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芳
《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要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增強探究意識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敏感性,漸漸能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要達到這個標準,就得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近來在大連、上海、鞍山三個城市就高中生質疑能力的現(xiàn)狀做了調查。從調查結果上看,三個城市的學生在質疑的現(xiàn)狀,影響質疑能力的因素以及對質疑能力的認識等方面幾乎是一致的。
一、調查現(xiàn)狀與分析
1.調查質疑能力的現(xiàn)狀結果分析(表一,見附錄)
65.2%的學生有過質疑經歷,64.5%的學生都要經過深入思考后不懂才問別人,同時55.8%的學生當問別人問題時,都希望別人給自己講清楚,這說明正處于思維活躍年齡的學生,本身有強烈的探求知識的欲望,也能夠盡量做到質疑。但是61.7%的學生并不能經常對老師的講解提出質疑,還有41.7的學生沒有想過自己的質疑能力問題,只有24.1%的學生有重視自己質疑能力的意識,這說明:由于自身對質疑能力的認識有限,加之老師的權威所在,學生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較深,在主動、有效的質疑的層面的能力不強。
2.影響學生質疑的因素的調查結果分析(表二,見附錄)
影響學生質疑的主要因素,69.2%的學生認為主要來源于自己。而且不經常質疑的因素,36.7%的學生認為是自己缺乏主動質疑的習慣,32.5%的學生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知識。這看似說明問題主要在學生,但事實上也從另一個方面印證了:我們教師在引領學生質疑能力這一領域做得非常有限。雖然48.3%的學生認為老師總是會接受學生的質疑,而30%的學生認為老師總是給予學生質疑的時間和機會,37.5%的學生認為老師設置的問題有時能激起好奇心,但只有20%的學生認為老師設置的問題總是能激發(fā)起我的好奇心和思考,這說明老師在引領學生質疑能力形成的質量上確實有待提高。
3.學生對質疑能力認識調查結果分析(表三,見附錄)
49.2%的學生認為質疑能力能幫助自己解決學習中的問題,而且72.5%的學生認為質疑能力的提高依靠自己,這說明學生認識到質疑的重要性,也覺得自己對自己的質疑能力負有主要責任,但49.2%的學生認為質疑存在的問題有自己和周圍學生的質疑很少,這表明雖然學生對自己的質疑能力提高很有信心,但具體的行為能力還是比較欠缺,所以,在課堂上非常需要教師的有效引領。
二、提高高中學生質疑能力的教學對策
(一)教師要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觀念,要充分重視并著意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隨著二期課改的深入,雖然很多教師都有了尊重學生的意識,課堂授課方式也都努力從講授式轉向啟發(fā)式,但很多課堂也僅限于一問一答的教學模式,看起來是“啟發(fā)”,最終還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說到底這還是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徹底轉變,還停留在教知識的傳統(tǒng)認知層面。而后現(xiàn)代知識觀認為,知識是動態(tài)生成的,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交流與對話,具有開放性、靈活性。這就需要具有質疑的意識和能力,只有敢于挑戰(zhàn)知識,具有質疑的勇氣和能力,才能不斷地促進知識的更新和完善。為此,筆者在日常的教學中加入時事評論環(huán)節(jié),在課前的5分鐘演講中,演講者對當前發(fā)生的某一時事進行評論,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看法,然后全班對演講者的觀點進行評論,最后教師在此基礎上作適當?shù)狞c評。這樣在日積月累中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意識,并且鍛煉、提升學生的質疑能力。
(二)通過教學中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1.預習環(huán)節(jié)中設計“我的疑問”,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最初階段,應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互動,學生對文本有很多的疑難點,發(fā)現(xiàn)、提出,然后師生共同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品質也會得到相應提升。所以,每次教學新課文之前,在預習環(huán)節(jié),學生除了對文本的內容主旨進行概括之外,每個學生要對文本進行提問,至少提出2個以上的問題。通過這樣的途徑,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意識。
2.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模仿質疑和利用點評環(huán)節(jié)提高質疑能力
課堂是師生交流的主陣地,課堂討論則是即時的動態(tài)的過程。教師要適時地在學生已有的基礎之上,根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激發(fā)、引導高質量的質疑能力。
讓學生在模仿中提高質疑能力。比如在教學《再別康橋》一詩時,預習階段,學生已經讀到徐志摩離別的哀愁這一情感。那么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就提出一個問題,離別一定是哀愁的嗎?在這個問題的追問之下,學生就進入到對文本的另一層面的思考,離別是可以哀愁的,但是徐志摩這里還有什么呢?進而學生自己提出:“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斌虾嵤菢菲鳎瑯菲魇茄葑嗟?,演奏是有聲響的,為什么徐志摩要說是“悄悄”呢?還有,“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一個人沉默之時可以是憂愁的時候,也可以是什么時候呢?經過教師這樣的引領之后,同學們自己深入對文本有了進一步的思索和疑問,最后終于豁然:原來這種憂愁當中是有甜蜜的,這種蜜甜的憂愁是屬于徐志摩一個人的獨享的。
讓學生在點評的環(huán)節(jié)中提高質疑能力。比如在上李清照的《聲聲慢》一課時,學案設計了三個探究題,提前下發(fā),課前批閱出來。針對學生在學案中出現(xiàn)的問題,課堂中設計了一個探究提示。探究一注意審題,問什么答什么,注意答題的條理。探究二要靠近意象解釋盡量能具體一些。探究三情感答的很好,不要把意境漏掉。探究展示要求:時間:10分鐘內要完成。展示人迅速到位,字跡清楚,答題有條理。點評要求:①講清楚答題思維和方法,②評判對錯,③補充答案,④要有互動。課堂上學生十分活躍。與回答問題相比,發(fā)問更能體現(xiàn)提問者的思維方式與認知邏輯,而質疑卻能看出質疑者與提問者的思想碰撞與精神對話。
3.課后作業(yè)環(huán)節(jié)中往返式訓練提高質疑能力
課后作業(yè)是課堂成果的鞏固環(huán)節(jié),也是提升學生質疑能力的有效契機。筆者在教學完《項鏈》這篇小說后,針對敘事節(jié)奏這個賞析點,布置了如下作業(yè):課后觀看《阿甘正傳》影片,你如何解釋影片中開頭結尾部分出現(xiàn)的慢鏡頭的羽毛飄落以及影片中的阿甘奔跑的情節(jié)。其實這個作業(yè)會把學生帶到質疑層面,為什么導演會這樣安排情節(jié)和畫面。進而在此基礎上,學生會運用敘事節(jié)奏加以解釋,這樣的質疑能力會幫助學生重構、鞏固已有的認知世界。
附錄: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質疑現(xiàn)狀的調查
表一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影響學生質疑的因素的調查
表二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對質疑能力認識的調查
表三
★作者單位:遼寧大連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