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燕
故鄉(xiāng)對我來說,是一間正在煮湯的溫暖的、水汽濕潤的廚房,木頭桌上放著切到一半的菜,青菜。然后我才意識(shí)到,這是我童年最安心、最家常的記憶所在。與之相關(guān)的是我姑媽,她穿藍(lán)色大褂衣服,梳發(fā)髻,身上有廚房煮食物的氣味。她是將我從小帶大的人。
去平樂時(shí),我找到她小時(shí)候出生并長大的房子。在那里看到她學(xué)會(huì)做飯并照顧家人的廚房,它沒什么變化。我和我的孩子都是姑媽帶大的,所以我們都在她的睡前故事里熟悉了這間廚房。在平樂的廚房里我好像能感受到她的存在,她吃素,信佛,照顧家里的大大小小,做瘦肉湯給他們滋補(bǔ),自己從不嘗一口。
從廚房出來,沿街走上幾分鐘,就是一間叫泰和的雜貨鋪,一百三十年歷史了。當(dāng)年我的爺爺是那家店的掮客。那里有賣老玻璃油燈。我爸爸曾在油燈下讀書,我姑姑曾在油燈下納鞋底。我們買了兩盞,一盞太陽帶回去,她要放在舊金山家里的廚房窗前。一盞我?guī)Щ丶?,要放在自己家廚房里。它的意義似乎抽象成了一種天長地久的珍貴祝福,來自我們血緣里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