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玲
【摘 要】
《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激勵性評價要充滿真情,要與指導相結合,用多元化的標準、多樣化的形式去評價學生,真正發(fā)揮評價對于學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激勵性評價 動真情 重指導 多元化 多樣化
在課程改革深入發(fā)展的今天,課堂上類似于“你真笨”“你怎么就學不會”這樣直接傷害學生自尊的“暴力評價”已經(jīng)漸漸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充滿激勵性的評價。激勵性評價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課堂上呈現(xiàn)出一片和諧、熱烈的氛圍。于是,無論是專家還是一線的老師都對激勵性評價大加褒獎,一時間,激勵性評價便成了課堂上的“新寵”。
那么,這樣的評價是否真的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成長呢?欣喜之余,冷靜思考,筆者發(fā)現(xiàn)許多課堂上的激勵性評價存在誤區(qū),并沒有真正發(fā)揮激勵性評價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fā)作用。
誤區(qū)一:廉價表揚“滿堂飛”
課堂上,不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如何,不管學生的回答是否到位,教師都冠以“你真棒!”“太好了!”這樣的贊揚聲。學生的成長需要鼓勵與賞識,但一味地表揚、虛假的表揚、廉價的表揚對學生的成長同樣沒有好處。如果教師只顧表揚學生,對于學生的不足不批評、不幫助,那么教師的引領作用從何發(fā)揮?過多地表揚、失真地表揚不僅不會促進學生的成長,反而容易讓學生在學習上養(yǎng)成敷衍了事、淺嘗輒止的習慣,對于學生的成長很不利。
誤區(qū)二:機械評價缺真情
很多課堂上,老師對于學生的評價完全是機械化的,是教師用來完成教學的一種道具,一道程序,不帶有任何的感情色彩,只是為評價而評價,敷衍了事。“你真棒!”“非常好!”這樣缺乏真情、機械式的評價對于天真的孩子來說,無異于一種傷害,是對學生的不尊重。
誤區(qū)三:泛泛而評無指導
很多老師在課堂上不能及時抓住學生的思維的閃亮點、困惑點進行智慧評價,錯失了評價的良機,使得評價不能有效地發(fā)揮對學生學習的診斷作用。面對著課堂上的不同聲音,教師缺乏智慧去評價、引導,從而錯失了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的機會。
那么,怎樣的激勵性評價能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需求和動機,真正促進學生的成長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評價語言動真情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師只有用飽含真情的語言去評價學生,才能撥動學生的心弦,與教師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從而讓學生在評價中感受到教師的真情,激發(fā)起學生內(nèi)心向上的力量。
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孩子,當他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讀完黑板上的詞語時,便滿懷恐懼地低頭等待老師的批評。因為黑板上的詞語,他只認識一個。過了一會兒,教室里響起一聲嘆息,老師說:“有點可惜,這么多的詞語只認識一個。這樣,我來教你一遍,看你能認識幾個?!庇谑牵蠋煼浅S眯牡仡I著他讀了一遍黑板上的詞語。接下來,學生第二遍讀詞語時,有了明顯進步,聲音也響亮多了。老師這時意味深長地說:“你看,你的接受能力多好,我只教了一遍,你就取得了這么大的進步。相信我,如果你每天都能這樣進步一點點,你會讓我為你感到驕傲?!焙⒆記]有答話,只是重重地點了點頭。后來,這個孩子成了一位著名的主持人。
是什么改變了這個孩子?我想,老師對他的評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位老師沒有一味地批評孩子,也沒有姑息遷就,而是真誠地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并主動去幫助孩子。盡管教師表達的是遺憾,但孩子卻能從老師遺憾的語氣中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從內(nèi)心上接受老師。當孩子取得進步時,老師又不失時機地鼓勵他,有效地讓孩子在享受成功的喜悅的同時樹立起自信,而這種自信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二、評價標準多元化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腦科學及許多相關科學成果提供的證據(jù)表明,人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高度分化,人類的智慧具有多元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從多個角度去評價學生,用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因此,在評價學生時,我們的評價標準一定要多元化,從不同方面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從而讓學生自信、健康地成長。學生學習成績暫時落后時,不妨從他的學習態(tài)度方面去評價他,告訴他“努力就會有收獲?!睂W生課堂表達不流暢時,不妨告訴他“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是勇敢者的行為”??傊?,用欣賞的目光看待孩子,用多元化的標準評價孩子,相信每個孩子一定都是最優(yōu)秀的。
三、評價與指導相結合
語文課程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甄別和選拔等多種功能,其目的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程度,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教學中,應發(fā)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尤其應注意發(fā)揮其診斷、反饋和激勵的功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有效地激勵性評價一定要與指導相結合。
教師要通過具有針對性、導向性、啟發(fā)性的激勵性評價,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隨時隨地的點撥、引導,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改進自己的學習,要通過評價使被評價者有所感悟,還有使其他同學有所收益,如:“你讀的感覺很好!你能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把語言文字的美通過讀來表現(xiàn)出來,非常了不起!”“讀書就應該這樣邊讀邊思考,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時做上記號。”這是對學生熱情洋溢、恰如其分的激勵性評價,更是對學生讀書方法的指導。與指導相結合的評價,對于學生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不僅能讓學生獲得精神的愉悅,享受成功的喜悅,更能讓學生在愉悅中學會方法,不斷改進自我,朝著更高更遠的目標奮勇前進。
《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激勵性評價呼喚真情,期待著我們用多元化的標準、多樣化的形式為學生打造成長的陽光地帶,讓學生在教師充滿溫情的激勵性評價中一路成長、一路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