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雨彤
內(nèi)容摘要:支架式教學是基于建構(gòu)主義理論的一種較為成熟的教學法,適用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輔助的教學。本文以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為例,探討支架式教學在大學語文課堂中的實際應用效果,以期為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大學語文 支架式教學 建構(gòu)主義 自主探索 蘇軾
大學語文課程是高校非中文專業(yè)的公共必修課,是高等教育的基礎課程之一。東南大學王步高教授認為,大學語文不是“高四語文”、不只是“補差”,而是“大學”教育平臺下的語文課。因此,大學語文課程應克服傳統(tǒng)應試教育給學生帶來的厭學情緒,提升學生學習的欲望與熱情,增強學生對母語及民族文化的認同與自豪。支架式教學法源自建構(gòu)主義教學理論,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在大學語文的課堂上運用支架式教學法,可以有效地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主動、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一.支架式教學法的內(nèi)涵
“支架”又被稱為“腳手架”,本是建筑行業(yè)當中的術(shù)語,伍德(Wood,1976)等人最先借用支架的概念來比喻成人或更有能力的他人在兒童或新手學習過程中提供的有效支持。支架式教學以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尤其是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為理論基礎,維果茨基認為,兒童的學習狀態(tài)存在兩種水平,一種是實際水平,一種是潛在水平,而這兩者之間的區(qū)域就“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師的作用就在于把握好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促使學生的認知水平與技能從現(xiàn)有層面向更高層面邁進,使教學永遠走在發(fā)展前面。采用支架式教學,學習者以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為基礎,在教師或更有能力的他人引導、協(xié)助下的,主動掌握并內(nèi)化知識和技能,使自身知識和技能不斷由現(xiàn)有水平上升至潛在水平。支架式教學由“搭建支架”、“進入情境”、“獨立探索”、“協(xié)作學習”和“效果評價”五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在具體運用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有針對性的采用這五個環(huán)節(jié)的某些部分。
二.支架式教學法在大學語文課堂中的具體應用
下面以一堂具體的語文課為例:
課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教具:Powerpoint、視頻
教學對象:非中文專業(yè)大一??粕?/p>
教學內(nèi)容: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支架式教學前期分析:在備課階段中,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對相關學習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比如“有沒有聽說或了解過該作者?”亦或“有沒有接觸過類似主題的文章?”如果學生之前學習過該作者的其他作品,或?qū)W習過類似主題的課文,那么在上課時就可以此作為導入,再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圍繞當前學習主題,分解學生的學習任務,按“最鄰近發(fā)展區(qū)”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采用支架類型:范例支架、問題支架、建議支架、語言支架、向?qū)еЪ艿?/p>
課時安排:3課時
1.搭建支架——定發(fā)展區(qū),建概念架
從回顧學生中學時代可以推測,學生對蘇軾這個人物及作品是有觸及的,學生的潛在發(fā)展水平就是對蘇軾人物“兒女情長”的一面的認知,教師的任務就是在于激活學生原有的關于蘇軾的了解,幫助學生跨越最近發(fā)展區(qū)。
2.進入情境——教師引導、學生感知
范例支架:前一節(jié)課給學生放了一部電影《世界是平的》,要求學生注意觀察電影里體現(xiàn)的印度與美國的文化差異現(xiàn)象并進行介紹,那么教師在總結(jié)時便采用了關于印度著名景點“泰姬陵”的愛情故事做結(jié)尾:國王為了紀念他的亡妻修建了一座舉世無雙的陵墓,從此泰姬陵的美麗故事流傳千古,那么在我們中國,也有一位癡情的丈夫、一位偉大的文學家,用他獨特的方式紀念愛妻,書寫了一段傳頌至今的悼亡詞,他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蘇軾.....今天我們來學習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問題支架:著名作家方方寫過一篇文章《喜歡蘇東坡》,弄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問:如果你同蘇東坡活在同一時代,你是不是會嫁給他?方方回答:當然,只要蘇東坡肯娶我??梢娞K軾在女孩子心目中還是很有市場的。他的魅力何在呢?在你心目中蘇軾是一個什么形象?結(jié)合學過的詩句回答。
學生一時反應不過來的時候教師應該提示:
后人這樣評價蘇軾:倘若中國缺少了蘇軾,那么中國的山、水、月、酒都會大為遜色,大家回憶一下蘇軾有哪些詩文是關于“山”“水”“月”“酒”的?這些詩文又體現(xiàn)了蘇軾有著什么樣的性格?
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可以逐步地說出蘇軾關于此的名句,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等名句,通過這些詩句,學生可自行概括蘇軾的性格:浪漫、豪放、豁達、智慧等。教師此時可順勢引導:今天來體會蘇軾性格中的另一面——兒女情長。
語言支架:朗誦《江城子》,學生正式進入課文情境。
向?qū)еЪ埽赫w感知——你覺得《江城子》這首詞好嗎?好在哪里?(之前學習羅素《我為什么活著》時教師已經(jīng)啟發(fā)過學生如何評價一篇文學作品,這時可以提示學生從“結(jié)構(gòu)”“內(nèi)容”“情感”“語言”等發(fā)面思考。)
3.獨立探索——帶著問題、自主研習
教師通過設置圍繞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問題支架,一邊講解一邊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逐步主動理解蘇軾內(nèi)心的情感世界。
問題設計:
問題1:這首詞的題記為“記夢”,那么詞的上片是不是直接寫夢?是否可以刪除?請說明你的理由。
問題2:如何理解“兩茫?!敝械摹皟伞??
問題3:“十年生死兩茫茫?!笔辏瑢ψ髡邅碚f長不長?為什么?
問題4:有人說,文章中出現(xiàn)了一些邏輯問題。是不是蘇軾思念過度,精神受了刺激。下面請同學思考這些問題。
(1)為什么在“自難忘”之上加了“不思量”?這是否互相矛盾嗎?
(2)作者說自己“塵滿面,鬢如霜”時不過40歲,是什么原因造成 作者未老先衰的?
問題5: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1)“無處”是什么意思?
(2)話的是什么“凄涼”?
問題6:太殘忍了,讓他們夫妻兩說句話好嗎?那是讓他們說一句話呢,還是“相顧無言”好。為什么?
問題7:還有哪些詩句與這樣的情境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問題8:夢醒時分,作者腦海中浮現(xiàn)的場景又是怎樣的呢?為什么?
問題9: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你知道這樣的愛情故事嗎?
教師應當注意,在對學生提問或解答問題時,教師應融入自己的理解,賦予題目生活化的片段與生動的語言,加深學生對題目的理解與印象。如在問問題4“不思量”與“自難忘”是否相互矛盾時,教師在已經(jīng)有學生回答出來的情況下還可以拿現(xiàn)場的同學舉個例子“現(xiàn)在請你們不去想教室里面穿綠色衣服的同學你們可以做得到嗎?”這時發(fā)現(xiàn)同學們反而在到處尋找穿綠色衣服的同學,老師可以順勢說“現(xiàn)實生活中有時越是不想去想的反而越容易被記起,尤其是當一個人內(nèi)心深愛著一個人時,理性已然無法控制?!睂W生笑。另外在問蘇軾為何只有40歲便“塵滿面,鬢如霜”時,教師可以拿一些學生熟悉的名人舉例子啟發(fā)學生思考,如“林志穎、周迅都已經(jīng)四十歲了,看起來只有二十多歲,為何蘇軾卻頭發(fā)全白了?”學生在回答時幾乎都能回答出是思念亡妻的苦楚熬白的,但沒有人能結(jié)合蘇軾為官的實際回答到另一個原因,即仕途坎坷的艱辛“艱難苦恨煩霜鬢”,對此教師應予以強調(diào)。
4.協(xié)作學習——合作探究、發(fā)散思維
隨著學習的深入,老師可搭建一個虛擬場景,給學生相互探討的空間,讓學生在感同身受中理解蘇軾相見卻無法相見的凄婉哀傷的情感。
下片前五句為記夢。如果此時你就是蘇軾?試想你在夢中是怎么與王弗相見的?你會對她說些什么?請加入想象,越細膩逼真越好。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表演。
5.效果評價——合理全面、及時反饋
從大學語文課堂伊始教師搭建支架讓學生沿著支架探索,到最終學生對新知識的內(nèi)化掌握,教師都要給予及時的評價。這種評價有別于傳統(tǒng)的諸如課堂作業(yè)完成后打分之類的單邊評價,這種評價類似于“點評”,貫穿課堂始終,學生每回答出一個問題、每完成一個任務,教師都要對回答進行反饋,以檢驗并及時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與學習效果。這種評價是雙向的,既能起到溝通的作用又能激發(fā)學生探索的興趣,拉近師生間的關系。
三.大學語文課堂運用支架式教學法的優(yōu)勢
大學語文課從學科定位到教學目標都決定了大學語文的教學方法要有別于中小學語文。大學語文課應具備升華大學生道德情感的作用,梳理并激活學生已學過但被逐漸遺忘的語文知識,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支架式教學的優(yōu)勢就在于可以實現(xiàn)將課堂中心由教師轉(zhuǎn)移到學生身上,支架式教學創(chuàng)設的情境可以將枯燥的學習內(nèi)容賦予生動性與人性化,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意義建構(gòu),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與交際能力。而這一些與大學語文教學的客觀需求是不謀而合的。因此,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采用支架式教學的某些教學策略,探索出一條合適的教學之路。
參考文獻
[1]周忠新、禹明華、周妮.大學語文[D].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9)
[2]曾鳴.為學生自主學習語文提供支架[J].教研天地,2005(3)
[3]卜春梅.支架式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語數(shù)外學習,2012(11)
[4]劉曉蓉.支架式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現(xiàn)代語文,2010(2)
(作者單位:廣西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