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嵐
【設(shè)計意圖】
評價主體多元化,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固然能起到一定的引領(lǐng)與激勵作用,而學生自評、互評,在能動地參與的同時,可以實現(xiàn)元認知監(jiān)控,從而從根本上優(yōu)化學習行為與過程。
【教學目標】
1.披文攬情,把握賞析的方法;
2.同題比較,培養(yǎng)鑒賞的器識;
3.體察聲情,提升欣賞的趣味。
【課前準備】寫作文藝評論——詞的欣賞,教師批改后學生完成寫作后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詩莊詞媚,詩言志,詞言情。相對于言志的社會功能而言,詞更傾向于表達個人化的情感。讀詞,是需要慢慢品味的。
詩詞教學結(jié)束后,我們作了一個“詞的欣賞”寫作練習,今天我們一起來賞奇析疑,交流一下我們的習作。
二、賞析的基本方法——披文攬情
1.李煜《清平樂》賞析
例文1:“雁”“夢”總是用以寄托思念之情的,而詞人卻說“信無憑”“夢難成”更是寫出了他心中的無望和對于現(xiàn)實的怨恨。
“春草”象征著綿綿不斷的離愁,“更行更遠還生”,愁緒如春草一般如影隨形,生生不息,無邊無際讓人絕望。雖然用“春草”來喻離愁在李煜之前已有,但李煜這首詞用得卻別有新意,韻味悠長。
2.李清照《如夢令》賞析
例文2:“卻道海棠依舊”,一個“卻”字用得極妙,將詞人驚訝的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知否,知否?”用了反復(fù),既加強了語氣,又體現(xiàn)了詞人的推測。
后記:短短三十三字,曲折精妙盡現(xiàn)其中。詞句雖短,但品讀之后,余音裊裊,情感之豐富,讓人不經(jīng)意間也多了一份思緒。
學生評點:
生1:例文1抓住了“雁”“夢”“春草”等詩詞中常見意象。借形象表達情感,含蓄有蘊藉,這是詞的特質(zhì)。從意象入手,把握住了詞的特質(zhì)。
生2:例文2從“虛字傳神”著手,可謂體察入微。
小結(jié):無論是從意象入手,還是著眼于語詞、手法,對于詞這種極具私人化的情感我們還是可以通過披文攬情去領(lǐng)悟。
3.李清照《一剪梅》賞析
例文3:開篇“紅藕香殘”為戶外之景,“玉簟秋”為室內(nèi)之物,短短七字已點染了清秋的哀婉。離情別恨,“獨上蘭舟”,可嘆“錦書”難覓。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字空回,錦書無有;這絲絲哀傷竟直入心扉,難以解憂。下闋開頭“花自飄零水自流”,承上啟下,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合上片“紅藕香殘”“獨上蘭舟”。而從中所蘊含的年華,愛情,離愁別恨,人生,則給以人“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及“水流無限似儂愁”之恨。“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由己推人,這愁這恨豈是詞人獨自在暗暗品嘗呢,心心相印,莫過于此。然而人已分在兩處,心心相印的彼此只能讓這愁這恨來得更猛烈,即使拼命掙扎,也只能如作繭的蠶,束縛自我,難以超脫。這愁,詞人反復(fù)念想下竟直闖入心扉。這情,含蓄而蘊藉,“用淺俗之語發(fā)清新之思”,亦讓讀者感念深深,難以忘懷。
請同學自評:
作者:我覺得“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說得特別好,李清照多情才會“相思”,善良而能推己及人,相知方能心心相印。
生3:從“推己及人”到“心心相印”,切中“一種”“兩處”的關(guān)鍵。
生4:“點染”宜改渲染,“作繭自縛”比得不好。
三、鑒賞的器識培養(yǎng)——同題比較
很多同學喜歡岳飛的《滿江紅》,全班五十位同學有十三位寫了《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的欣賞。
生1:我喜歡大氣的詩詞,因此選擇了岳飛的《滿江紅》。
生2:選擇這首詞主要是因為岳飛偉大的形象,他忠貞的愛國情懷使我對他充滿敬意。我想要成為像他那樣的人。
生3:讀了一遍《滿江紅》,便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它。我已被詞中那豪邁的氣勢所征服,對詞人的敬佩也愈加深了。
岳飛《滿江紅》賞析:
例文4:“遙望中原,荒煙外。”極盡景之凄涼?!跋氘斈辍比贮c目?!盎ㄕ诹o”簡練道出北宋之風月繁華。“到而今”三字與前文“想當年”對照,到下片“千村寥落”止,寫敵占區(qū)人民生活,水深火熱,慘痛至極。而與上片奢華的生活對照,讓人震驚?!拌F騎滿郊畿,風塵惡”二句,花柳樓閣、珠歌翠舞一掃而空,只剩凄涼。兩組自問自答,更加突顯戰(zhàn)爭的殘酷與人民遭受的磨難。“何日”兩句使用了《漢書》終軍請纓典故,渾成無跡。“何日”道出一種急切之情。最后三句想象,心中已無法寧靜,只剩無限感慨和快樂。此詞由文法入詞,從“想當年”“到而今”“何日”說到“待歸來”,以時間為序,結(jié)構(gòu)嚴謹,層次分明,語言簡練明快,有豪放之特點。
生4:抓住了對比手法與時間線索,賞析層次清楚,評點精當。
例文5:同那首寫作時間稍晚的《滿江紅》類似,愛國主義是岳武穆的靈魂,收復(fù)失地是掩不住的渴求。這同南北宋之交的陸游、辛棄疾等的所為是何其相似。當此之時,有志之士忘身于外,忠良之臣不懈于內(nèi),為的就是趕走蠻族,興復(fù)中華,救我同胞于水火之中,揚我胞澤弟兄常勝之銳氣。因而,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約深曲,愛國主義成了時代主題,語言簡練明快的豪放詞大行其道。
例文6:在南北宋之交,詞發(fā)生了風格上的變化,明快豪放代替了婉約深曲,根源在于內(nèi)容,在于愛國主義成為時代的主題。這是宋詞發(fā)展的一個轉(zhuǎn)折點。
小結(jié):
生5:兩層比較:一、作者自己;二、同時代同類作家。
生6:風格與時代的關(guān)系,有較為闊大的視角,但還不足以“替代”。
補充:李清照評蘇詞“句讀不葺之詩”。從詞學理論看,此時“婉約”仍為主流,而“豪放”正逐漸走向成熟。
四、鑒賞的趣味提升——體察聲情
馬致遠《秋思》賞析:
例文7:此一小令,短短28個字,意蘊深遠,結(jié)構(gòu)精巧,平仄起伏,頓挫有致,音韻鏗鏘,直貫靈心。
雙聲疊韻,“嚙齒丁寧”,情懷“郁伊惝恍”;慢詞協(xié)入聲韻,綿長中見拗怒,聲情慘痛。滿紙凄風,欲語又咽,皆從聲容中來。體察聲情,能更深刻理解詞的思想情感,體悟詞的情韻意境。
五、總結(jié)
青玉案《元夕》賞析:
例文8:后記:在對此詞的思考中,我也體悟到作者思想的升騰,并為其最后清高的選擇而感動,大概這在我的價值觀上也有些許共同之處吧。
小結(jié):“驀然回首”,千回百轉(zhuǎn)的酸辛后悲欣交集的一瞬。于愛情,惟其苦戀的憂愁、焦慮、痛苦、凄惻,乃至絕望,痛不欲生,方有此況味無限的感慨。于人生,沒有苦心癡意的執(zhí)著,難得“驀然”的驚喜;而“驀然”的剎那永恒,又須“千百度”磨折錘煉。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