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葆瓊
摘 要:現階段的高中課堂缺失了課堂原來應該有的有效性,這樣的現狀也讓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發(fā)揮不出其功能。于此同時傳統教學模式和升學考試的壓力讓課堂教學的模式化和應試化傾向變得非常明顯。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人文性降低,這樣的教學氛圍極易讓學生產生了倦怠和厭學情緒。為改善這樣的現象,勢必要在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方式上尋求一個突破口,讓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語文這一門學科的魅力所在。文章將從如何設置課堂問題切入,尋求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途徑,以求能讓讀者和老師得到更多的思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問題設置;技巧;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9-00-02
語文學科有別于其他學科的地方在于它的人文性,語文課堂是充滿情感交流的課堂。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柔和的,充滿溫情的。高中語文課堂,應是集審美和思辨與一體,正能夠啟發(fā)學生思維,提升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和語文品味的課堂。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的最好方式,莫過于課堂中的提問。如果一堂課中老師在開始上課前就設置好有效的富有探索性的課堂提問,不但可以快速地將學生帶入課堂情境中,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內容,還能讓他們帶著輕松和愉悅的心情學習,自主探索文本之外的更廣闊的世界。一個好的問題拋出,就像鴿子見到了橄欖枝,學生會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思考探索,尋求答案,提升自我的信心,最終通過問題的指引讓學生真正意義上地深入課文,理解文章主旨,達到課堂教學目標的終極效果。
一、綱舉目張,構建課堂框架
課堂問題設計的最高境界,就是通過一兩個核心問題,便能將整個課堂串聯起來,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對于文章的內容進行深刻的研究,對于問題設置也要結合文章內容,將課堂總體框架通過問題設置體現出來。問題設置不單單要讓學生發(fā)現新的事物,更需要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出自我的主觀意識去研究問題,從而理解課文框架,進而分析問題,找出文章重難點所在,然后解答問題,對課文產生充分的認知。對于一節(jié)課的問題設置,任課老師需要明確的認識到,課堂問題不應該設置的過多,因為課堂時間是有限的,過多的問題會導致課堂瑣碎而無目的性,重難點不突出,學生只能在有限的時間段里接受一個或兩個重要的知識點,所以問題設置一定要少而精,盡可能做到一兩個核心問題及其引申出來的子問題貫穿整個課堂,讓為數不多的問題起到一個總體大綱的作用。問題可以將老師所有要將的知識點囊括在內。問題設置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學生感受到每一個問題之間存在的聯系,通過問題之間循序漸進的關系,讓學生對于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思路有著清晰明確的認識,也便于他們在課后的復習和回味,加深他們對于文章的印象。
二、深入淺出,引導課堂思考
除了課堂問題設置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對于如何提問題也是有一定的技巧所在,不是盲目的一上課就開始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對于一個良好的高中語文課堂來說,要想取得一定的課堂教學效果和達到一定的教學指標,老師需要在實際的教學中對于課堂問題提問的時間點做一定的研究,不要盲目的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造成課堂一片沉寂、學生無所適從的尷尬局面。教師要通過講解一定的課文背景,一定的文章主題拓展,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腳手架爬上建筑的頂端,便于他們對于知識的記憶和文本的拓展。在安排課堂問題環(huán)節(jié)時,注意情境營造和問題鋪墊,讓學生對問題的指向性有一個較為清晰的了解,不至于茫然無措,不知道從哪里下手。問題的提出,語言上盡量簡潔到位,不要含糊不清或者拖沓累贅;內容上要方向明確,不能模棱兩可或者空泛無邊。例如“請問這篇文章妙在哪里”,這樣的提問就很空很大,看上去涵蓋了所有問題,但事實上學生不知道從哪里下手,所以問題的設置應該深入淺出,帶有引導性。
三、以生為本,注重課堂生成
高效課堂的達成,除了需要教師自身的素質外,還需要設身處地站在學生角度設置問題,避免學生因為盲目尋找答案而忽略了文章重點,造成本末倒置的局面。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前準備時,需要對教材進行全面的把握和正確的運用,要兼顧問題預設和課堂生成,要明白教材只是提供了一個技能學習的平臺,只是參考資源,不要為了掌握課文內容而設置讓學生思考,而應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重在幫助學生建構自主知識體系,利用文本作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閱讀理解水平。通過課堂師生、生生互動共學,課外知識延伸,從而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能力養(yǎng)成,為未來的深造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在問題設置的時候,要努力情景化。語文課堂富有其他課堂所無法比擬的血液和靈魂,它非常的敏感和嬌嫩,需要學生和老師對其進行共同的呵護,才能讓高中語文課堂綻放出自身的光芒。一些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曾經明確指出,老師在上課前可以對文章的主線做明確的布置,但無法對實際課堂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進行一系列的預測,因此如何正確的處理語文課堂,讓其變得更加情景化,也讓學生充分理解課堂內容,是每一個老師需要去深入研究的。比如教授《雷雨》時,可通過課本劇現場營造氛圍,借指導人物語言的語氣把握,以“周樸園是否真的愛魯侍萍”這一核心問題,通過理解文本的深層含義,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多方辯論,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進而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要做以生為本,正確把握課堂生成,需要老師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積累一定的課堂實踐經驗,對文本有深入的解讀,能及時應對學生課堂生成的問題,并區(qū)別該引導還是該放開。老師應意識到高效的語文課堂主體是學生,要讓學生自行主動地吸納知識,就要讓他們學會自主建構知識體系。老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和輔助,保障課堂的討論走在正軌上,在學生確實需要點撥時提供幫助,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四、有的放矢,達成教學目標
高效課堂的問題要有的放矢,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有明確的針對性,時刻要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考量每個問題是否都具有良好的指向性。首先是要針對文本特點。比如散文、戲劇、小說、詩歌、議論文等不同的文體,在設置課堂問題的方式上就有明顯的不同。議論文可由議論結構上設置問題導入,小說可由情節(jié)或人物入手,散文可就環(huán)境描寫切入,戲劇可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賞析,不同的文本應該根據它自身的特點,設置不同的提問角度。其次問題設置要針對文章中的重點和難點,圍繞重難點設置問題,深入挖掘,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深層含義的理解。再次要針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來設置問題,一個有效的課堂提問,不是為了讓學生回答是不是、對不對,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適當的時候還可以動筆寫一寫,培養(yǎng)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高效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不單單只是一個老師的教學過程,還是一種教師間相互溝通的理念,在新課標的背景改革下,如何將高中語文課堂問題設置的深入人心,一直是近年來教師研究的重點。但不管語文課堂問題如何設置,更重要的是想讓學生通過這些問題真正意義上的能夠學會探索和提升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達到有效的師生互動,最終實現知識得到充分了解和運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周小雪.新課標下高中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措施[J].成功(教育).2010
[2]郁瓊雅.中澳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比較研究[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
[3]王金玉,楊軍,陳岳純,曾強.高中語文教師課外閱讀的調查研究[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
[4]鄭宇.淺談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的價值追求[J].才智.2010
[5]曾麗珊.以生為本,讓高中語文課堂“亮”起來[J].現代教育論叢.2010
[6]解冰.關于高中語文評價改革的幾點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