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文華
給美國大學生上“跨文化溝通”課時,最后一堂課是在餐廳里上的,介紹和體驗與吃有關(guān)的中國文化??紤]到美國學生強調(diào)個人主張的特點,我特別挑選了火鍋店:既有中國特色,又可以自由挑選。
我們一大桌人坐下后,服務員遞上了自選菜單,菜單上有中英文對照。服務員等了幾分鐘,讓我們先確定鍋底。我的想法簡單,選一個鴛鴦鍋底,吃辣的、不吃辣的都可以滿足。但我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他們先要我解釋鴛鴦鍋,然后問鍋底里有什么,配料是什么。我不得不叫了服務員,服務員也解釋不清,只能由主管出面解釋。弄清楚鍋底里有葷油后,一個學生提出要素鍋底,不要味精、不要葷油、不要有任何他不認識的配料……端上來的這個鍋底是白湯,我嘗了嘗,是真正的白開水!
每個美國學生都向服務員要了一份菜單看起來,10分鐘后也沒有一個人挑好。他們拿著菜單仔細地看,還不時地討論幾句,有的人竟拿出紙做筆記,架勢真像是在研讀論文。15分鐘過去了,大家還在埋頭研究。我有點著急,想索性各種菜都點些,燙熟了一起吃。但他們不同意,一定要弄清是什么東西才點,還得看清楚價格。足足40分鐘后,所有的人才點好菜。等待上菜時我請他們把蘸料選了。本想各種蘸料都點一些,各種口味都可以嘗一下,但他們還是要求問清楚后自選。這可真難為我了,菜單上的蘸料只有英文名稱,沒有標明蘸料的成分,我不得不邊查詞典邊告訴他們。有的人對花生過敏,有的人對海鮮過敏,還有的人不吃香菜,不吃醬油……
菜終于一盤盤地端上來,我第一個動作是想把菜往火鍋里倒,學生們卻又問:“這是誰點的菜?”
問清楚之后,把那道菜遞給點菜的人。點菜的人會仔細端詳一下菜品,考慮一下放進哪個鍋里,再小心翼翼地一次只放幾片肉或幾根菜。我哭笑不得,這么斯文,得吃到什么時候!我給學生示范:可以一次倒半盤或一盤菜,等水滾開了就可以吃。所有的人都眼巴巴地望著火鍋,討論什么樣才叫水滾開了。
大家正準備大快朵頤,一個女生尖叫起來:“It's alive!It's alive?。ㄋ腔畹模。痹瓉硎且恢恍觚?。它不僅是一只完整的烏龜,而且脖子還在動,兩只小眼睛正在和尖叫的女生對視,那個女生嚇得眼淚都出來了。我趕緊叫來服務員,請他把這盤菜端走。他瞪大眼睛說:“活的說明我們店里的食材新鮮?。 蔽蚁蛩忉專骸懊绹艘话愣疾粫堰@些菜原樣端上來,要切開處理成看不見活著的樣子才行,更不會直接吃活物?!比缓笪矣謱γ绹鴮W生解釋了中國人對食物新鮮程度的理解,也告訴大家這種把活的東西端上桌的狀況并不常有,除了醉蝦,我自己就沒有見過其他的。
終于可以開始吃了,火鍋的香味早已把大家的饞蟲勾上來了。吃的過程非常愉快,學生們興致勃勃地對著菜單看一道道菜。吃得半飽時,他們相互挑戰(zhàn),看誰敢吃鴨舌、泥鰍、牛百葉、鴨腸、雞血、豬腦等。學生們一邊做著“真惡心”的鬼臉,一邊試著吃。這些東西挑戰(zhàn)他們的視覺和味覺,他們甚至向餐廳要了點餐單,要帶回美國,一是學中文,二是向朋友炫耀。埋單時,學生們紛紛掏錢包拿零錢,他們按各自點的菜算錢。我不解,之前已告訴他們我請客,難道他們這么客氣?我再次向?qū)W生申明是我請(invite)他們吃飯。學生們點點頭:“是啊,謝謝你請(invite)我們吃飯,幫我們挑選餐廳、預定位子?!比缓蟀彦X遞給我。我更困惑了:“我請客的意思就是我付錢(pay the bill),為什么還要給我錢?”“是嗎?”學生們狐疑地相互看了看,明白我的意思后一陣歡呼。
敢情他們一直以為這頓飯是AA制,怪不得有專人做筆記,原來是在記各自點的菜多少錢。哦,我還明白了他們?yōu)槭裁匆_認是誰點的菜,并把菜遞給點菜的人。同樣是AA制,我們習慣平攤,美國學生習慣于只付自己所點的菜的錢。怪不得我把整盤菜倒進火鍋時有人驚呼,因為我做了那些菜的主,而不是讓點菜者來做主。
(若子摘自《大學生》2015年第9期,張凱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