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希
東方藝術·大家:關于未來的理解?
羅清:我個人看法,如果是個體的未來,很可能是個體主觀對將來的假想,而真實的心理大概是對未來的恐懼,因為對于個體來說,未來太短。作為歷史的來看,不斷的未來只有小部分的更新,雖然這種小部分的創(chuàng)造可能改變大面積的存在方式,事實上大多數(shù)領域,更多的是重復,所以我覺得未來是大規(guī)模的重復困境和不斷的小部分創(chuàng)造,我們總是希望有人提供我們新的思維方式,新的觀看方式,新的感官或心理體驗,我們希望自己不在重復的體驗里度過個體有限的未來。所以未來可以理解成更新的愿望和對未知的好奇。但實際上我們的思維或許從來深陷在現(xiàn)實或物質觀的泥潭里,里面可呼吸的氧氣越來越稀薄。
東方藝術·大家:當下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展示環(huán)境,與你曾想的未來一樣嗎?
羅清:當下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展示與商業(yè)有關,如果未來的世界越來越商業(yè)的話,那未來的現(xiàn)實就是現(xiàn)在展覽模式的完善化和運作成熟化,我沒想過未來的展覽方式,但我相信會是更有效更便捷地把觀眾包裹在蓄意的展示環(huán)境里,但我不知道展示的作品是不是重復的觀念,重復的情感,重復的語言。很難,對藝術家或者對所有人來說,真正的新發(fā)現(xiàn)總是很難的。
東方藝術·大家:未來的藝術方向會向哪些方向發(fā)展?你認為在未來藝術的創(chuàng)作和展示空間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羅清:我們生活在現(xiàn)實空間,生活在感官空間里,我們在邏輯思維里,我們在一個房間里拆東西裝東西,我們在一個可見的空間里存在,這個房間已經混亂,矛盾,堆滿。我們或許意識到還有其他一個房間,還有其他一個不可見的空間存在,我們習慣性地從可見的事物上意識那不可見的世界,我以為未來的藝術是從不可見的事物意識那不可見的世界的存在,我覺得那是不可說或無法言說的,我認為曾經評論清楚過或解釋清楚過的無論是情感或觀念的藝術,都不是未來的藝術。未來的科技和藝術是有助于我們進入未知的世界,我相信那一天,我們會懷疑我們看到的并曾深信不疑的這個世界。
東方藝術·大家:你認為在未來當代的藝術體制會發(fā)生很大改變嗎?
羅清: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畫家,我對藝術體制并不是很了解,感覺是有關利益鏈和權利系的游戲,我不知道是否未來會變成公益或者更開放,我不清楚,也不想象。
東方藝術·大家:你覺得傳統(tǒng)紙媒在未來有哪些發(fā)展的可能性嗎?
羅清:所有媒體都是追求方便有效,但更重要的是媒體內容是否和讀者有關,對讀者發(fā)生作用,或者是讀者的需要,哪一種媒體都不會輕易被淘汰,只是受眾面會分流或發(fā)生變化,如果是紙媒有危機,也只能是從事者不能帶給讀者新的感覺或新的體驗。具體哪些方面的發(fā)展我不知道。
東方藝術·大家:在自己的工作領域內,你對未來有怎樣的規(guī)劃和設計?
羅清:一方面我希望在某個課題上有新的發(fā)現(xiàn),需要一些實踐。另一方面我希望能虛度未來。
東方藝術·大家:能否推薦一件你認為會對未來的思考方式產生較大影響的藝術作品,或一次展覽?
羅清:以我認為,印象深的是《一條安達魯?shù)墓贰罚姿埂げ寂瑺柕淖髌?,雖然是很早以前的作品。
羅清
繪畫藝術家,1986-1990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附中;1990-1994 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本科; 1996-1998 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獲碩士學位;2000-2007 任教于北京中國戲曲學院,現(xiàn)生活與工作在北京。
個展
2011 被催眠 北京藝萊藝術空間
2010 假面 土耳其
2009 無人生還,藝萊畫廊,紐約,美國
2007 臟城—羅清個展,季節(jié)畫廊,蘇黎世,瑞士
2006 廢墟—羅清作品個展,季節(jié)畫廊,北京,中國;新加坡;雅加達,印尼
2004 中國·新北京—羅清作品個展,季節(jié)畫廊,新加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