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云南西雙版納傣族地區(qū)的肖形印是明清至新中國成立前傣族土司試用的一種自制官印。其形式獨特、內容豐富,反映了當地民族獨特的人文風情,是云南傣族特有的一種篆刻藝術形式,也是研究傣族歷史、宗教、民俗和藝術的最直觀的材料。它與中原肖形印的審美風格有很大不同,可以說是我國印學史上的一枝奇葩。本文從構圖、造型和裝飾三方面來進行傣族肖形官印的視覺審美研究。
關鍵詞: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肖形官??;視覺審美
肖形印是古代一種刻印藝術,它以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在印學上影響深遠,并在我國印學發(fā)展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起源于殷商時期,成熟于戰(zhàn)國時期;秦漢時期,達到了巔峰;衰落于魏晉后;元代時偶見花押印中;晚清時期,再度受到重視,得到進一步的繼承和發(fā)展。肖形印的材質基本都是銅質,帶有鑿刻或凹入的圖案,題材主要有蟲魚、鳥獸、人物、車馬等,還有部分的字體。
肖形印在中原十分的流行,繼出現于我國川滇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其中,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聚居地的象牙和木質肖形官印就代表性很強,非常具有民族特色。
1 傣族肖形官印的概述
西漢至元明清時、中央政權機構一直委派云南少數民族當地首領為地方官,并頒發(fā)中央統(tǒng)一制作的官印。官印的尺寸、材質、制作和文字內容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西雙版納傣族地區(qū)是周邊多個“勐”(傣語)結盟組成,這里很早就形成了層次分明、上下有序的政權組織系統(tǒng)——土司制度。最高長官“召片領”(傣語)和署官以及下面的部落首領“召勐”(傣語),都使用一種自制的刻有動物圖案的圓形印章。這種印章在土司內部管理公文時使用,是一種“土”官印。一般的上呈文書中用方印,下行文書中用圓印。召片領司署中得官員使用動物肖像形印和傣文或漢文長方形木印。[2]
西雙版納傣族肖形官印上的主體形象,一般是動物圖案,主要有魚、鹿、獅、孔雀、大象、犬等。這些動物多是西南少數民族地區(qū)具有代表性的動物,且與西雙版納傣族歷史上氏族社會的圖騰崇拜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在西雙版納傣族聚居地區(qū),氏族社會時期的崇拜物,到了部落聯(lián)盟的時候,這種動物的標志就成為該部落的圖騰,進而到了階級社會,動物成了權利的象征,出現在官印上。
2 傣族肖形官印的分類及其特點
西雙版納傣族官印從所見的官印來看,可以分為五種,分別是車里宣慰使用印、召景哈用印、懷郎曼轟用印、召竜納干用印、勐級官員用印。[3]
車里宣慰使用印是當時召片領所使用的官印,通常是動物題材,象牙材質。高度在十二點九厘米左右,直徑是四點八厘米左右,印面為正圓形,由多種動植物圖案陰刻組合而成。印面的圖案中心往下有一條直線將全印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中心位置有數棵參天大樹,中間一棵樹為最高大,兩側樹木排列整齊有序,高度依次遞減,在樹梢上端左右各有一個圓形圈,象征日月,圈中依稀可見某種“靈物”,日月周圍刻有類似祥云狀的卷曲線條。印面下部分表示地下和水中左右各有兩個對稱的魚形圖案,兩魚中間是上面大樹的倒影圖形,使人感受到水的清澈。縱觀整個印面團,布局茂密而又嚴謹。左右對稱而不呆板,情趣盎然又不失莊重,動植物圖案多樣且又井然有序。圓形外邊留有一道粗重的邊,傳遞一種森嚴的感受,寓意召片領地神圣不可侵犯。
召景哈用印多數也為動物肖形印,材質為木質,通常高度是七點五厘米左右,直徑是五點五厘米左右,印面為正圓形。由一頭佇立在林間回眸張望的雄性梅花鹿陽刻而成。鹿在傣族人心中,不僅是官職的標志,也是能賜福保平安的靈物。[4]印面中心鹿的體態(tài)刻畫矯健有力,靜態(tài)中蘊藏著動感。神情生動自然,令人回味無窮。鹿角造型及其夸張,幾乎占據了鹿身以外印面的大部分空間。造型窮極變化,頗具藝術意趣。在印的空白處。例如,鹿四蹄下方,刻有兩道直線以示地面。地面上還生長有某種植物,這些刻畫填補了印面空白處,并使得整個印面產生虛實變化,主次分明。印面外部由兩道細圈紋包圍,風格與內部圖案相似,曾格格圖案完整而統(tǒng)一。
懷郎曼轟使用的數方動物肖形官印為木質,通常高度為六點六厘米,直徑五厘米左右,印面為正圓形。印面中心圖案是一頭陽刻仰頭上望、張口怒吼的雄獅。雄獅前腿直立,后退曲坐于地,尾部在身后呈“s”形高高翹起,根部又夸張地分為多條曲線。獅身前部印章空白處刻繪有靈草狀飾紋,下方同樣刻有兩條水平橫線以示地面。這方獅印與其他的設計有著一定的差異,即環(huán)繞獅身的四周刻滿了文字。上部刻傣族文字:音譯為“召叭竜拉鲊翁沙”,“召叭竜”為宣慰使是屬官之意,“拉鲊翁沙”是傣家人的法名。傣族男子約十歲起,就要入寺念書,因而都有法名。印面下部右邊刻有漢文“刀學”二字,左部刻有漢文“林印”二字。刀學林為印章使用者的姓名。此印巧妙之處在于制印者把漢字中間的一處空白表現為瀑布和一潭清水,真是絕佳的構思。獅身外圍和全印外圍各為兩個圓圈環(huán)繞。此印集漢文、傣文、使用者姓名、法名、官名和圖案為一身,實在是一方具有地方與民族特色的印章。[2]
召竜納干所用的動物肖形官印為木質,通常高度五點三厘米左右,直徑地四點八厘米左右,印面為正圓形。印面中心肖形圖案為一只陽刻得神鳥孔雀,頭部羽冠向上高聳,尖尖的喙伸向前方,尾部羽毛做概念上得處理,翹至頭部后側,兩腿直立,下部同樣有水平地面支撐。制印者以虛實相生的構圖、干脆洗練的刀法,或重或輕的點畫布白,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一只昂首挺胸、側勢展翅的百鳥之王。全印四周有一圈較粗重的寬線環(huán)繞,使整個印章空間外實內虛。與中原地區(qū)戰(zhàn)國時三晉印有著近似的審美情趣。鳥首前部依然用曲線圖案進行填補裝飾,使整個印面盡顯活潑輕松、舒展秀麗之態(tài)。
勐級官員用的肖形官印為木質,通常高度五點一厘米左右,直徑為四點四厘米左右,印面為正圓形。印面中心肖形圖案為一只陽刻得頗具靈氣的神犬,犬是傣家人的神物,所以印章上表現得犬與現實中的犬的形象有很大的不同。神犬的頸部、身軀、腿部均夸張為細長形,這種表現手法凸顯了神犬的矯健與靈活。尾部后端意化為、分散狀、雙耳用細線勾勒,堅挺有力。頭部揚起,口微張,上顎前突,加強了鼻頭的處理。頭頂似還刻畫有某種突出物,更突顯出這只靈犬的非凡氣勢。印面空白處同樣有線性紋樣點綴,外圍為雙細圈環(huán)繞。
3 傣族肖形官印的視覺審美
西雙版納獨特的人文地理條件孕育了傣家人特有的文化觀念,肖形官印以其獨特的藝術面貌反映了傣族人民厚重的歷史沉淀、宗教信仰以及獨具特色的審美標準。傣族肖形官印與中原地區(qū)肖形印相比,它的藝術特征既有相似性也有差異性。
無論中原肖形官印還是傣族肖形官印它們的表現主題都具有浪漫主義的寓意和象征。都將一些動物視為有靈性的神物,這是民族共有的浪漫色彩的文化心理。肖形官印是融入某種觀念的圖形符號,它借用某種具體和抽象的形象暗示特定的意義,融意于象,融象于形,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值得一提的是,傣族肖形官印印面上的動物類型和中原肖形官印都很相似,都為鹿、獅、孔雀、牛、魚、犬等動物形象,因為每一種動物都有其各自的特性,凸顯了不同的能力。這也是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響。且兩者都采用了寫實和寫意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傣族肖形官印的圖案紋飾在造型創(chuàng)意和表現手法上充分展現了傣族人民的智慧,這些源于現實生活中得動植物圖案都是由傣族人民融入自身情感之后以一種寫實與寫意相結合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圖案,塑造出的形象生動感人,藝術意味濃。
傣族肖形官印與中原官印不同的地方是,它的制作都是按照嚴格制作規(guī)定來做的,它們的形制、紋飾和風格都很相似。都統(tǒng)一為正圓形,并且都刻有圈線,印面的尺寸都在五厘米左右,印紐多為圓柱狀,材質多為木質,少數為象牙材質,肖形多以陽刻為表現手法,動物的頭部大都一致向左。而中原官印大都是私印,沒有嚴格規(guī)定,材質也多為銅、金、銀、玉、象牙,石質較少。圖案多為靈獸、車馬、神話人物等,多為側面和正面造型,且大多出于鑄造,少鑿刻。另外傣族肖形官印的印拓是通過紅色印泥展現于紙張之上的,而中原肖形官印是直接將印章捺在泥上,產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1]
傣族肖形官印和中原肖形官印在審美取向上是有很大差異的,中原肖形官印注重從大處著眼,善于取大氣勢。多為團塊有機組合而成,不會有過多的細節(jié)。但傣族肖形官印卻不一樣,在注重整體效果的同時還注重印面的裝飾感,都加入一些曲線紋樣來進行裝飾,進行穿插、交織等,與整體碰撞出節(jié)奏感和藝術感,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
傣族肖形官印的審美研究,主要可以從構圖、造型、裝飾幾方面來進行研究。
3.1 構圖飽滿,整體性強
傣族肖形官印統(tǒng)一為正圓形,制印者將印面能使用的空間全部用圖案占滿,盡管動物形象存在著一些差異,但整個印面在構圖上十分飽滿。例如,召景哈用印,動物在中央頂天立地,夸張的鹿角及尾部恰到好處地不滿了邊角的空間,在剩余的少量空白處,錯落有致地添加一些靈草以及抽象的集合圖案加以點綴,印面外圍用圈線環(huán)繞。正是這種將局部繁復的裝飾納入整體包圍之中的手法,使得印面整個畫面充滿虛實強弱的對比,極具有視覺張力。整個印面主題明確、承載豐富,達到了飽滿而豐富的效果。
3.2 造型夸張,表現性強
夸張是為了加強事物的形象感染力,達到強化的效果。傣族肖形官印紋飾就是大量地運用了夸張的手法,在寫實的基礎上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大膽地主觀處理,突破了常規(guī)的比例關系來達到突出事物特征的目的。制印者為了突出印章上的鹿角、鳥尾,對它們的形象進行夸張。例如,懷郎曼轟用印為了突出神犬的強壯身軀,就對犬身的肌肉進行強化,而其他的四肢就顯得特別細長。運用這種夸張的表現手法使其效果明顯,表現更加生動。
3.3 裝飾抽象,裝飾性強
傣族肖形官印在寫實的基礎上加以變形,創(chuàng)造了許多富有裝飾美感的理想紋飾。這些紋樣源于事物的自然形態(tài),經過藝術加工變成“C”形和“S”形曲線紋飾,紋飾有時連續(xù)重疊有時方向對接,蜿蜒反復,營造出一重富有動感而又細致華美的藝術氣氛,使得官印在應有的大氣莊重外,多了幾分傣家人得情趣和浪漫。值得一提的是,肖形官印中得曲線紋樣造型各異,非常有趣。鹿印中得填充圖案類似鹿角;獅印中得紋樣類似獅尾卷曲的毛;而孔雀印紋樣多為半圓形,很像孔雀身軀的造型。不同的肖形印采用不同的裝飾紋樣,各盡其妙,充分體現了傣族人民的審美才智。
4 總結
傣族肖形官印藝術是我國印學研究史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我國印學史上的一枝奇葩。制印者只有對大自然有濃烈的熱愛,才能創(chuàng)造出感染觀者的作品,他們認真對待大自然,善于發(fā)現自然中的一切美,并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出來。這些官印來自于傣族人民深刻的生活感悟和高超的手工藝技巧,其中飽含了傣族人民的人生意味和生活情趣,表現出了傣族人民對生命的崇尚之高,以及他們善于想象的藝術精神很值得當今的藝術創(chuàng)作者去領悟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劉東峰,楊成立.西雙版納傣族肖形印藝術管窺[J].民族藝術研究,2011.
[2] 蕭明華.云南少數民族官印集[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
[3] 俞鹿年.中國官職大辭典[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
[4] 王伯敏.古肖形印臆釋[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3.
作者簡介:李愛麗,碩士,曲靖師范學院管理工程學院助教,主要從事藝術設計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