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飛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陶器皿類別豐富、層出不窮,除了耳熟能詳?shù)淖仙败鴫赝?,紫砂花盆、紫砂水缸、紫砂雕塑等器物也是構成絢麗多姿的紫砂藝術的重要內容,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藝人承前啟后,發(fā)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推動了各類紫砂器皿的長足發(fā)展。紫砂器皿的造型設計、裝飾及文化提煉都需要長期的積累,“缶緣風水尊”(見圖1)就是充分融入風水哲學和勵志精神,以徐悲鴻的 《愚公移山圖》為母本,重點進行裝飾刻畫描述,凝聚了創(chuàng)作者的藝術見解和獨特個性,現(xiàn)談一談此件作品的創(chuàng)作感悟。
圖1 缶緣風水尊
風水學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一門玄術,是一種研究環(huán)境與宇宙規(guī)律的哲學。風就是元氣和場能,水就是流動和變化,風水學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表達著人們最樸實的心愿,因此,風水學實際上就是世人對吉祥美好的追求。人們從各種細節(jié)中探究、完善著風水,比如放置一些實物器皿來達到藏風聚氣的效果?!绑揪夛L水尊”顧名思義是以風水學為核心指導原則而創(chuàng)作的,以端莊穩(wěn)重的長方缶體形態(tài)來取“藏風聚氣”之意,表現(xiàn)出風水學中的一些原則,引申祝福吉祥的美好心愿。
“缶緣風水尊”整體呈扁長方形,開口大,口部四側均折角內收,圓潤細膩,飽滿而極具張力,轉折自然而不顯單調刻板,底部四角順勢延伸出四只折角底足,托起整件作品,使之穩(wěn)而不笨。風水學中講究的“藏風聚氣”其實就是人與周圍環(huán)境的和諧,是一種人與自然的融合,注重恰到好處的舒適度。在這件“缶緣風水尊”上,其開口藏風,收口聚氣,底部四足又留出中間貫通氣息的空間,十分注重細節(jié)內涵,傳遞出了美好的夙愿。
陶刻是紫砂陶的主要裝飾技法之一,以刀代筆、以刻代繪,融詩、書、畫、刻諸藝術于一體,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因此在進行陶刻裝飾時,不僅應具有一定的刀法技術功底,同時應了解泥性,注重文化及姊妹藝術的滲透效果。這件作品是對陶刻技藝的表達與演繹,其豐富的陶刻裝飾內容是最主要的特色之一,不僅力求美觀精致,更寓意深刻,既有書法文字,也有粉彩國畫,兩者相映成趣,豐富而雅趣。
“缶緣風水尊”正面刻徐悲鴻所繪國畫作品《愚公移山圖》,深淺濃淡均用刻刀表現(xiàn),線條、造型等在徐悲鴻先生原作的基礎上力求完美統(tǒng)一,再現(xiàn)大師風采。在勾勒出線條原型的基礎上,又以不同顏色的紫砂泥設色,其難度在于刀刻與泥繪相結合時,在紫砂泥燒制前后顏色會有所變化,而對于泥色的控制,譬如綠泥燒后會變?yōu)辄S色,而燒制溫度高低又會導致不同的色差。因此,為了讓作品達到與徐悲鴻原作一致的效果,對各類泥性變化進行了深入研究,從而使圖中人物及景色的顏色在燒制過程中實現(xiàn)完美的色彩保留或優(yōu)化。
“缶緣風水尊”背面刻銘文:“一九四零年徐公悲鴻先生以列子湯問的神話故事中創(chuàng)作了愚公移山圖,其畫臻于化境,至矣盡矣,為先生生平代表作之一,本著對先生的敬仰與懷念,故特創(chuàng)此紫砂缶緣風水尊,以刀刻泥繪之法摹其大意,以勵吾等之志也,德器有至用,道心在唯微。作寶器且福且壽。陽羨野風一飛銘,甲午農歷九月二十日。靜者心多妙,飄然思不群。悲鴻?!痹撱懳囊粍t作為書法裝飾,豐富了作品的視覺藝術美感,另一則表明了創(chuàng)作此尊的人文主線,即表達對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思考。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之一,比喻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而徐悲鴻所作《愚公移山圖》則極具現(xiàn)實意義,當時正值中國人民抗日的危急時刻,他借這個故事表達中國人民抗戰(zhàn)到底的決心以及眾志成城的決心和毅力?!绑揪夛L水尊”以此入作品,進一步表達了愚公移山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詮釋強烈的民族情感,具有奮發(fā)勵志的意義。
紫砂器皿的創(chuàng)作講究形、神、氣、態(tài)的統(tǒng)一表現(xiàn),使之不僅僅是一種器皿,更是一種意境強烈的文化載體。創(chuàng)作設計的這件“缶緣風水尊”便呈現(xiàn)出“藏風聚氣”的風水特質和愚公移山的精神力量,作品形態(tài)細膩、注重品質,陶刻裝飾與色泥彩繪融為一體,不乏技巧與藝術底蘊,具象性與抽象性表達均合理而恰當,整體流露出積極向上的精、氣、神和自在灑脫的陶刻與色泥彩繪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