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芳
湖北師范學院文學院 湖北 黃石 435002
水語比較標記“to13”及差比句的類型特征*
黃 芳
湖北師范學院文學院 湖北 黃石 435002
to13“多”字句是水語最普遍使用的差比句,語序類型為“SJ+A+M+ST”。to13“多”是來源于表量形容詞的比較標記,在差比句中逐漸失去了數(shù)量語義特征,虛化為比較標記,是加在形容詞上的核心標注,能夠凸顯被比較事物在量級上的序列關(guān)系。
水語 to13“多” 比較標記 差比句 類型
本文的水語語料來源為對三洞水語的田野調(diào)查,還參考了《漢水詞典》(曾曉渝和姚福祥1996)和《水語描寫研究》(韋學純2010)部分語料,本文所調(diào)查的三洞水語語料與《漢水詞典》和《水語描寫研究》的水語語料表現(xiàn)出一定的差異,文中凡是引自《漢水詞典》和《水語描寫研究》的語料都已一一注明。
本文中的水語拼音方案主要參考《水書常用字典》(韋世方編著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水族研究所編2007)標記水語語料,采用調(diào)值標記水語聲調(diào)。凡來源于詞典、《水語描寫研究》和其他出處的語料都直接引用其語音標記。
水語發(fā)音合作人:韋仙蕉,女,23歲,三都水族自治縣三洞鄉(xiāng)板告村的請組;潘平宏,男,21歲,三都水族自治縣三洞鄉(xiāng)定城村梅山二組。特此致謝!程度、數(shù)量或者形狀等方面有差別的句子?!眲⒌で?2003)指出,“作為類型學的差比句,首先是一種語義結(jié)構(gòu),在不同的語言中句法實現(xiàn)可以相當不同?!北疚膹念愋蛯W角度考察水語中的差比句,考察具有差比語義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的比較句。
下面我們對水語差比句的句法形式進行描述。
2.1 to13“多、更”字句,語序類型為“SJ+A+M+ST”〔1〕語言類型學中比較句相關(guān)的幾個重要概念:一是比較主體(subject,SJ),二是比較基準(standard,ST),三是比較標記(marker,M),四是比較結(jié)果(adjective,A)。本文用于表示比較參項的符號:SJ表比較主體,ST表比較基準,M表比較標記,A表比較結(jié)果。以“我比他高?!睘槔?語序類型參項的比較句式為“SJ+M+ST+A”。
2.1.1 to13“多、更”字句是水語中最常見的差比句
先看例(1):
例(1)中,比較主體SJ是man13“他”,比較基準ST是?ai33“我”,比較標記M是to13“多”,比較結(jié)果A是wa:?13“高”。語序類型參項的比較句式為“SJ+A+M+ST”,即“主語+形容詞+比較標記+基準”。
水語to13“多、更”字句可以用于兩個或多個同質(zhì)比較對象之間,在數(shù)目、動作程度、空間距離、空間形狀、時間、年齡或者性質(zhì)程度等量范疇方面的比較,從而確定比較項在量級上的序列等級。例如:
上述例句中,表示屬性的形容詞sjeu33“少”、?na33“前”,kon55“先”、ti33tiu35“小”、nda:m35“矮”出現(xiàn)在比較標記to13之前,確定比較項在不同次量范疇上的等級序列。
2.1.2 水語中沒有“純語序型比較句”
水語中沒有不用比較標記的差比句,即“純語序型比較句”,M比較標記to13不隱去。漢語中有純粹依據(jù)語序手段,不用比較標記的差比句。典型的是“主語+形容詞+基準”,劉丹青(2003)稱為“純語序型比較句”。劉丹青(2003)認為不帶度量成分的比較句,在漢語方言中有少量出現(xiàn),例如:浙江平陽話“你高伊”(你比她高),侗語中也存在著“他小我”,“他錢多我”的差比句式。帶度量成分的純語序型比較句,語序類型為“SJ+A+ST”。在漢語方言和壯侗語中分布較廣。例如“他高我一頭”,“你胖我一圈”。水語中不帶度量成分的純語序型比較句,比較標記to13必須出現(xiàn)。例如:
水語中帶度量成分的差比句,直接在ST比較基準后加上度量成分,語序為“主語+形容詞+比較標記to13+基準+度量結(jié)果”,M比較標記to13不隱去。
例(9)中,當差比句帶上了度量成分“一個頭”后,漢語中既可以說“他長我一個頭”,也可以說“他比我長一個頭”,比較標記“比”既可以隱去,也可以出現(xiàn)。水語中差比句帶上了度量成分后,比較標記to13不能隱去。
倍數(shù)度量也用相同的格式。例如:
當比較結(jié)果為不確切的度量值時,仍然用“主語+形容詞+比較標記to13+基準+度量結(jié)果”的語序。例如:
2.1.3 水語中的遞比句語序
水語中的遞比句也用比較標記to13,語序也是“主語+形容詞+比較標記to13+基準”。能用于事物間形狀程度量的比較,也可用于動詞行為程度量的比較,語序也為“SJ+A+M+ST”。例如:
2.2 水語中的pi33“比”字句句法表現(xiàn)
水語中有來自漢語的借詞pi33“比”,可以用于差比句的比較標記,一般用于時間遞比句,是否定差比句的比較標記。在水語中,很少見到以下的例子。
對水語差比句的調(diào)查表明,在水語中,純粹差比句更多的傾向于使用to13“多、更”字句,而不是pi33“比”字句。水語中的pi33“比”字句一般為時間遞比句。pi33“比”字句來源于漢語,其語序也借用了漢語差比句的語序類型“SJ+M+ST+A”。例如:
水語中的pi33“比”字句還用于否定差比句,在否定差比句中,水語中可以使用to13字句。例如:
在使用頻率上,否定差比句中比較標記更傾向于pi33“比”,而不是to13。例如:
以上例句表明,水語否定差比句中,比較標記為漢語借詞pi33“比”,但是語序類型卻受到了to13字句的影響,語序為“SJ+否定詞+A+M+ST”。也就是說,雖然使用了漢語中借來的比較標記pi33“比”,但是語序卻不是漢語比字句常見的“SJ+M+ST+A”語序,仍然保持了水語to13字句的語序“SJ +A+M+ST”。這種現(xiàn)象是語言接觸影響的結(jié)果。
2.3 水語中其他差比表達法
除了“to13”和“pi33”字句,水語中還有其他一些差比表達法。例如:
例(20)中沒有出現(xiàn)表示年齡大小的形容詞la:u42“大”、ti33“小”,也沒有出現(xiàn)比較標記詞,而是直接用助詞?ai33“得”聯(lián)結(jié)在兩個被比較項中間,得出數(shù)量的倍數(shù)差別來,表達差比語義關(guān)系,是一種不含比較標記的差比表達法,結(jié)論項目由數(shù)量成分體現(xiàn)。例(21)中出現(xiàn)了比較標記“ta:k8”,其用法與漢語中的比較標記“比”相似,語序類型為“SJ+M+ST+A”。ta:k8“比”作為比較標記在三洞水語中很少出現(xiàn),但在荔波水語中出現(xiàn),“ta:k8”有“趕上”的意思。例如:
本部分討論水語比較標記“to13”的來源以及標記方向。
3.1水語比較標記“to13”來自表量形容詞
“to13”水語中是“多”的意思,to13是一個來源于漢語的老借詞。水語中除了來源于漢語的借詞to13“多”之外,同時還有一個水語固有詞ku?31“多”(王均1984:538),水語中可以說to1sjeu3“多少”,也可以說ku?2sjeu3“多少”(張均如1980:50),固有詞ku?31“多”和借詞to13“多”并存。
to13“多”是一個從漢語中借來的表量形容詞,在水語中用作差比句的比較標記,以下例句清晰地顯示了水語比較標記to13“多”和形容詞ku?31“多”的不同語法功能。
例(23)中形容詞ku?31“多”是比較結(jié)果,to13“多”則已經(jīng)虛化為差比句的比較標記。作為比較標記的to13“多”逐漸失去了形容詞“多”的語義特征。例如:
如果說例(24)中的?jam13“深”和to13“多”還有一定的語義關(guān)聯(lián),?jam13“深”具有空間量上的多量語義特征,那么前面例句中的ti33tiu35“小”,sjeu33“少”和to13“多”則沒有多量的語義關(guān)聯(lián)。可見,在用于表示少量的詞之后時,to13“多”不再具有【多量】語義特征。只是一個比較語法標記。
以下的例子也可以說明to13“多”虛化為語法標記的狀況。
出現(xiàn)在差比結(jié)構(gòu)“SJ+A+M+ST”后面的ku?31“多”、to33“多”用來表達程度差別,具有多量語義特征。但是前面用作比較標記的to33“多”卻失去了具體的數(shù)量語義特征,只是一個連接兩個比較項的語法標記。考察發(fā)現(xiàn),當to13虛化為差比標記時,在語音上發(fā)生了音變現(xiàn)象。如上例中差比標記to13的調(diào)值為13,形容詞to33的調(diào)值為33。
韋學純(2011:287)認為水語中“to11”也是副詞“更”,如?nam11to11“更黑”。水語中to13“多”和ku?31“多”都可以用作副詞“更”,例如:
關(guān)于比較標記的來源,劉丹青(2003)指出,比較標記有來源于動詞,如漢語中比較標記“比”是來自比較動詞,“過”是超過義動詞;近代漢語“似”由等比動詞轉(zhuǎn)義為差比標記;吳語“傍”、閩南話“并”和山東方言“伴”等差比前置詞都與伴隨義動詞有關(guān)。有來源于處所空間標記,如古代漢語“于”、山東方言“起”、閩北方言“去”、畢節(jié)彝語的后置比較標記“ka33”。有些藏緬語借用更具體的方位后置詞表示差比,根據(jù)形容詞意義的積極或消極選用不同的詞項,傈僳語和怒語采用類似表達法。
to13是從漢語中借來的表量形容詞,在差比句中虛化為比較標記。這也證明了水語和漢語之間密切的語言接觸關(guān)系。
3.2水語比較標記“to13”的標記方向和標記位置
關(guān)于差比句標記的標記特征,劉丹青(2003:13)認為“在句法差比句中,形容詞是謂語核心,基準是修飾核心的從屬成分。”劉丹青(2003)論述了不同語言中比較標記的特征:英語和藏語差比句的比較標記都是雙重標注的,加在基準上的主要標記屬于從屬語標注,加在形容詞上的次要標記屬于核心標注。漢語普通話的比較標記“比”加在基準上的前置詞,是從屬語標記。古漢語的比較標記“于”,性質(zhì)和英語的than,漢語普通話“比”一致,是加在基準上的從屬語標記。漢語方言中的一些差比句,都采用了與古漢語差比句“苛政猛于虎”類似的“主語+形容詞+比較標記+基準”語序,但是比較標記“過、起、似、的”的標記方向各有不同。
前文論述了水語差比句“to13”字句的語序特征,其語序是“主語+形容詞+比較標記+基準”,表現(xiàn)出和古漢語以及一些漢語方言差比句相似的語序特征。下面討論水語比較標記“to13”的標記方向。先看例句(28):
例(28)中to13不是加在基準?ai33“我”上的前置詞,而是對形容詞nda:m35“矮”量級上的說明。盡管在語序上看,水語差比句表現(xiàn)出和古漢語差比句一致的語序特征。但是與古漢語比較標記“于”不同的是,水語比較標記to13并不是加在基準上的前置詞,而是加在形容詞上,屬于核心標注。與粵語中“阿福高過阿明”的“過”性質(zhì)類似,都是核心標注成分。
水語比較標記to13“多”的這一特征與它所具有的數(shù)量語義特征有密切關(guān)系。to13“多”是來源于漢語的借詞,具有【多量】語義特征,隱含著人們對事物量多少的對比經(jīng)驗。當to13“多”作為比較標記出現(xiàn)在水語差比句中時,to13“多”所蘊含的表量語義特征在句法層面得到了表現(xiàn),既能夠起到聯(lián)結(jié)兩個比較項的作用,同時又能夠凸顯被比較事物在量級上的序列關(guān)系。如上例中to13既聯(lián)結(jié)了比較項man13“她”和?ai33“我”,又體現(xiàn)出了被比較項之間身高的差距。man13nda:m35to13?ai33ku?31“她比我矮一大截”后面附加的數(shù)量成分ku?31“多”只是起到了明確身高差距具體量值的作用。
to13“多”用于水語差比句比較標記,也與to13“多”所具有的積極表量語義特征有關(guān)?!傲考壙偸潜毁x予了規(guī)范性的特征。也就是說我們通常所說的積極和消極或者說如意的和不如意的特征?!?轉(zhuǎn)引許國萍2007:32)當to13“多”用作比較標記時,語義特征被模糊,比如前面出現(xiàn)的?ai33ti33tiu35to13man13“我比他小”,表示小量形容詞和具有[多量]語義特征的比較標記to13“多”共現(xiàn),這說明to13“多”已經(jīng)逐漸模糊了數(shù)量語義特征。
水語比較標記to13是加在形容詞的核心標記,是一個表量詞兼比較標記。這是水語標記和英語的than、漢語普通話“比”、古漢語“于”的不同之處。
劉丹青(2003)指出,“基準的位置不但本身是類型學的重要參項,而且它與比較標記的位置密切相關(guān)?!彼Z差比to13字句,比較標記to13和古漢語的“于”一樣,都前置于基準,與形容詞相鄰,用在形容詞和基準之間,具有介引基準的作用。漢語的“比”則遠離形容詞無法起中介作用。水語差比句的這一特征符合類型學中VO—前置詞語言基準在后、聯(lián)系項居中的原則。
水語屬于壯侗語族語言,VO—前置詞類型的壯侗語系語言大都表現(xiàn)出符合語言共性的差比句類型特征。普通話的“比”字句卻在這個規(guī)則之外,采用了“基準+形容詞”的語序,這在VO語言中是獨特的現(xiàn)象。由于語言接觸的頻繁,水語中不僅有大量的漢語借詞,而且語法上也受到了漢語的影響。從對水語差比句的考察來看,語言接觸使水語中不僅出現(xiàn)了由漢語借詞to33“多”虛化為比較標記的to13字句,還借入了漢語的pi33“比”字句,并且還出現(xiàn)了一種復雜的雙比較標記差比句。例如:
當比較標記pi33“比”字出現(xiàn)時,此時to33“多”成為了一個輔助性的比較標志,作用是介引出后面的數(shù)量成分。再如:
這樣的情況一般出現(xiàn)在后面帶有具體數(shù)量成分的比較句中。如果采用比較標記pi33“比”,to13“多”則只是一個輔助性的比較標記。
就對水語差比句的考察來看,水語中一般很少有man13pi33?ai33ku?31?a33?in33“他比我多兩斤?!钡恼f法,即表示具體數(shù)量的pi33“比”字句中不能省略輔助性比較標記to13“多”。to13“多”作為介引數(shù)量成分的輔助標記是必須出現(xiàn)的成分。這樣的雙比較標記在句法上與湖南酃縣客家話“比……較/過”有類似之處。如劉丹青(2003)的兩個例句:
(32)糖比梨子較甜。 (33)你比佢過高。
例(32)、(33)中的輔助性比較標記“較/過”是不能省略的。不同之處在于水語的輔助比較標記to13“多”的功能是介引數(shù)量成分。
水語中這種句法現(xiàn)象是語言接觸的結(jié)果,這是水語固有比較結(jié)構(gòu)和漢語比較結(jié)構(gòu)之間相互融合產(chǎn)生的獨特的語法現(xiàn)象。pi33“比”為主要比較標記,to13“多”為輔助性比較標記也反映出了漢語差比句句法結(jié)構(gòu)對水語影響程度。
語言接觸對差比句的影響很深,一些受漢語影響的壯侗語族語言雖然是VO—前置詞語言,也普遍有使用漢語“比”字差比句這種基準在前的語序現(xiàn)象。這一點許多學者已經(jīng)做過相關(guān)研究,如劉丹青(2003)、鄧鳳民(2010)等。
壯侗語族語言中,直接借用漢語“比”字句作為差比的句法手段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差比句的語序類型也隨之借入,語序類型為“SJ+M+ST+A”。例如:
和漢語一樣,壯侗語族的一些語言,當差比句后面附加數(shù)量成分時,也常常采用不用比較標記的隱性差比句,語序為“SJ+A+ST”。例如:
在壯侗語族語言中,固有差比結(jié)構(gòu)仍然在使用,語序類型多為“SJ+A+M+ST”,這符合VO—前置詞語言差比句的共性特征。例如(例44引自李云兵2008:123;例42、45-50分別引自王均1984:99、280、280、375、466、653、708):
以上這些語言中,都有固有的比較標記,壯語“kva5”,布依語“kwa2”、“to1”,傣語“jai5”(西傣)、“si1”(德傣),侗語、仡佬語和毛難語“ta6”,黎語“dua3”等。李云兵(2008:124)認為,傣語和黎語的比較標記加在形容詞上,屬核心標記。
可見,和水語一樣,壯侗語族語言中,受漢語影響較深的語言都存在著借用差比結(jié)構(gòu)和固有差比結(jié)構(gòu)共存的現(xiàn)象。例如,漢語對壯語差比句的影響表現(xiàn)為“用詞不同,語序也不同。老借詞一般按漢語語序?!?王均1984:99)。
從水語差比句的考察來看,水語中固有差比結(jié)構(gòu)“to13多”字句還是最主要的差比表達的語法手段,從漢語中借用的pi33“比”字句還未占據(jù)優(yōu)勢。
to13“多”字句是水語最普遍使用的差比句。水語to13“多”字句可以用于兩個或多個同質(zhì)比較對象之間,確定比較項的在量級上的序列等級。語序類型為“SJ+A+M+ST”。水語中沒有“純語序型比較句”,比較標記to13不能隱去。
水語中有借自漢語的pi33“比”字句,pi33“比”一般用于時間遞比句,否定差比句的比較標記。水語否定差比句采用了漢語中借來的比較標記pi33“比”,但是語序仍然保持了水語to13字句的語序,這種現(xiàn)象是語言接觸的結(jié)果。水語否定差比句大多都只用否定詞me31“不”,出現(xiàn)在形容詞之前,涵括了“不比”,“沒有”,“不如”等不同的語義關(guān)系。
水語比較標記to13是一種來源于表量形容詞的比較標記。作為比較標記的to13“多”逐漸失去了形容詞“多”的語義特征,在差比句中虛化為比較標記。
水語差比句表現(xiàn)出和古漢語差比句一致的語序特征。但是與古漢語比較標記“于”不同的是,水語比較標記to13并不是加在基準上的前置詞,而是加在形容詞上,屬于核心標注,是一個表量詞兼比較標記。水語比較標記to13“多”的這一特征與它所具有的數(shù)量語義特征有密切關(guān)系,既能夠起到聯(lián)結(jié)兩個比較項的作用,同時又能夠凸顯被比較事物在量級上的序列關(guān)系。
語言接觸使水語中還出現(xiàn)了一種既有pi33“比”又有to13“多”的雙比較標記差比句。語言接觸對水語差比句的影響很深,水語固有差比結(jié)構(gòu)to13“多”字句還是最主要的差比表達的語法手段,從漢語中借用的pi33“比”字句還未占據(jù)優(yōu)勢。壯侗語族語言中其他語言的差比句也深受語言接觸的影響。
Deng,Fengmin(鄧鳳民).2010.Hanzang Yuxi Yuyan Chabiju Yanjiu漢藏語系語言差比句研究[A Study on the Comparative Construction of Sino-Tibetan Languages].Zhongyang Minzu Daxue Boshi Xuewei Lunwen中央民族大學博士學位論文[Ph.D.dissertation,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Ding,Shengshu(丁聲樹).1961.Xiandai Hanyu Yufa Jianghua現(xiàn)代漢語語法講話[A Talk on Modern Chinese Grammar].Beijing:Shangwu Yinshuguan北京:商務印書館[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
Li,Jinxi(黎錦熙).2007.Xinzhu Guoyu Wenfa新著國語文法[The New Chinese Grammar].Changsha:Hunan Jiaoyu Chubanshe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Changsha:Hunan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Li,Lan(李藍).2003.Xiandai hanyu fangyan chabiju de yuxu leixing現(xiàn)代漢語方言差比句的語序類型[Word order types of comparative construction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dialects].Fangyan方言[Dialect]2003.3:214-232.
Li,Yunbing(李云兵).2008.Zhongguo Nanfang Minzu Yuyan Yuxu Leixing Yanjiu中國南方民族語言語序類型研究[ACross-Linguistic Typology on Word Orders of Minoority Languages in Southern China].Beijing:Beijing Daxue Chubanshe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Liu,Danqing(劉丹青).2003.Chabiju de diaocha kuangjia he yanjiu silu差比句的調(diào)查框架和研究思路[Survey framework and research ideas of comparative construction]Xiandai Yuyanxue Lilun yu Zhongguo Shaoshu Minzu Yuyan Yanjiu現(xiàn)代語言學理論與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研究[Modern Linguistic Theories and Studies of Chinese Minority Languages],ed.by Qingxia Dai,1-23.Beijing:Minzu Chubanshe北京:民族出版社[Beijing:The Ethnic Publishing House].
Lü,Shuxiang(呂叔湘).1982.Zhongguo Wenfa Yaolue中國文法要略[An Outline of Chinese Grammar].Beijing:Shangwu Yinshuguan北京:商務印書館[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
Ma,Jianzhong(馬建忠).1998.Mashi Wentong馬氏文通[Mashiwentong].Beijing:Shangwu Yinshuguan北京:商務印書館[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
Stassen,Leon.1985.Comparison and Universal Grammar.Oxford:Basil Blackwell.
Wang,Jun(王均).1984.Zhuangdong Yuzu Yuyan Jianzhi壯侗語族語言簡志[Outline Grammar of the Kam-Tai Languages].Beijing:Minzu Chubanshe北京:民族出版社[Beijing:The Ethnic Publishing House].
Wei,Shifang(韋世方).2007.Shuishu Changyong Zidian水書常用字典[A Dictionary of Common Words of Sui]. Guiyang:Guizhou Minzu Chubanshe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Guiyang:Guizhou Minorities Press].
Wei,Xuechun(韋學純).2011.Shuiyu Miaoxie Yanjiu水語描寫研究[A Descriptive Study of Sui Language]. Shanghai Shifan Daxue Boshi Xuewei Lunwen上海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Ph.D.dissertation,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u,Guoping(許國萍).2007.Xiandai Hanyu Chabi Fanchou Yanjiu現(xiàn)代漢語差比范疇研究[A Study on Comparative Category in Mandarin Chinese].Shanghai:Xuelin Chubanshe上海:學林出版社[Shanghai:Academia Press].
Zeng,Xiaoyu(曾曉渝).2004.Hanyu Shuiyu Guanxi Lun漢語水語關(guān)系論[On the Linguistic Relationships of Chinese and Sui].Beijing:Shangwu Yinshuguan北京:商務印書館[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
Zeng,Xiaoyu(曾曉渝),&Fuxiang Yao(姚福祥).1996.Han Shui Cidian漢水詞典[Chinese-Sui Dictionary]. Chengdu:Sichuan Minzu Chubanshe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Chengdu:Sichuan Minorities Press].
Zhang,Junru(張均如).1980.Shuiyu Jianzhi水語簡志[Outline Grammar of the Sui Language].Beijing:Minzu Chubanshe北京:民族出版社[Beijing:The Ethnic Publishing House].
黃芳,女,1974年生,湖北仙桃人。博士,湖北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南京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研究方向為比較語言學、歷史語言學。
Comparative Marker“to13”and the Typological Features of Comparative Constructions in Sui
Huang Fa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Hubei 435002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arative constructions in Sui language.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word to13is a comparative marker commonly used in Sui.The word order of the to13sentences is“SJ+A+M+ST”.The word to13originated as an adjective denoting quantitative meaning but has gradually lost this meaning in such comparative constructions.Finally,it has become a comparative marker by grammaticalization and turned into a key marker attached to adjectives.
Sui language;to13;comparative marker;comparative constructions;typological features
H269
A
1671-9484(2015)01-0062-10
1 引言
2013年3月15日 [定稿日期]2013年7月16日
10.7509/j.linsci.201307.028319
*本文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1XYY031)、湖北師范學院語言學研究中心、湖北師范學院人才引進項目資助,特此致謝?!墩Z言科學》編輯部及匿名評審專家對本文提出了寶貴的修正意見,謹致謝忱。
比較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最基本方法之一,比較范疇是人類語言中廣泛存在的一種句法語義范疇。差比范疇是比較范疇中的一種次范疇,但是目前還未見到清晰界定比較范疇和差比次范疇關(guān)系的成果。關(guān)于差比的界定,一直以來和比較的定義密切相關(guān)?!恶R氏文通》根據(jù)比較語義關(guān)系把比較分為:平比、差比、極比,認為“差比者,兩端相較有差也?!?馬建忠1998:138)以后學者多采用此說法,如黎錦熙(2007:224—227),呂叔湘(1982:357—375)分析出了“異同、比擬、高下”等十種比較句關(guān)系,對比較句的定義很寬泛。在這些寬泛的比較句中包含了差比語義關(guān)系,如“高下,勝過”等比較句。丁聲樹等( 1961:107—110)將比較句與比擬句分開,認為“表示程度差別”的句子才是真正的比較句,這樣的界定是對差比關(guān)系的定義。許國萍(2007:1)對比較結(jié)構(gòu)的定義側(cè)重于差比結(jié)構(gòu)。
語言類型學中差比句(comparative construction)的語序類型是一個重要的參項。語言類型學從語義的角度來界定差比句。Stassen(1985:24)認為差比句是能確定兩個(或多個)比較對象的序列等級。李藍(2003)對差比句的定義結(jié)合了漢語的情況作出了調(diào)整,認為差比句是:“兩個(或多個)比較對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