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敏杰
慎獨,語出《禮記·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大體意思是:“道,是不可分離的,而分離開來的東西,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別人看不見的時候,在別人聽不到的時候,也要謹慎自己的言行?!?/p>
慎獨是一種情操、一種修養(yǎng)、一種自律、一種坦蕩。內(nèi)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慎獨。只有慎獨,才能成為真君子。
史上某宰相供公職,夜間,在家處理公務,點著朝廷供應的蠟燭。夜深了,公務理畢,轉(zhuǎn)入私人讀書時間,則吹滅朝廷供應的蠟燭,轉(zhuǎn)而點用私家的蠟燭。家人日:夜深人息,何必如此,又沒人看見。此公日:君子當慎獨也,人此一生,所作所為,不為做給別人看,是為對自己有所要求、有個交代。君子修身,貴在慎獨!
《五燈會元》曾記載這樣一則故事:由于戰(zhàn)亂,普陀寺的眾禪者決定遷移廟址。在遷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師一人堅持早課,從不荒廢。有人勸日:“此處無佛,大師可不必如此?!痹ネù髱煷鹨毁首尤眨骸按颂師o佛,我心有佛。既誠我心,是誠我佛?!弊鋈俗鍪沦F在自覺。
慎獨,是深谷幽蘭,是夜空星辰,是云外明月,不會因為深處幽谷而不芬芳,不會因為沒人看見而不散發(fā)它的光芒。柳下惠坐懷不亂,許衡不吃無主之梨,楊震不收黑夜之金,許由清溪洗耳,屈原被流放仍然“沭后彈冠,浴后更衣”,這些例子無不凝聚著人性的光輝。
《淮南子·說山訓》日:“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為;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君子慎獨,如蘭生幽谷,舟在江海,即使無人也始終如一。只有獨處,才見自己赤裸裸,沒有虛偽的偽裝,沒有曲意的迎合。我們在此時,可以看見最真實的自我。當我們率意真誠,人前人后一個樣,便能做到超凡人圣的慎獨。
慎獨是一種使自己心靈更加強大、道德更加純潔的一種修煉。慎獨是在靜夜里觀照內(nèi)心,是否還有貪欲,是否還有淫念,是否還自私自利,是否有違道德。慎獨,是穿透內(nèi)心,讓自己赤裸裸,全身心通透,成為一個水晶玻璃人。
君子慎獨,要嚴格自律,有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防微杜漸、未雨綢繆,時刻不脫離道。
君子慎獨,做人做事要有持續(xù)性,守節(jié)不變,內(nèi)心強大,堅定不移,始終如一。要能受得住誘惑,能耐得住寂寞。
君子慎獨,要有堅定的意志品質(zhì),高尚的人格,要有甘于清貧淡于富貴的超然,要有做事無愧于心的泰然,要有得失任人評說的淡然。
君子慎獨,做人要忠厚,處世要率真。讓真誠自內(nèi)而外,讓言行自然流露。要無愧于天,無愧于心,無愧于人。要做真人,做老實人,辦實事,辦真事。
君子慎獨,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與時俱進,天人合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文章開篇引用《禮記·中庸》中的話,道出“慎獨”的含義。接著列舉宰相的故事、《五燈會元》里的故事,闡明“慎獨”所散發(fā)出來的人性的光輝。文章中古文的運用、長短句的結合、排比的修辭手法,使文章文采斐然。另外,結尾處的鋪陳排比,使文章氣勢恢宏。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5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