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娜 郝淑英
近10年來,我們已建立矮砧蘋果試驗示范園200余畝,經過潛心研究,逐漸總結出一套成功的矮砧蘋果樹不同樹形整形修剪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達到了3年見果,有些早熟品種第3年產量達到400千克;4年豐產,多數(shù)品種第4年產量達1000千克左右,5年進入盛果期,產量2000-2500千克。
1 高紡錘形
樹形結構:樹高:3米左右;干高:70厘米;均勻分布20-25個95。-120。的結果枝組。
整形總則:扶強主干:直而粗;限制枝徑:枝干比為1:3;下垂結果;結果枝組角度為95°-120°。
第1年:扶壯中干
(1)栽植后,立即在苗木頂端20-30厘米處留飽滿芽剪截,并抹掉第2、3、4芽,套塑膜帽,芽萌發(fā)后先把袋撕開小口后利用陰天去袋,并在剪口20厘米以下,距地面70厘米以上刻芽,定干高的可隔一刻一,定干低的可芽芽刻,能使當年發(fā)6-9個新枝,新枝越多,長的越短,越好控制,而且有利于營養(yǎng)中干。
(2)當側生枝長至20厘米時及時從基部轉枝180°,使背下背上翻過來,基角在90°,控制生長。
(3)5月份后及時抹掉70厘米以下的萌生枝。
(4)7-8月份,對側生枝進行第2次轉枝,每隔15厘米轉一下。
(5)栽竹竿或設立支架,中干不直的及時綁縛。
(6)冬剪時,疏除長度超過30厘米,且枝干比超過1/2的枝,需發(fā)枝部位留馬耳剪,不需發(fā)枝部位齊根疏除。中干在頂部15-20厘米處留飽滿芽剪截,扣除第2、3芽。
第2年:促控側生
即前促后控。
(1)轉枝促側:萌芽前7-10天(3月中旬),對留下來的側生枝在梢部10-15厘米轉枝,基角不到位的再從基部轉一下。
(2)中干刻芽:芽萌發(fā)剛露綠時,在中干一年生枝段上隔一芽刻一芽,并在二年生的缺枝部位刻芽。注意不要刻芽過早,過早側生枝發(fā)長條難以控制,而且也影響中干生長。
(3)當中干上的當年生新梢長至20-25厘米時用牙簽撐開基角,40-50厘米時拿枝或轉枝下垂并固定。
(4)及時疏除競爭枝、徒長枝。
(5)化學控制:從5月上旬開始,每次噴藥都加1.8%(w)的復硝酚鈉水劑1500倍,或1克純品加75千克水。也可在春梢及秋梢停長前(5月中下旬和9月中下旬)噴300倍的多效唑。
(6)冬剪:疏除枝干比超過1/2的枝、競爭枝、徒長枝;二年生枝組上的強旺枝疏除,弱枝保留;中干不到2.5米高的輕打頭,扣除第2、3、4芽。
第3年:控長促花
目標:5月下旬,必須使70%的枝條封頂,形成大量短枝。
(l)春季基部環(huán)割:對強旺的二年生枝組和超過50厘米的一年生枝,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基部留1-2芽環(huán)割,促發(fā)牽制枝,使原枝條加長生長緩慢。
(2)多道環(huán)割:3月下旬,對二年生的枝段上由于粗硬不好轉枝時,每15厘米環(huán)割一道,促發(fā)中短枝。
(3)刻芽:在中干上每1-2芽刻一芽,刻至剪口下20-25厘米處;并在一、二年側生枝條的兩側刻芽,基部留20厘米、梢部留20厘米不刻,其余的兩側芽都刻。
(4)開張角度:當中干上的當年生新梢長至20-25厘米時用牙簽撐開基角,40-50厘米時拿枝或轉枝下垂并固定。
(5)疏枝:及時疏除競爭枝、徒長枝,對牽制枝超過60厘米的也及時疏除。
(6)環(huán)割、環(huán)剝: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二年生強旺枝基部進行,促進短枝封頂。
(7)化學控制參照上年進行。
(8)冬剪:疏除過密枝,其他方法參照冬剪?;就瓿烧稳蝿?。
注意:以上是對富士、涼香等生長勢強的品種嫁接在SH矮化中間砧上的修剪促花技術,對于易成花的嘎拉、美八等品種或用M26中間砧就不需進行化學控制、環(huán)割、環(huán)剝等技術。只進行刻芽、轉枝、拿枝、拉枝、疏枝就行。
2 V字形
樹形結構:由行內相鄰的兩株樹向相反方向各拉30°-35°而成,要有支架,架面內膛不留枝,刻芽也只在兩側及背面進行。
栽植株距為0.8-1米;行距為4.5-5米;栽植后第2年秋季向行間拉開,相臨兩株樹拉的方向相反,使兩株樹之間的夾角為60。-65。。也可栽植時呈寬窄行,窄行0.5米,寬行4.5米,株距1.5-2米,栽植后第2年秋季向行間傾斜25。拉開,使相鄰兩行方向相反,兩窄行之間形成V字。注意要從樹基部拉,不要拉成弓形。
其他整形修剪方法參照高紡錘形進行。
3
Y字形
樹形結構:干高50-90厘米,無中心干,只有兩個向行間分布的主枝,兩主枝夾角65°-70°,樹高3米左右。
適宜的株行距:株距1.5-2米,行距5米左右。
定干高度:0.6-1米,第2-3芽選擇向行間的兩個芽培養(yǎng)主枝。這樣夾角大,不容易劈裂。
當?shù)?芽長至10-15厘米時扭梢下垂,秋季將第3芽以下長出的枝也扭梢,若第2、3枝長勢不好,也可在下面留預備枝,到冬剪時再確定主枝。
冬剪時選留向行間延伸的兩個主枝,輕打頭促其生長,其余枝全部疏除。
設立架面,高3米,夾角65°-70°,每邊穿3-4道鐵絲。
第2年秋季,將兩主枝拉向行間適宜的角度,綁縛在架面上,先拉上邊的主枝,過一段時間,當下邊的主枝生長勢與上邊的主枝均衡時,再拉下邊的主枝;若下邊的主枝過弱,也可到來年再拉。
兩主枝整形修剪參照高紡錘形進行,所不同的是架面內膛不留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