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雯濤
我的家鄉(xiāng)在一個小山村,每逢中秋佳節(jié)都有舞稻草龍的習(xí)俗。因此,那個夜晚可熱鬧啦,我和小伙伴們都盼望著。
終于迎來農(nóng)歷八月十五,那天早晨,村里的長者忙碌起來了。平坦空曠的曬谷場里,堆滿了散發(fā)著泥土氣息的干稻草。這些是用來扎稻草龍的材料。老人、小孩子在草垛里穿梭著。忙到下午三四點鐘,一條長約三四十米,碗口一樣粗的稻草龍便扎好了。
夜幕降臨,全村的大人小孩聚集到曬谷場上。人們?nèi)计鹨粋€大火堆,把成捆的香柱點燃,密密地插在龍身上。不多時,一條高昂著頭、渾身插滿香火的稻草龍,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
一切準(zhǔn)備就緒,舞龍開始了。此時鑼鼓齊鳴,鞭炮“噼里啪啦”地響起來。如同火球的“龍珠”一會兒溜到東,一會兒跑到西,又忽而上,又忽而下,惹得稻草龍尾隨其后,為銜不到龍球干著急。瞧,稻草龍時而盤旋,時而翻飛,星火點點,香煙繚繞,真像一條巨大的火龍,騰云駕霧。鞭炮聲和著鏗鏘的鑼鼓聲,此起彼伏,歡呼聲喝彩聲一浪高過一浪。在沸騰的聲浪中,舞龍的人勁頭更足了。他們高舉神龍揮舞,在鞭炮硝煙中穿行。
曬谷場上舞了好一陣子,又換了一遍香。稻草龍便開始溜進小巷,走家串戶。綴滿香火的草龍在月光映襯下,仿佛是一位披著金色鎧甲的戰(zhàn)將。龍是吉星高照的象征。所以,途經(jīng)每家每戶,主人家很高興,十分熱忱鳴炮相迎。
稻草龍一直舞到深夜,才被人們送進村頭水口的深潭中。龍是離不開水的,讓它安詳回到“龍?zhí)丁保A(yù)示明年將是大吉大利、一帆風(fēng)順。
稻草龍為這個中秋節(jié)增添了很多熱鬧,節(jié)后雖然離去了,但我還依戀著,盼望它明年早點來與大家會面。
(指導(dǎo)教師:汪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