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
習作教材是小學習作課程的主要載體,是習作教學不可或缺的基本訓練內(nèi)容。但是這畢竟是教材編者為了教學而“制造”出來的“作文教學文體”,在客觀上與適合兒童的“具體而微、靈活多變”的“現(xiàn)實文體”存在著必然的差異。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作文教學文體”有著必然的存在價值,但是植根兒童文化場域、適合兒童言語和精神發(fā)展的“現(xiàn)實文體”也不可小覷,也應當成為習作課程中必不可少的有益補充,甚至還可以成為一種改善和變革傳統(tǒng)習作教材的向度和力量?;诖耍P者以為,習作課程要契合兒童言語和精神,適合兒童發(fā)展和成長,應當走出“作文教學文體”的窠臼,走向充盈兒童文化精神的“現(xiàn)實文體”,讓習作教學成為兒童生命成長的重要方式。
讓習作課程與“童話”相遇。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童話、沒有活躍的想象,孩子就無法生活;沒有童話,周圍的世界對于他就會變成雖說是美的但卻是畫在畫布上的畫,童話卻能賦予這幅畫以生命?!薄巴挕笔莾和膲粝?,“童話”是兒童的思維方式,“童話”是兒童的言語結(jié)構。面向兒童的習作教學,就是主動去發(fā)現(xiàn)兒童的“童話”,自覺走進兒童的“童話”,順勢引導兒童用言語表達自己的“童話”,當教學引領兒童踏入這個世界時,他們的四肢就會自然伸展,所有感官都會蘇醒,言語和精神的世界就會變得澄明敞亮。
讓習作課程與“游戲”相遇。南京師范大學邊霞教授認為:“游戲,作為兒童生活和兒童文化的一個自然而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不僅僅意味著‘玩,甚至也并不僅僅是兒童用以了解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手段,它實際上是兒童存在的一種形式,兒童生存的一種狀態(tài)?!绷曌髡n程要成為適合兒童的“現(xiàn)實文體”,就應當讓兒童習作成為一種游戲。首先,讓習作教學置身于游戲的情境中,讓每個兒童的習作處于一種游戲狀態(tài),使每次習作教學過程成為一場精彩的游戲活動。其次,游戲是兒童當下“即時性”生活,它飽含著兒童快樂的情感,寄予著兒童鮮活的體驗,兒童的游戲在不斷生成,習作課程資源也在不斷拓展。
讓習作課程與“活動”相遇。走向兒童的習作課程,就是要營造適合兒童的“活動本性”的教學生活,通過具體的“活動”讓兒童的感官回歸到生活狀態(tài),通過活動以豐盈兒童的習作體驗,通過活動為習作教學搭建起一個動感開闊的平臺,通過活動在師生之間構筑起共同的言語世界。以“兒童活動”為主線的習作課程教學,寓習作興趣激發(fā)于活動中,寓習作知識傳授于活動中,寓習作技能訓練于活動中,寓習作交流于活動中,讓兒童在充分的“活動”中歷練言語的翅膀。
“童話”給兒童營造了一個鮮活的表達情境和樣式,讓兒童享受言語創(chuàng)造的快樂;“游戲”解放了兒童的精神,讓兒童以愉悅的狀態(tài)走向習作;“活動”則解放了兒童的肢體,讓兒童擁有更多的生活實踐。這三種文化與習作課程在兒童的言語和精神的世界里相遇,彼此互融互滲、相輔相成,構筑了適合兒童、充盈活力的習作課程體系。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新區(qū)教培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