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瓊
【摘 要】 高中生的課外閱讀面窄度淺,文章以語文課外閱讀活動的指導為重點,淺談了有效開展語文閱讀活動的方法及評價機制,以求對高中生讀寫能力的提高有助益。
【關 鍵 詞】 高中語文;閱讀活動;指導方法;評價機制
自古以來,書與人類密不可分。一個沒有書籍的世界,就如一個沒有綠洲的沙漠一樣,貧瘠得使萬物無法滋生,無法開花結果。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在社會對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善于讀書,善于自學,善于從書中汲取營養(yǎng)豐富自己,就顯得尤為重要。
語文閱讀活動有自主性強、方式靈活等特點。教師指導與否,指導得當與否,直接影響閱讀的效果。經過思考和實踐,我校閱讀活動的開展主要從六個方面進行:
一、齊抓共管,抓緊課外閱讀指導
課外閱讀指導,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圖書館的建設,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條件。語文教師主要是從本學科的特點出發(fā),從課內與課外結合的角度發(fā)努、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方式很多,如個別指導與集體指導相結合,口頭指導與局面指導相結合,系統(tǒng)上閱讀指導課和專題講座相結合,教師輔導和學生互導相結合。
二、激趣促求,搞活課外閱讀指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首先要在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上下工夫,因為它是求知的向導,而強烈的求知欲,又能產生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和求知欲呢?
(一)以講激趣,以用促求
由指導教師向學生講明課外閱讀在自覺、工作、生活、競爭等方面的意義,講有關作品的內容、要點,講有關作品的文學價值或實用價值等,以促使學生閱讀有關作品,調動閱讀興趣。“用”,就是在生活實踐中運用有關知識、技能,由知到行、由行促知,促進學生閱讀有關作品的自覺性。
(二)以讀激趣,以寫促求
指導中,可把“讀”“講”“寫”有機結合起來。如指導教師可對課外讀物精彩片段或短篇進行聲情并茂的朗誦,使學生受到感染、啟發(fā),激起課外閱讀的興趣;或者在學生寫“調查報告”“小論文”之前,推薦有關讀物,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興趣高、目的明、效果好;或者通過課外閱讀筆記展覽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促進學生的求知欲。
(三)以賽激趣,以評促求
在學生中有計劃地開展一些讀書知識競賽能不斷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如“祖國在我心中讀書知識競賽”“文史知識讀書知識競賽”等,如果再與“演講比賽”“朗誦比賽”“作文比賽”等結合起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會不斷深化。但各種知識競賽適可而止,防止過多、過濫。要有正確的評估標準和必要的獎勵措施來加強閱讀的質量,把自評互評、師評結合起來,使學生的課外閱讀不斷向深度、廣度發(fā)展。
三、推薦讀物,加強課外閱讀指導
“學海無涯”,書看不完,而人的時間和精力卻是有限的。為了避免“閱讀浪費”,防止“閱讀污染”,真正做到開卷有益,推薦有益讀物是首要的工作。
課外閱讀的內容,應根據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目標以及學校實際來確定。其閱讀內容大致可以分為:文學作品類、報刊類。
指導學生選擇讀物應健康、多樣,除此以外,還要注意以下三點:1. 推薦方式要生動活潑、形式多樣; 2. 注意恰當處理閱讀量與質的辯證關系;3. 推薦讀物還須針對學生實際,循序漸進,按需量力。除此以外,還應指導學生注意定向讀書,學有專攻,處理好廣和深、廣和精的關系。
四、教給方法,深化課外閱讀指導
閱讀能力在閱讀基礎基本相同的情況下,主要決定于閱讀方法。因此,讓學生掌握讀書的基本方法,懂得讀書的基本規(guī)律是非常必要的。閱讀方法概括地說:有使用圖書館的目錄、索引的方法,使用工具書的方法,選擇、閱讀課外書刊的知識、方法,會分析、概括、記憶、積累、鑒賞、寫讀書筆記等方法。具體的讀書方法就更多了,古今中外學者治學的方法皆為范例?!白x書有法,但無定法”。讀書的方式方法因讀物、因人而異,指導教師可提供常用的讀書方法給學生,但不可強求一律。
閱讀能力的提高,往往“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相機進行閱讀示范。如學習《麥琪的禮物》后,讓學生自讀《警察和贊美詩》《最后一片滕葉》等作品,從而全面把握歐·亨利小說“含淚的微笑”的藝術特色。另外,在指導過程中,還要讓學生學會處理精讀與略讀、厚讀與薄讀、讀與寫的關系。如重點讀物要精讀細研,力求透徹了解,一般資料可粗略瀏覽、不求詳解;讀書即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保持適當的廣度;短文要能讀厚,長篇要會讀?。患纫宰x帶寫,又要以寫促讀,讀寫密切結合,促使閱讀能力迅速提高。
五、組織讀書活動,有效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1. 品評欣賞式。選擇名家名篇指導學生品味、賞析、評價,后讓學生共同閱讀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自己準備、自由發(fā)言??蓮牟煌嵌绕肺段恼碌木钪帲梢泽w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分析寫作思路,可以揣摩作者寓于字里行間的情感,亦可以對文章的得失作出恰當的評價。然后向學生推薦或指導學生收集、選擇同類或相關的文章朗誦、品評。
2. 追溯擴展式。佳作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因此,可由讀一篇文章引起學生追溯其作者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搜集有關材料,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風格及其代表作,而后向全班(或活動小組)同學匯報,達到相互交流、提高閱讀能力、擴大閱讀視野的目的。
3. 專題匯報式。由學生自己選擇內容,自己準備、自己主持,召開不同專題的讀書匯報活動??砂磧热荽_定專題,也可按文章體裁確定專題。
4. 資料匯集式。可以由閱讀某篇文章引出,指導學生收集相關的詞語、佳句、片斷、完篇,課上朗讀、品味、交流,進而引導學生研究如何把大家搜集來的資料按方法分類,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搜集、處理信息資料的能力。
5. 訓練式。指導學生在規(guī)定的、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一定量的閱讀內容,再通過具體的測試確認其效果。如此反復訓練,逐步加快速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適應學習、工作乃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6. 讀寫結合式。在閱讀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動筆激情和欲望,使其有情即抒、有感即發(fā)??稍跁厡懪蓪憣δ骋黄瑪嗟脑u論,可寫讀后感,自由選擇,不求一致。久而久之,使學生養(yǎng)成讀書必動筆的好習慣。
7. 表演式??稍陂喿x之后讓學生自編自演廣播劇、小品、課本劇,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總之,閱讀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在實踐活動中因時因地、因人因文而異。
六、明確活動主體,建立評價機制
指導前、指導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明確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興趣愛好的一般傾向,而且要掌握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僅要組織好有突出興趣愛好和才能的學生及相應的活動,而且要關注那些沒有突出才能和明顯興趣愛好的學生。教師要注意指導方式,課外活動中,教師重在啟發(fā)、咨詢、建議、討論和答疑,活動過程中的巡視和個別指導,活動結果的評價,而不是包辦代替,要始終讓學生居于閱讀的主體地位。指導教師可通過調查研究,了解課外閱讀情況、推薦讀物、組建閱讀小組、變換閱讀形式、總結閱讀成績、發(fā)揮控制和反饋的功能。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調動指導教師的工作熱情,還應設立相應的獎勵措施。如每年舉辦讀書節(jié)。在讀書節(jié)上,學生們匯報一年讀書活動的成果,學校表揚若干名讀書效果好的學生,選讀書活動的先進班集體(或活動小組)和讀書活動優(yōu)秀指導教師。
總之,有目的地開展閱讀活動,其效果比單純依賴課堂教學要顯著得多。它不僅滿足了學生求知、求樂、求發(fā)展的要求,有利于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并且完善豐富了學校的教育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有利于促進學科教學改革和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讓書香飄滿校園,讓讀書潤澤生命。
【參考文獻】
[1] 張志善. 中學語文教學論[M]. 北京:語文出版社,1994.
[2] 張鴻苓. 語文教育學[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3] 韋志成. 語文學科教育學[M].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