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良偉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的飛躍發(fā)展,人類生活文化有了質的跨越。但在如今的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有效課堂教學的大好形勢下,教材難度減小了,卻讓一個個聰明伶俐的小學生數(shù)學成績變得如此不堪,小學數(shù)學教學卻成了一門讓不少教師感到十分頭疼的學科,不知如何教學是好?,F(xiàn)在有較為先進的教學設備,有能輔導學生學習的家長,為什么不少小學生數(shù)學成績大大下降,難以學懂。我們的教師也花了不少力氣,想了不少辦法,但不見效果,讓我們縱觀教材改革,橫觀城鄉(xiāng)教學差異,我認為問題還是出在了教師身上?,F(xiàn)結合我個人十多年的教學談如下看法:
一堂課的優(yōu)劣,學生的收獲多少取決于課前備課的精細。一是備教材,二是備學生。課前教師一定要深鉆教材,收集資料,了解一節(jié)課的知識重難點,建立理想的知識連接點,聯(lián)系生活實例設立情境引入新課,化難為易分解知識解題難度。教師的教學一定不能按教材內容設計一成不變,照本宣科。因為教材內容有些知識、例題問題來的直接,學生一下不可能想出來,所以教師要想方設法設計知識點的引入,問題的轉化,從而降低解題難度。例如:“等量體積問題”中的“把一塊底面直徑為30分米,高40分米的圓柱體鐵塊鑄造成一塊長方體鐵塊,(損耗體積不計),長為20分米,寬為10分米,高應該是多少分米?”此題教師如讓學生直接解答,大部分學生會出問題,難以下手。如教師備課時把這題改為“一塊底面直徑為30分米,高為40分米的圓柱體鐵塊,如將這塊鐵塊的體積不變鑄造成一塊長方體鐵塊,長為20分米,寬為10分米,高應該是多少分米?”這樣學生會迎刃而解。課前備課還要增設趣味性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讓他們學的輕松,學的快樂。這些都要我們教師在備課時深思熟慮的準備和設計。同時備課也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學生的基礎,學生的反應,學生的差異等。只有這樣合理設計教學內容,才能讓我們的教學順利進行,切忌老師上無案課。總之,教師備課一定要注意因“才”施教,一定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解題思路,解題能力。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平臺,也是教師實施知識傳遞的重要舞臺,學生在課堂上能否真正學到知識技能,就要看教師的“舞箭”技能如何。由于小學生年齡有限,他們不是成年人,接受知識的能力和思考問題的思維都遠不如我們教師。而小學數(shù)學有些知識又具有抽象性,所以教師在教學小學數(shù)學時一定要采取多元化手段,把學生學不懂的知識讓他們學懂,把學生看不清的事物讓他們看清,把學生聽不懂的問題讓他們聽懂等。這就是一堂有效的課堂教學。
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如果教師上課氣氛不濃,學生會學的不起勁,易走神,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首先:教師上課要有激情,有氣勢。上課教師語言不能平鋪直敘,應有輕重緩急、抑揚頓挫之語感。從而渲染課堂。其次:是教師要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是現(xiàn)代教學的重要教學工具,它可以充分節(jié)約教師上課在黑板上畫圖、板書時間,不讓課堂“冷堂“。它也可以十分直觀形象地以實物出示一些圖形或物體等課件。讓學生清清楚楚地了解一些圖形特征,給解題順清思路。如”植樹問題”中“在一段長450米的公路上每隔3米植一棵樹,兩端各植一棵,一共要多少棵樹?”或講“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公式時”要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矩形’。教師利用多媒體可以形象直觀地出示該情境和演示過程,讓學生明明白白地得到認知。既節(jié)省時間,又達到理想效果。再次是課堂教學要體現(xiàn)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要把課堂時間合理分配,不能滿堂灌,要充分利用教學內容開展活動,讓學生人人參與,互相討論,互相幫助。利用學生的集體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解決問題,從而得到收獲。這樣不但活躍課堂氣氛,不讓課堂死氣沉沉,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課堂提問也至關重要,教師的提問不能模糊不清,要語言精準,讓學生聽得明白。同時教師的提問要講時機,什么時間提問效果最佳,早遲要適宜。問什么要問到點子上,不能隨口而問。這些都要求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以免讓學生難回答或不思而答,失去提問意義。教師的提問還要難易適度,對小學生來講,要盡量降低難度,循序漸進。教師的提問要讓大部分學生思考得出來。只要這樣才能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學得有興趣。
對數(shù)學課的教學,教師一定要精講多練。一節(jié)課教師講的內容不宜過多,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要把講的知識設計成題讓學生反復練習,反復對比,反復熟練。從練習中讓學生有意或無意地掌握知識和解題技能。教師講得太多,學生不但不感興趣,還會精力分散,學生也來不及領悟和思考。要讓學生在練題中慢慢思考、琢磨、從中悟出道理。如作三角形的高,只要教師出示不同類型的三角形,讓學生親自動手作出不同的三角形每條邊上的高,多練習,多操作,比教師講效果會好許多。
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一定要控制數(shù)量,講究質量。小學生是好玩的,要給他們玩的時間。所以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量不能多,低年級學生還可不布置作業(yè)。教師要對課后作業(yè)道道分析,對練習冊上作業(yè)要進行刪減,特別是同類型的題和超難題。教師可增設補充題。如提升性的題,滿足尖子生,基礎性的題,滿足后進生。也可以分梯隊布置作業(yè),讓每位學生都能完成,不打消學生積極性,切忌一刀切。對課后作業(yè)教師也應要求書寫格式及解題格式,杜絕亂寫亂畫,敷衍了事。
綜上所述,教師的課堂教學要讓學生想學,不厭學,人人參與,人人都有收獲,學的輕松,學的快樂。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