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秋,這是一個新紀元的開始,廣東省小學生們拿到了和過去十多年完全不一樣的新書——全日制十年制小學語文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出版。至此,廣東省中小學教材編寫組編寫的小學語文教材逐步退出使用。一直到1988年之前,廣東省沒有正式出版的新編小學語文教材,絕大部分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全日制十年制小學語文教材,當時小學為五年。一些地區(qū)和學校自發(fā)使用過黑龍江的“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材和由省教育廳教研室編寫的廣東版“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小學語文教材。這時期丁有寬老師結(jié)合自己上世紀50年代的小學語文教學經(jīng)驗,開始系統(tǒng)探討“讀寫結(jié)合”教學法,特別在作文教學上成績顯著,但還沒有編寫出教材。
一、廣東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的編寫使用
在廣東,1983年,廣州市海珠區(qū)同福中路第一小學學習黑龍江的經(jīng)驗,率先在該校進行實驗。在省教育廳教研室的支持鼓勵下開始編寫了“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當時由于條件和經(jīng)驗所限,只編寫出一年級第一學期四種和第二學期一種,即《語文》(第一冊)、《語文》(第二冊)、《語文》(課外閱讀)、《語文》(寫字課本)、《語文》(說話課本),共五種。i[①]
1984年5月30日在廣州市同福中路第一小學召開了廣東省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實驗研究會,即現(xiàn) 場會。各地、市小學語文教研員和準備做實驗的小學代表參加了會議。會后,各地慎重研究了選實驗點。最后決定在全省20所小學于1984學年度開始進行 “注·提”實驗。這些實驗點分布在全省四大方言區(qū)(片),包括廣州話(粵方言)、潮州話(閩方言)、客家話(客家方言)、海南話(閩方言)。1985年3 月至6月編出了第一、三冊實驗課本和課外閱讀課本,保證了實驗的順利進行。至1988年編完了《廣東省小學語文實驗課本》,然后又進行了兩次修改。到 1989年,第一批“注·提”實驗班完成了5年一個周期的實驗。
二、廣東小學語文教材建設(shè)的黃金期
(一)教材編寫的歷史背景
1985年,教育部根據(jù)《中共中央關(guān)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精神,開始著手對中小學教材的編審制度進行改革。 1986年9月在全國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會成立大會上,教育部明確提出了我國中小學教材建設(shè)的基本方針,即在統(tǒng)一教學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領(lǐng)導、有計劃地實行教材多樣化,鼓勵各個地方、高等院校、科研單位,有條件的專家、學者、教師個人編寫教材。
1988年,教育部頒發(fā)了《九年制義務教育教材編寫規(guī)劃方案》, 根據(jù)這一規(guī)劃方案,國家教育部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十多家單位和地區(qū),籌備、組織編寫四類教材,并明確提出要按不同風格,不同層次,編寫出八套半教材,供全國不同地區(qū)、不同條件的學校使用。以廣東省教育廳和華南師范大學為主,編寫了沿海地區(qū)教材。
(二)廣東省三大小學語文主流教材的問世
這一時期,廣東省的小學語文教材建設(shè)得到了長足發(fā)展,成為廣東自1949年建國以來最輝煌的時期。 首先是教育部規(guī)劃的全國八套半教材即沿海版教材,其次是丁有寬老師主編的“讀寫結(jié)合”特色教材,再有就是湛江地區(qū)編寫的湛江版小學語文教材。這三套教材先 后都通過了全國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會的審查,供全國使用。這在全國來講也是比較少見的。
1. 沿海地區(qū)小學《語文》教材
沿海地區(qū)小學語文教材是在教育部統(tǒng)一規(guī)劃下主要由廣東省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編寫的。當時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廣東、福建、海南三省負責具體實施,由于各種原因,后來福建、海南退出了使用,由廣東省負責修改實施、修訂使用。1988年啟動編寫工作,1996 年基本編寫完畢,并于l997年全部通過國家教委審查,正式推薦全國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試用。根據(jù)教育部1998年頒發(fā)的《關(guān)于推進素質(zhì)教育調(diào)整中小學教育教學內(nèi)容、加強教學過程管理的意見》、2000年頒發(fā)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本)》和《關(guān)于當前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結(jié)合試用反饋意見,對該教材進行了調(diào)整和修訂,一年級、三年級修訂本從2000年秋開始供學校使用,其他年級從2001年秋開始全部使用修訂 本。ii[②]
2002年,該套教科書要求重新送審,由吳惟粵任修訂組組長,楊建國、李壩燊任修訂組副組長,根據(jù)教育部當年頒發(fā)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對本套教材進行了調(diào)整和修訂,并經(jīng)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iii[③]從本世紀新課標教材開始,在原使用地區(qū)逐步被人教版和語文社S版替代。
2. 丁有寬主編的小學《語文》教材
1983年,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浮洋鎮(zhèn)六聯(lián)小學特級教師丁有寬老師堅持“樹一宗,學百家,求創(chuàng) 新”的指導思想,在總結(jié)讀寫結(jié)合基本經(jīng)驗和基本理論的基礎(chǔ)上,建立起小學語文教材教法“讀寫同步,一年起步,系列訓練,整體結(jié)合”的綜合訓練型體系。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中心,以培養(yǎng)學生自學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為目標,以提高小學生聽讀說寫能力,促進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為目的; 貫徹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體現(xiàn)了教書與育人的和諧統(tǒng)一,教材與教法的同步改革、教與學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教學思想。iv[④]20世紀80年代后期,在廣西教育出版社李仁凡的支持下,該書于1990年在該社正式出版,并在廣西和廣東開始實驗。
這套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經(jīng)過長期實踐與研究,為原國家教委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 被列為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單科教材,于1993年向全國推薦試用。2001年根據(jù)《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作了全面修訂, 經(jīng)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作為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向全國推薦使用。v[⑤]2002年,該套教科書要求重新送審,但限于人力和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等問題,該套教科書最終沒有送審,逐步被新課程教科書代替。
3. 湛江版小學《語文》教材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掌握方法整體發(fā)展”教材,是湛江市教育委員會組織人員,于1989年春開始根據(jù)《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編寫的。經(jīng)廣東省教育廳教材編審室逐冊審查批準,于1990年秋開始在湛江市部分學校逐級實驗。這套教材,1995年1月獲得廣東省中小學優(yōu)秀教學改革成果二等獎;1998年7月被列為國家“九五”重點科研課題“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國基礎(chǔ)教育課程教材改革研究”的子課題;1999年11月經(jīng)教育部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作為“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在湛江市小學廣泛使用。vi[⑥]
三、廣東省輔助教材的建設(shè)
上世紀90年代,我國的教材建設(shè)出現(xiàn)了空前繁榮的局面,其突出表現(xiàn)為,幾乎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都在自己編寫教材,其教材編寫的品種和數(shù)量激增,編寫教材的單位多是各地教委和出版部門的聯(lián)合體。進入新世紀之初,國家進行了聲勢浩大的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教材的編寫審查權(quán)收歸教育部管理。廣東除了經(jīng)教育部上世紀審定的三種教材外,還出現(xiàn)了一些專題性和課題實驗的輔助教材。
1. 小學《說話》《說話訓練》專題性教材
這套教材是廣東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組織語文教師和教研人員編寫的,根據(jù)小學語文加強說話教學和大力推廣普通話的需要,在廣泛征求各地教師和教研人員的意見的基礎(chǔ)上完成編寫。1997年7月由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供廣東省各地六年制小學各年級進行說話訓練使用。
2.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課題實驗教科書
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精神和要求,廣東省教育廳教研室小學語文科組織編寫了《語文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課題實驗教科 書,課題名稱:廣東省教育廳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一般課題“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其目的是為了按照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幫助學生提高口語交際水平,讓學 生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掌握語文學習的有效方法。全書按年級和學期共分為六個年級十二冊書,每冊按八個單元設(shè)計,每個單元再分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共十 六項內(nèi)容。2002年8月出版,供廣東省各地六年制小學各年級進行說話訓練使用。2008年秋停止使用
3. 生本教育試驗小學《語文》
生本教育試驗小學《語文》教材是“十五”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在生本教育試驗的學校使用。由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組織編寫,并向全國推廣“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理念倡導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好學而設(shè)計的教育方法,強調(diào)學生先學,而不是老師先教。廣東省內(nèi)、外有幾百所學校使用這套教材。
4. 小學《硬筆書法練習指導》教材
這套教材是根據(jù)2013年1月18日教育部頒發(fā)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編寫的,經(jīng)廣東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13年批準試驗,并于2014年通過審定,供廣東省各地六年制小學各年級使用。
參考文獻
i[①]根據(jù)原廣東省教育廳教研室主任王東明口述記錄。
ii[②]九年義務教育教材(沿海地區(qū))編寫委員會編.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教學參考書·說明[G].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
iii[③]九年義務教育教材(沿海地區(qū))編寫委員會編,吳惟粵、黃強主編.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說明[G].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
iv[④]劉達中、李學明主編.丁有款教育思想與實踐(卷一)[G].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4第一版:458.
v[⑤]丁有寬主編.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說明》[G].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2第四版.
vi[⑥]廣東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yè)委員會編,楊建國主編.廣東省小學語文教學改革30年[G].北京:2010,105.
(作者單位: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教學教材研究室)
責任編輯 蕭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