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心悅
【摘要】《詩人的氣質(zhì)》是著名作家尤金?奧尼爾(Eugene O'neill)的劇本之一,本文將對《詩人的氣質(zhì)》中表現(xiàn)出的其愛情觀的沖突性進行分析研究。通過細讀文本,以對文本的闡釋為基點,以該劇本為依據(jù),從作品為人物提供的事實入手,分析奧尼爾筆下的人物形象。然后追蹤溯源進一步分析其沖突性的根源。
【關鍵詞】《詩人的氣質(zhì)》;男權主義思想;女權主義思想愛情觀;沖突性
尤金?奧尼爾于1935年開始創(chuàng)作劇本《詩人的氣質(zhì)》(A Touch of the Poet)并于1942年美國剛加入二戰(zhàn)之時完稿。奧尼爾原計劃完成11本完整的歷史連臺劇《一個占有者自我剝奪的故事》(A Tale of Prossessors Self-Dispossessed),《詩人的氣質(zhì)》便是第一部。之后他寫了《更莊嚴的大廈》作為其續(xù)集但未完稿。這兩部作品成為11部連臺劇中僅存的兩部。一般人認為奧尼爾這部連臺劇的目的在于“探討人類為了追求金錢和物質(zhì)享受而喪失了靈魂,以及金錢對人類的美好感情的破壞及腐蝕等問題”(汪義群186-188)。本文試圖以對文本的闡釋為基點,以該劇本為依據(jù),從作品為人物提供的事實入手,對《詩人的氣質(zhì)》主要人物的愛情觀進行分析,然后追蹤溯源進一步分析其沖突性的根源。
一 男性主導的世界
理想的愛情應該是男女平等,相敬如賓。可是無論東西方社會,傳統(tǒng)的觀念都認為男性優(yōu)于女性,男性無論是在家庭還是社會上都應該占據(jù)主導地位。這種觀念千百年來已經(jīng)演化成了根深蒂固的男權中心文化。這種傳統(tǒng)文化當然也會影響到奧尼爾的戲劇創(chuàng)作,影響到他的愛情觀。(楊慶龍2013:71)我們審視《詩人的氣質(zhì)》中的愛情時就會發(fā)現(xiàn),這部劇依然創(chuàng)造了一個以男性為中心的世界,從男性視角以男性話語塑造女性和描繪愛情,筆下的愛情是以男性為主導的不平等的愛情。
諾拉(Nora?Melody)是《詩人的氣質(zhì)》中傳統(tǒng)女性的代表,她溫柔馴服,愿意為所愛的人犧牲自己的夢想和興趣。她對丈夫梅勒迪(Cornelius?Melody)百般忍讓,接受丈夫的一切,在經(jīng)濟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仍支持丈夫養(yǎng)純種馬。梅勒迪去找亨利(Henry?Harford)報仇,諾拉擔心的同時也為自己的丈夫感到驕傲,對丈夫有崇拜的心理。在她眼里,丈夫”是個紳士。難道他不是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大城堡里并且上過大學嗎,難道他不是威靈頓公爵軍隊的軍官嗎?”(奧尼爾:192)用劇中話來說,諾拉會“配合所有他喜歡的游戲,并從中表達她他的愛”(奧尼爾:280)
梅勒迪轉變之前,曾經(jīng)告訴雇來的酒保他是因為使諾拉未婚先孕而被當?shù)氐哪翈煴浦⒘酥Z拉。梅勒迪自稱從那時起他便開始鄙視牧師。諾拉的父親是愛爾蘭農(nóng)民,為梅勒迪家的土地勞作,梅勒迪總是認為諾拉的社會地位在他之下。轉變后的梅勒迪一改之前的驕傲自大,向她的“下等愛爾蘭”妻子表達了愛意,把自己歸為“受壓迫的人”,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表面上看上去他承認了對妻子的愛情,男女歸為平等,但實際上這是在他夢想破碎之后,失敗的他才愿意“屈尊”接受農(nóng)民的女兒諾拉作為自己的愛人。
即使是非傳統(tǒng)的女性代表薩拉(Sara?Melody),在父親轉變之后失去了精神寄托,也說明了男權的主導地位。
“總有一個殺手锏得到他又讓他不失尊嚴”(奧尼爾:212)。梅勒迪這句話對薩拉和諾拉來說都不中聽,一方面說薩拉道德敗壞,想通過上床強逼西蒙(Simon?Harford)和自己結婚;而另一方面諾拉卻是因為這樣嫁給了梅勒迪。這充分說明了女性的地位低于男性,只有靠懷孕來逼婚以留住男人。甚至諾拉對薩拉的這種行為都有著鄙視,“你說你擁有愛情,應該感到羞恥。那個小伙子(指西蒙)會怎么看你!”(3:281)
奧尼爾通過這個劇本創(chuàng)造了一個男性主導的世界。奧尼爾的愛情觀中,男性占有主導地位,愛情的發(fā)展由男性來控制,女性處于被支配的地位。
二 女權思想的展現(xiàn)
偉大作家的作品與他的生活體驗必然有所關聯(lián)。奧尼爾不同尋常的生活經(jīng)歷和由此產(chǎn)生的反抗思想對他的愛情觀影響很大。
薩拉是《詩人的氣質(zhì)》中非傳統(tǒng)女性的代表。為了追求自己的“美國夢”,她敢反抗傳統(tǒng)的男尊女卑,在一定程度上這反應了奧尼爾自身對舊傳統(tǒng)的反抗以及對現(xiàn)存道德規(guī)范的厭惡。薩拉的角色就是奧尼爾反抗思想的植入,反映了奧尼爾創(chuàng)作的愛情故事中的女權主義思想。梅勒迪對薩拉的評價是:“……我的女兒秀外慧中,又有雄心壯志……”(奧尼爾:213)在劇中薩拉既勇于追求自己的愛情,又在愛情中保持著獨立。她對母親說:“我愛他,母親。但是沒有愛過頭。我不會讓愛情把我變成任何人的奴隸……”(奧尼爾:196)以及“夠了!我太沉溺于愛情了,我不想這樣!我不會讓我的心控制我的大腦,把我變成奴隸的!”(奧尼爾:14)她有自己的夢想(“美國夢”),認為“在這個國家,你可以盡可能地向上爬,除了那些嫉妒你的傻瓜,沒人會在乎你以前是什么樣子,只要你有了錢,你就有了權利”(奧尼爾:194)。她追求自己的幸福,大膽承認自己對西蒙的鐘情,愿意為了愛情犧牲貞潔。薩拉看不慣父親對待母親的態(tài)度,反對父親和母親這樣的婚姻,她對母親說,“你一直當他(梅勒迪)的奴隸,使得你自己看起來年老!”(奧尼爾:192)奧尼爾創(chuàng)造薩拉這樣的現(xiàn)代女性,是在反對傳統(tǒng)的婚姻觀和對女性的看法,提倡女性要尋找自我歸屬,追求自己的幸福。
即使是傳統(tǒng)的女性諾拉也有女權意識萌發(fā)的時候,如諾拉首次公開批評梅勒迪“他有什么好驕傲的!這些都是謊言!他這樣完全因為上帝憐憫他,但是他骨子里還是那個開了一家臟兮兮的小酒館的內(nèi)德?梅勒迪(Ned?Melody)的兒子”(3:256)。
由此可見,奧尼爾的愛情觀中也存在著女權思想,從劇本中他對諾拉大段的褒義文字不難看出,他贊揚獨立、有夢想、有自我意識的女性,反映了奧尼爾自身對傳統(tǒng)規(guī)范的抗拒。
三 男女權思想并存的奧尼爾
薩拉和諾拉代表了兩種類型的女性角色,反應了奧尼爾愛情觀的沖突。薩拉作為現(xiàn)代女性的代表與傳統(tǒng)愛情觀念作斗爭,追求自己的幸福,反映了奧尼爾自身對傳統(tǒng)規(guī)范的抗拒。而諾拉這個角色,傳達出奧尼爾愛情觀中沖突性的一面。他在劇中也表達了對自己的父權欲望。他希望女人能夠像諾拉一樣扮演朋友,妻子,母親,知己等多種角色。這在女權主義看來,他既不是女權主義者也不是反對女權主義者。Judith E.Barlow對奧尼爾的這一點有個公正的評價:奧尼爾有女權主義和反對女權主義的混合情緒。(Judith 1998:164)《沖突性》
四 結語
奧尼爾的《詩人的氣質(zhì)》中,反映出他對女性的態(tài)度既矛盾又模糊。他的反抗思想使他創(chuàng)作了薩拉這樣的女性,意志堅強而獨立,渴望自由平等的愛情。但他同時也想要保留女性的母愛,所以創(chuàng)造了諾拉這樣的角色。在這部劇本中,他既贊揚女人的獨立和自我意識,但更鼓勵女人對男人的付出。
參考文獻:
[1]Judith E.Barlow,“ONeills Female Characters”,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Eugene ONeill.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164.
[2]Oneill E. A Touch of Poet. London:Cape,1957
[3]楊慶龍. 試析尤金? 奧尼爾劇作中的悲劇愛情——兼論奧尼爾的愛情觀[J].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69-73.
[4]汪義群. 奧尼爾研究[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