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老師希望孩子的表達能做到文辭優(yōu)美,但是事實上,很多孩子的語言“干巴巴”的,寫作沒有靈感,內(nèi)容空洞。每逢作文課,就搬來大量的作文書查閱。有的甚至于是背誦大量作文,于是套話、假話都出現(xiàn)在作文中。我認為,語文老師要智謀策略,教會孩子寫作的方法。
謀略之一:激發(fā)寫作興趣,讓學生樂寫作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學生愛上寫作,愛上作文,需要對作文產(chǎn)生興趣。如果學生有了寫作的內(nèi)驅(qū)力,有了興趣,作文就會有真情實感,反之,如果是硬著頭皮寫作,作文就成了“詐”文,寫出來的文章也就沒有了味道,干巴巴的了。所以,激發(fā)興趣是最關鍵的。
每一屆開始,我都會連續(xù)一個月時間,介紹上一屆的好作文。讓美的文章,美的文字充斥孩子的眼睛、耳朵。一般,我會采用“聽讀”的方式,將文章與朗讀結(jié)合起來,用錄音的方式播放或者教師范讀,或者讓音質(zhì)優(yōu)美的學生讀一讀,這樣,學生無形中發(fā)現(xiàn),好文章是多么“悅耳”、“動聽”,于是他們也爭相試著寫作。這時候,我需要做的就是鼓勵與表揚,適當?shù)男薷?,我會及時表揚那些稍有進步的學生。當他們聽到自己的文章也變得美起來后,就會對作文產(chǎn)生興趣。就會促使他愛上寫作。
如:我這一學期新接班,就帶領大家讀了這樣一段文字:
“奶奶蹣跚地走到田里,彎下腰,拔了幾根嫩綠的小蔥,清洗干凈。我屁顛屁顛地跟在奶奶后面,卻一點忙也幫不上。奶奶小心翼翼地切著蔥,刀的一面還是一整段蔥,另一面卻變戲法似的蹦出了一個個蔥花,奶奶的刀落得飛快,我便湊在那靜心地聽著那“滴滴滴”聲。接著,她又拿出我專用的小碗,放上鹽、醬油等佐料,把蔥花利索地倒入碗中,開水一沖,蔥花在水中打了個旋兒,似蛟龍出水般奇妙,而水也迅速轉(zhuǎn)為黑中泛著點紅的顏色?!?/p>
班級同學聽了以后,非常欣賞。我就乘機要求他們也去學會寫作,寫出好文章。等到第二次作文,有人就真模仿了一段文字:
“鍋里的油慢慢熱了,沸騰了,炸開了一朵一朵的煙花,油香彌漫。媽媽忙拿起右手邊的鵝黃雞蛋,在鍋沿邊輕輕一磕,然后手移至平底鍋上方,兩只手輕輕剝開已經(jīng)敲出一條裂縫的雞蛋。蛋殼從縫口裂成兩塊,黏稠的明黃混著淡黃的蛋液從中緩緩流下,鍋中發(fā)出噼里啪啦的聲響。媽媽并不急著把手伸回,而是抓著兩塊蛋殼靜靜等候,讓剩下的蛋清從容地滑下,才輕輕甩甩蛋殼,滿意地收手。騰起的煙霧暗黃夾白卻無比溫暖,那定是幸福彌漫?!?/p>
看來,即使是教會孩子模仿,也要先產(chǎn)生興趣,再學會寫作。而我所做的事情就是鼓掌、激勵。不斷地用表揚的話激勵他們繼續(xù)寫作,把興趣的火花點燃。一旦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fā),他們就會愿意隨時將自己的觀察與發(fā)現(xiàn)表達出來,這就為“樂于寫作”打下基礎。
謀略之二:仔細觀察生活,學會從生活中找米
學生的寫作素材需要來源于生活?!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曾經(jīng)明確指出這一條。其實就是要求學生多觀察、多留心生活,才會創(chuàng)意生活、詩意生活,文章才會美。
于是我經(jīng)常引導學生去觀察自己的家人、家鄉(xiāng),觀察生活中讓人感動的事情。有時候鼓勵孩子們將觀察的東西寫一寫。小作課上,我要求學生將最近觀察的值得寫的事情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然后再教給孩子選材。一段時間訓練以后,學生的寫作能力無形中就提高了。因為巧媳婦有了“米”可炊,自然文章就容易了。
例如一個鄉(xiāng)下孩子在回家觀察母親曬稻谷后就寫了這樣一段文字:
“母親做到了。她赤著腳,在這片金黃色的稻圖上譜下一篇篇樂章。她來回移動著自己的雙手,用手中的農(nóng)具把稻子來回地翻,一點兒不覺得勞累。她臉上的汗水連成了一串珠子,在陽光的折射下顯得更加剔透,這是勤勞與樸實的結(jié)晶。
稻子順著她的手不停的翻滾,從勞具中逃跑,從母親的腳下躥過,從同伴身旁掠過,然后露出肚皮,盡情的享受著陽光,將一身的潮氣都散出。他們感激這雙勤勞的手,為它鋪設這條與眾不同的路。
母親直起身,倚著農(nóng)具,順手撫了撫幾絲凌發(fā),與來人打打招呼,又繼續(xù)了她的工作。
她嫻熟地向前一推,稻子一股腦兒歡快的如浪潮般涌起,又落下。再涌起,落下。涌起……她是如此公平,把每一塊、每一寸都翻到,她又是如此細致,小心翼翼地將稻子翻起,讓他們挨個抱作一團。”這一段文字多美啊。如果不是真實的觀察,如果不是及時捕捉寫作素材,并積累,估計就不會出現(xiàn)這么美的文字。所以,觀察并隨時記下觀察的內(nèi)容是寫作的重要方法。上天給了我們黑色的眼睛,我們應該用它來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留心觀察很重要。
謀略之三:錘煉作文語言,讓語言優(yōu)美感人
作文語言需要“有文采”。有文采特指作文語言方面的詞語生動,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意蘊,進而達到詞清句麗、妙語連珠的境界。一篇好的文章,內(nèi)容很好,可是語言干巴巴的,是很難在考試中脫穎而出的,語言的錘煉需要用“修改”的方法。
初中作文教學,有片斷修改練習。其實,每一次作文,如果能做到寫完后再修改,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語言的錘煉與不錘煉的區(qū)別。所以,我喜歡在寫作結(jié)束后花半個小時繼續(xù)修改作文,而且是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力求“優(yōu)美”。一段時間以后,卓有成效。示例如下:一位同學將自己的作文進行了修改,發(fā)現(xiàn)好多了——
【原文】:母親總是在傍晚替我擦涼席。每次擦洗,她總是很認真、很專注,那神情似乎是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情??粗赣H擦洗的樣子,我內(nèi)心感到好溫馨。
【改文】母親總是在暮色漸合的傍晚,端著天藍色的水盆,輕輕地走進我的房間,從不肯驚擾了做作業(yè)的我。然后,俯下身子,仔細地擦著席子,母親的長發(fā)柔順地垂下來,母親抿著嘴,每一個角落都不放過,每擦過一塊,必要放下毛巾,用手抹過席子,細心地摘掉硌手的毛刺,母親的神情專注得猶如在完成一件重大的事情。被母親擦洗過的淺綠色的席子顯得格外清新,那整片溫柔地流淌著的綠啊,也就那么滑過我的心靈、我的思緒、我的靈魂,就像母親輕輕撫摸我的臉龐,那種寂靜而奇妙的感覺。
這樣一段文字,經(jīng)過潤色修改,果然美多了。同時,這樣美的文字在班級朗讀以后,又會激發(fā)該同學創(chuàng)作的興趣,作文自然就會提高。
謀略之四:廣泛閱讀美文,注重語言的積累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沒有閱讀,沒有積累,就會“腹內(nèi)草莽”,下筆“無文”,閱讀對寫作尤為重要。作為教師的我們,要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同時也要督促孩子學會做摘抄,學會積累,豐富自己的語言積淀和知識儲備。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美點。有的是散文化的語言美,有的是哲理美,有的是細節(jié)的優(yōu)美等等。有的句子用了多種修辭,有的是描寫出眾,教師要鼓勵學生經(jīng)常背誦這些好句子,并鼓勵他們用在作文中。這樣,一篇好文中的精華就會在學生筆下靈活運用。比如一個同學在一本雜志上看到這樣幾段文字,就摘抄下來了,并合理地用在了作文中: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樹與樹的距離,也不是魚與飛鳥的距離,更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與賣飯窗口的距離。(由泰戈爾的詩句改編)望著前面如山如海的人群,我不禁有感而發(fā),作詩一首:“餓,餓,餓,抬頭向天歌,腹中空蕩蕩,何時輪到我?”(巧改古詩)
——摘自學生作文《打飯記》
當時閱卷的老師閱到這樣的文字時候不禁笑了起來,一查,哦,原來是摘抄的好句子用到了這里。由此看來,好的文字不是都靠“創(chuàng)造”,有一部分也是靠平時積累和借鑒而已。當學生閱讀較多,語言豐厚時,學生就會靈活運用,尤其是古詩的積累,更加讓學生的語言有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感覺。
由此可見,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廣泛的閱讀興趣,提倡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并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從而不斷地出現(xiàn)精彩的文章來。
記得一位老教師說過:“只要愛寫作,世界都是他們的?!痹趯懽鹘虒W中,我們要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自由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并做到錘煉語言,就一定能讓學生提高寫作的水平,進而讓學生真正享受到寫作的樂趣。相信這樣,作文教學就不再是難事。
曹繼紅,教師,現(xiàn)居江蘇如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