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陳喜
[摘要]生命教育思想主張以生命為教育的基點,為生命的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生命的完善,提升生命的價值。學校開展生命教育,就是要把對生命的尊重、理解、關愛、信任、成全,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體現出來。學校發(fā)展需要文化引領,關注生命教育,把生命教育特色滲透到學校文化建設之中。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充分挖掘其管理與育人的價值,構建以生命教育為核心的校園文化,促進學生、教師、學校的發(fā)展。
[關鍵詞]生命教育學校文化思考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180101
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首次提出生命教育思想,并開始倡導和踐行生命教育以來,生命教育的意義逐漸被社會所認識。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請你記住,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觸及年輕的心靈。”生命教育就是對每個孩子的一份真愛、一份關注、一份尊重、一份賞識、一份等待、一份寬容,它努力培植的是對生命的敏感,關注所有生命的價值,肯定所有生命的意義
一、生命教育特色的學校文化建設的理性思考
(一)生命教育的理解
生命教育顧名思義就是有關生命的教育,它是教育的原基點。黃克劍教授在他所提倡的“生命教育”理念中認為:教育的功能在于“傳授知識,啟迪智慧,點化或潤澤生命”。21世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這一點與生命教育的實質是相契合的。生命教育是一種個性化、個人化教育,它面對的對象是“一個個永無重復、永難窮盡的生命個體,始終以成全每一個健全和富有個性的人為自己最為根本的目的”,它努力培植的是對生命的敏感,關注所有生命的價值,肯定所有生命的意義,是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老師們展示自我才華和體現自我價值的舞臺。
(二)學校文化建設的認識
學校文化包括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兩大部分。物質文化以校園環(huán)境、整體格局、人文景觀、文化設施等作為其物質載體,構成校園文化的物質內容與發(fā)展前提;而精神文化則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包括學校傳統(tǒng)、校風學風、禮儀規(guī)范、人際關系等因素,由此反映一個學校的本質特征與精神風貌,對學校成員尤其是學生產生直接、深刻、持久的影響。學校教育應該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必須首先尊重人,尊重個性,必須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人的關切心,培養(yǎng)人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生命教育特色的學校文化建設的實踐策略
基于生命教育特色的學校文化建設的研究,目的就是努力構建校園的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文生態(tài)環(huán)境,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營造積極向上、健康活潑、格調高雅、快樂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從而促使我校學生內心環(huán)境的構建與和諧發(fā)展,使教師活得幸福,教得精神,使學生過得開心,學得主動,形成我校以生命為基點的校園文化特質。
(一)生命教育特色育人環(huán)境的營造
首先是精神引領。培養(yǎng)人,是學校教育的原點,也是終點。學校要致力于構建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校園文化,通過學校育人目標、校風、教風、學風等不同側面對個體生命提出要求,引領師生領悟生命價值、走向崇高。學校要做的就是借構建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校園文化系統(tǒng)為契機,嚴格要求廣大師生言行,認真落實學校校訓、辦學理念、育人目標、校風、教風、學風等,用學校精神引領師生走上精彩的人生之路。
其次是環(huán)境育人。根據生命教育的理念,對學校的環(huán)境進行合理整治、規(guī)劃與布置,努力把學校布置成既能體現人文關懷,又能起到熏陶感染作用的人性化的溫馨家園,讓校園的每一塊墻壁會說話,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是安全、舒適的,以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從而促進學生生命發(fā)展的不斷完善和提升。以“生命教育”為主題,進行校園文化和班級文化建設。通過對學校的櫥窗文化、走廊文化、班級文化進行設計,用學生優(yōu)秀的書畫作品、創(chuàng)新設計比賽作品以及有創(chuàng)意的不同主題的圖案和作品,來美化校園的櫥窗、走廊及班級的墻壁、板報,實現校園文化和特色項目的有機整合,使整個校園凸出鮮明的“生命教育”的特征。具體可分為:(1)樓層文化。(2)景觀文化。(3)道路文化。給學校道路命名,寄予師生對走好人生之路的希望。(4)墻壁文化。名人談生命的名言言簡意賅,發(fā)人深省。(5)班級文化。制作班級個性名片,共同制定班風、學風,板報常換常新,教室外面的墻壁就是學生展示書畫作品、優(yōu)秀作文的舞臺,讓學生充分享受集體生活的自豪與樂趣。(6)辦公室文化。彰顯教師主人翁地位,讓辦公室成為一個個溫馨的小家,學校就是一個大家庭。(7)網絡文化。打造校園的生命教育網站,建設生命教育對外交流的平臺。(8)視聽文化。
(二)生命教育特色課程文化的塑造
首先是開好國家課程,把生命教育滲透其中。國家課程的權威性、科學性、基礎性不容置疑,挖掘和發(fā)現國家課程中的生命教育因素是我們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不可丟失的寶貴資源,初中各學科都蘊含著大量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寶貴內容。學科教學作為學校實施教育活動最經常、最有效的途徑,在其中對學生滲透生命教育應成為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最主要方式。
其次是開發(fā)校本課程,把生命教育課程專題化。為彌補學校生命教育零散、不成系統(tǒng)的不足,立足校本,我校根據實際,組織教師開發(fā)《初中學校生命教育讀本》系列校本教材,初一至初三年級各一冊,共三冊。按了解生命現象、感悟生命價值、實現生命關照、綻放生命精彩四個層次設計,每個年級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guī)律側重點不同,螺旋上升。學校每兩個星期開設一節(jié)生命教育專題課,分認識我們的身體、感恩父母、學會合作、遠離煙酒、學會自救、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等專題系統(tǒng),有層次地對學生進行生命專項教育,促使學校生命教育走向深入。
第三是開展生命教育的實踐體驗活動,把生命教育融入活動之中。我校每學期開展一次為期一到兩周的有鮮明主題的德育實踐活動,如觀看生命教育專題影片、采訪醫(yī)護人員、參觀烈士陵園、慰問敬老院福利院、開展動植物養(yǎng)殖觀察活動、防災逃生演練、模擬緊急救助活動等等。在開展此項活動的基礎上,要求做到既發(fā)揚傳統(tǒng)特色,又力求創(chuàng)新突破,做到師生廣泛參與,讓他們體驗成功,享受快樂,從而實現對健全生命的成全。
(三)凸顯生命教育特色校園文化的打造
學校文化特色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校園內外互動漸進、積淀的過程。素質教育包括方方面面,學校文化也涉及方方面面的內容,各方面工作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中的許多亮點都可以“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因此,我校充分利用自身優(yōu)勢發(fā)掘閃光點,并通過精心地經營和培育,使它們成為推動學校文化整體提升的助推劑。
首先以生命教育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題,打造主題特色。其次結合生命教育進行校園環(huán)境規(guī)劃建設,凸顯環(huán)境特色。第三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營造幸福校園,打造精神特色。
世間最寶貴的是生命,對于每一位教師來講,有責任把“生命至高無上”的觀點告訴每一位學生,有責任呵護每一位學生快快樂樂地健康成長。關注孩子,就是關注我們的未來。生命教育是把握現在、面向未來的教育,這種教育的呼喚,則是人性的呼喚!學校應將特色文化的建設與學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學生的成才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充分挖掘其管理與育人的價值,構建生命教育特色文化,用生命文化浸潤生命、發(fā)展生命,讓學校文化彰顯生命特色,促進學生、教師、學校的發(fā)展。
(責任編輯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