它能優(yōu)化知識結構,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調動課堂氣氛,消除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畏難情緒,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溝通師生情感,使學生帶著一種放松和快樂的心情去感悟語文,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也是新課改對我們的要求。只要我們做教師的勤于鉆研,精心設計,為每一節(jié)課選擇好特定的“小石頭”,適時投下去,我們的課堂一定會出現(xiàn)“萬波涌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