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濤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痹诓煌姹镜慕滩闹卸加泄浪愕膬热?,但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估算教學都不夠重視,克服這種現象需要從多方面努力。
對教學的功利性需求是影響估算教學質量的重要原因。許多人認為,學生上學讀書就是學習—考試—升學,只要是考試沒有的內容或升學不需要的東西,都是沒用的,都可以放在一邊。更何況已經掌握了準確計算,學習估算有什么用?實際上,在現代科技條件下,人的生活仍然離不開估算。小朋友長高了買多大的衣服,平時做飯用兩碗米,今天來一位客人需用多少米,開學前去商店買文具需帶多少錢……至于社會交流、科學測量更離不開估算。可以說,世界上有許多量是不能準確計算和表達的。自然科學中許多量都是在一定精度內的估計結果,準確計算,無論從哲學角度看還是從技術角度看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掌握一定的估算知識很有必要。下面幾種想法,對提高估算教學質量也許是幫助的。
首先,要減少、克服思維定勢對估算的影響。學生在上學前就已經熟悉一些簡單的加減法,上學之后又學習10以內、20以內的加減法和乘除法,但這些運算都是“準確”運算,他們已經習慣了任何一道題都有一個標準答案,因此運算必須準確,這種思維定勢使他們拒絕估算,一遇到估算問題仍按照加減乘除法則進行“準確”計算。北師大版第4冊(上)有一道估算看臺人數的題,學生把看臺人數等分6等份后,計算一份的人數是48人,總人數6×48=168(人)。這就是“準確”計算思維定勢的影響。
逐漸滲透估算概念是避免準確計算思維定勢影響的重要途徑。其基本思想是不要“突然”講估算,在講估算之前的若干內容都要介紹一些估計的方法、估算的思想。用米尺測一段鉛筆的長度,一段與“0”刻度線對齊,另一端在“6”與“7”之間,在沒學小數的情況下,讓學生估測一下另一端靠近“6”還是靠近“7”;在計算48×23時,先估計一下大約是多少,這樣有利于檢查計算結果的對錯;除法的試商也是一種估算……這樣,學生遇到估算問題就不會有“突然”感。從生活出發(fā),適當多接觸、多練習估算問題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從生活中可以提煉出許多需要估算的問題,這些問題沒有必要或者不可能進行準確計算,像水庫存水量的變化、某地糧食的估產,以及同比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增加了多少,減少了多少等等。這些數量雖然是估算的,但卻十分重要。多接觸這樣的問題可以促進學生接受估算與筆算、口算同樣是一種計算方法,而且還能增加學生的估算意識,沖擊準確計算的統(tǒng)治地位,對避免準確計算的思維定勢是有幫助的。
其次,應允許估算方法多樣化。這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估算興趣的需要,也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如果把四舍五入作為估計的唯一方法,那么估算的學習肯定是枯燥無味的。而只靠教學方式的新奇產生的直觀興趣又不具有穩(wěn)定性,往往轉瞬即逝。課標對第一學段計算總的要求是,“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對第二學段的要求,頭兩句一樣,后一句變?yōu)椤肮膭钏惴ǘ鄻踊?。可見,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是多么重要?,F在,哪個版本教科書關于估算的內容都很少,而且估算方法非常有限,學生學完之后,就像過眼煙云,沒有什么深刻印象。計算方法多樣化實際上是對創(chuàng)新的一種鼓勵,學生對估算的學習本來就沒有強烈的愿望,如果讓學生死套一種方法,那么學習愿望就可能蕩然無存。學生對創(chuàng)新的渴望才是產生持久的興趣和堅強毅力的重要根源,而且選擇估算方法從實際出發(fā),得到肯定之后會產生成功感,對鞏固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很有利。
另外,建立科學的估算評價觀念、評價方法是重要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導向、調節(jié)的功能。評價方法是重要的,但評價方法要受觀念的制約,所以對學生估算的評價,先要確立正確的評價觀念,然后再設計評價方法:一是重視估算過程。小學并不要求估算精確度,不要用估算值是否接近準確值作為評價標準,只要估算過程合理,就應給予支持與肯定。特別是對有創(chuàng)新的想法要給予鼓勵。二是要突出在實際生活中的估算意識,不要把注意力總是集中在練習本上的估算習題上,要結合實際考察學生的估算能力、估算意識。三是要及時發(fā)現學生的進步,這對鞏固學生對估算的興趣和發(fā)展計算能力是必要的。當然,如果在各級考試中能增加一些估算內容,對改變當前不重視估算教學現象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