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樂樂
摘 要:分析了計算機應用技術對教育領域的影響,用分類的方法找出計算機應用技術與中文專業(yè)的結合點,提出了計算機應用技術與教育領域整合的具體方案。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技術;教育領域;中文學科;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U66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6-00-01
在當今的教育領域中,電腦的運用越來越普遍。電腦雖然不是萬能的, 但在當前社會環(huán)境中離開電腦卻是萬萬不能的,同時,在運用電腦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新問題需要我們思考和解決。事實上在教育領域中電腦的應用既涉及理論問題又涉及實際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擴大視野,不僅應該重視硬件和軟件的建設,更要重視人的培養(yǎng),即不斷更新廣大教師在電腦應用方面的理念,培養(yǎng)他們應用軟件和硬件的綜合能力。
一、樹立廣義的電腦教學觀念
在英文中電腦教學常被稱為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嚴格地來說應該是“電腦輔助的語言學習”。自從電腦慢慢普及開來之后,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電腦可以給教育學習帶來新的生機,因為大家已經(jīng)不滿足舊有的手段和方式,希望有更先進的技術出現(xiàn)。音頻、視頻、幻燈等傳統(tǒng)媒介缺乏足夠的互動性,可以用于主動教學,但在學習管理、教學準備方面所起作用有限。
然而電腦在教學中提供了許多新的手段,我們應該把電腦看作是人與人之間實現(xiàn)真實社會交流的重要工具,使學生在實際的使用中自主學習。
建立這種廣義的電腦教學觀念非常重要。如果說錄音機和電影電視等視聽手段對教學的手段和方法發(fā)生了影響,那么電腦的出現(xiàn)對于教學的觀念、教學的內容以及教學管理和運作都發(fā)生了深刻的影響。例如現(xiàn)在教師在準備課程材料的時候必然會使用電腦,在管理學生學習成績和進度的時候也要使用各種軟件。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人們現(xiàn)在進入辦公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電腦,電腦已經(jīng)成了我們須臾不可離開的工具。因此所謂的電腦教學應該視作在教學中廣泛應用電腦,而不再是僅僅采用幾個多媒體軟件。
二、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發(fā)展使教育領域走向新的教學模式
計算機特性使得很多人都在嘗試將它應用于教學,20 世紀80年代初, 美國著名的計算機專家泰勒(Taylor)指出計算機應用于教育有三種模式:一是把計算機看作指導教師,起個別指導作用;二是把計算機看作被指導者,讓計算機學會按照人們編排的指令來完成各種操作,替人工作;三是把計算機看作工具,輔助人們完成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任務。目前第三種模式比較受到重視,在教育領域中第三種模式比較具有可操作性。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的含義是: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建構意義的方式而獲得。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構主義還認為學習的方法是: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顯然Internet 下多媒體的教學比較適合建構主義理論的,也可以說Internet 下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是建構主義理論的硬件基礎。
三、計算機應用技術與教育領域如何整合
對于應用信息技術來說,最關鍵的問題實際上并不在于技術和產(chǎn)品,而在于人。的確如此,硬件有了,較為科學的教育理論也有了,怎樣實施與運作呢?我們以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為例談談教學整合的觀點及具體方案。
(一)從工具tool 的角度出發(fā),尋找專業(yè)課與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結合點。我們將計算機看成中文專業(yè)的應用工具,找出同一類專業(yè)課程工具的使用特點,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有針對性地設置計算機應用技術的課程,同時各專業(yè)課也能找到與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結合的側重點。以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為例,從計算機應用技術與專業(yè)課程結合的角度,專業(yè)課程可分為三類:作家作品類、基礎寫作類、語言文字類。
(二)從中文專業(yè)的角度開設計算機應用技術基礎課程。從結合點出發(fā),我們就可以找出中文學科需要開設的計算機位用技術課程。就現(xiàn)階段而言,文件管理,網(wǎng)上資源,文字處理,計算機輔助寫作系統(tǒng),小型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多媒體制作系統(tǒng),多種圖形、音頻視頻轉換工具,多種輸入方式等與中文專業(yè)課程息息相關。我們可以設計出中文學科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操作系統(tǒng)與文件管理;文字處理及計算機輔助寫作系統(tǒng);Internet 的瀏覽與檢索技巧;多媒體文本及幻燈制作.小型數(shù)據(jù)庫處理系統(tǒng);計算機日常維護及常用工具軟件等。這些內容針對中文專業(yè)各門課程,是綜合基礎訓練課程。
(三)從計算機應用技術角度改革專業(yè)課程。光靠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還是難于避免“割裂”,專業(yè)課程也要有整合舉措,專業(yè)課的整合要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整合課程內容增加介紹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硬件、多媒體、互連網(wǎng))與本專業(yè)相關的動態(tài)信息。有的課程要做較深層次的調整,例如《寫作》。
整合教材的課外資料閱讀方式, 除傳統(tǒng)方式以外要求運用網(wǎng)絡資源電子讀物來查閱積累資料。
整合教材的習題作業(yè)方式,要求運用計算機網(wǎng)絡完成作業(yè)。整合教材的思考題方式, 用電子郵件、網(wǎng)上討論組方式進行。整合作文方式,要求電腦寫作,網(wǎng)上發(fā)表。
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 探索多媒體及網(wǎng)上教學新形式,用建構主義理論來設計教學。開設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 改革專業(yè)課程還要與實驗訓練結合起來。實驗基地的管理顯得十分重要。
四、存在的問題
電腦在教學中的應用無疑為師生都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學習效率。但是在應用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需要研究解決。
電腦教學雖然方便學生學習,但是并不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可以說,教師如果在教學中應用電腦,要花的時間大大超過以前傳統(tǒng)的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方法。因為在準備和制作軟件和網(wǎng)上學習資料需要大量的時間。而且電腦技術不斷變化更新,要求教師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有的教師不太樂意使用電腦并不奇怪也不必強求。電腦應用的“正?;毙枰欢螘r間。
五、結束語
從大處說以上所談都是“軟件”問題,實在是我國普遍存在的重硬件建設, 輕軟件開發(fā)和教師培訓等問題。按照歐盟國家的經(jīng)驗,教育信息化項目一次性投資在硬件、軟件、培訓方面大約各占三分之一。所以計算機應用技術與教育領域的整合也應該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導下進行,投資教學軟件、教師培訓、教法改革,而不僅僅是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