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娜
摘要:在2000年,教育部開展了新一輪的教學改革,這項改革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注重藝、體、美的均衡發(fā)展,音樂在從業(yè)余愛好中得到重視,在中職音樂的教育中,音樂作為一種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消減學生學習疲勞、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課程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和喜愛。但是在中職音樂的教育對象,不想專業(yè)院校那樣有著扎實的音樂基礎,加上心理上和生理上都還不夠成熟,容易造成叛逆、厭學等心理現象。所以,在中職音樂的教育中,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多年來眾多中職教師所面臨的重點和難點。本文以此為切入點,論述如何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來提高中職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從而來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
關鍵詞:多媒體;中職音樂;教學質量
一、傳統(tǒng)中職音樂教學
中國改革開放后,中職學校紛紛興趣,學生人數日益劇增,音樂作為中職教育的一部分,在整個中教育中發(fā)揮重大的作用,特別是在新課標的推行,素質教育的實施,中職的教師們對中職學生音樂的培養(yǎng)不斷的重視,但是,在教學方法上,中職學校的音樂課依然延續(xù)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既教師首先講解音樂專業(yè)理論知識,然后針對某一部作品展開分析,比如該作品的音樂特點、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類型等,必要是教師還會講解音樂的曲式、音素、力度和各種記號。在這個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基本上都是依據教材,通過語言的形式將知識傳達給學生,這種方式,往往教師在講臺上自我感覺良好,滔滔不絕,但是對于學生來說,缺乏多樣性的形式和符號進行刺激,注意力難以集中,加上有些樂理只是教師口頭的闡述,學生難以理解,這樣的信息又沒有及時的反饋給教師,學生一直糊涂。所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雖然教師滔滔不絕,學生依然是一塌糊涂、昏昏欲睡,難以獲得滿意的教學效果。對學生來說,這種狀態(tài)持續(xù)久了,容易產生厭學、厭煩等情緒。
二、提升中職音樂教學的關鍵
中職階段,學生的年齡大多為十五到十八歲,正處于青少年最活躍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他們依然保持著好奇、好動、好問的行為,同時在這個時期,普遍存在自我約束能力差的現象。所以中職音樂教育要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提高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關鍵又在于如何在課堂中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傳統(tǒng)中職音樂的教學之所以沒有收到良好的教學成果,關鍵在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將教與學孤立起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機械的腳,學生服從性的學生,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和交流,學生的困惑點沒有得到及時的解答,課堂氣氛沉悶,在加上教師的口頭描述缺乏輔助教學手段,刺激不了學生的聯想性思維,所以在理論知識的學習時,雖然當時可能記得,但是過一些時間,就容易忘記或是印象模糊。
三、多媒體提升中職音樂教學質量的具體應用
多媒體的教學模式,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為基礎,積極開展豐富的教學體驗,并通過圖像、圖形、視頻、音頻等輔助手段強化中職學生的形象性思維,同時還可以通過網絡的形式對音樂知識進行連接,豐富教學內容,從而加深了對音樂知識的印象,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fā);
1.在中職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將有關音樂知識的其他學科知識滲透到音樂教學中,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和更有聯想性和趣味性。
從音樂本身的角度上來看,其他知識點融合,吻合了音樂作為人類精神糧食的特性,音樂是人類精神的財富,它可以使不同年齡、不同國家的人們產生共鳴,所以對于音樂的教學,不能局限于音樂本身,而應該融入國內外的各種和音樂有關的知識。從中職學生心理發(fā)展上來分析,其他知識點的融合,吻合了這個階段人類的好奇心理。在具體的融合上,例如教師對歌曲《春江花月夜》的解讀和分析,可以以中國古詩詞作為介紹北京,分析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意境,將音樂的意境與詩詞中的意境聯系起來,從而刺激了聯想性思維,從而加深了對歌曲的理解。
2.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體驗,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積極做好課堂準備,深入挖掘教學材料。在音樂教學中,教材是最基本的工具,音樂老師要想完成教學目標,活躍教學氣氛,增強師生互動性,就必須積極開動腦筋,仔細鉆研新教學標準所提倡的教學方法,結合本班的學生特點,充分、合理和積極地利用多媒體來開展課題教學工作。其次,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在音樂教學中,樂理知識學習一般都是枯燥乏味的,需要大家深入學習聲樂訓練、演奏技巧等音樂知識,教師要想把簡單的說教變成生動的講解,就必須做到變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有趣,并做到隨機應變,隨時觀察學生們的反應來調整教學進度。
總之,相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更具有優(yōu)越性,它通過圖像、視頻、圖形、音頻等手段對音樂知識點的演示和情景的創(chuàng)設,增強了學生的形象性思維和聯想性思維,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重新喜歡上音樂這門課程。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喜歡上這門課程,教學質量自然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東軍.網絡在現代化教學中的作用[J].信息技術學報,2007(02)
[2]李曉玲.當前高校教育資源與互聯網相結合[J].中國教育網絡,2008(08)
[3]陳為國.現代化教育教學方式的轉變[J].中國教育學報,2005(03)
[4]韓賽.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在高校網絡化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財經學院學報,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