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
現(xiàn)在每個周三的下午,高二學生小田都要上一門“特殊”的課——微觀經(jīng)濟學。這門經(jīng)濟類專業(yè)大學本科生的基礎課程,被系統(tǒng)規(guī)范地“搬”到了高中課堂上。
課程開展情況如何?在10月底的一堂課上,大家討論的題目是“市場均衡與供求模式”。如此“高大上”的議題,讓來自北大附中、清華附中、人大附中的34名高中生聽得津津有味。一個半小時的課程在不知不覺間就結束了,同學們意猶未盡,追著老師聊起了中國現(xiàn)行稅制的問題。
2014年,由中國教育學會發(fā)起,全國64所高中開始試行中國大學先修課(CAP)。大學生的基礎課程登上了學有余力的高中生們的課程表。然而,議論隨之而起——是否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哪些學生能從中受益?是否會導致新的教育不公?
初衷:專為“吃不飽”的學生而設
何謂“大學先修課”?據(jù)目前的設想,中國大學先修課主要針對準備讀國內大學的高中學生開設,讓學有余力者預先修習大學課程,并通過考試獲取大學學分。從去年開始,國內已有大學率先嘗試。
“總會有一部分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很快地掌握高中知識,如果讓他們一味埋頭于應試訓練,只能是浪費時間?!鼻迦A附中校長王殿軍態(tài)度肯定,“這些孩子‘吃不飽,難以獲取新知識,學習興趣得不到發(fā)展,對個人成長和社會人才培養(yǎng)都不利。為這些孩子開設先修課程,有這一個理由就夠了?!?/p>
中國教育學會秘書長楊念魯對此表示認同:“強迫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和所有人齊頭并進,對他們而言既痛苦,又不公平。針對這些學習能力強的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創(chuàng)造‘先學的機會,挖掘他們的潛能,也是一種因材施教?!?/p>
學生小田也深有體會。她一直在閱讀曼昆的《經(jīng)濟學原理》,這本書是很多經(jīng)濟類專業(yè)大學生必看的書籍。她說:“一些日常的生活行為都能用經(jīng)濟學原理去解釋,感覺挺神奇的?!彼呀?jīng)準備在大學里選擇經(jīng)濟類方面的專業(yè)。
此外,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脫節(jié)也是促成該項目出現(xiàn)的重要因素。當前,大學老師不熟悉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中學老師對大學生的學習特點缺乏了解。楊念魯認為,開設“大學先修課”,不僅能在知識上起到一個“融通”的作用,還能幫助一部分高中生提前體驗到大學里的自主學習等特點。
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曾表示,中國大學先修課也許為當前基礎教育應試傾向過重的現(xiàn)狀,提供了一條解決問題的可能性路徑——它至少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原來世界上還可以有這么一種和應試模式完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考試方式。
質疑:是否加重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
此輪由中國教育學會發(fā)起的中國大學先修課程64所試點中學經(jīng)過了嚴格的審核,不僅有北京、上海的部分高中,而且還有銀川、西安等地的學校。課程內容包括《微積分》《大學通用英語》和《線性代數(shù)》三門,各學校根據(jù)自己的師資等條件開設課程。目前,清華附中開設了這三門課程,重慶八中只開設了《微積分》,北大附中只開設了《大學通用英語》。
然而,誰有資格接受這些課程,成了問題?,F(xiàn)行的做法是,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由老師對“學有余力”者進行篩選后確定上課名單,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
記者查閱的《中國大學先修課課程指導意見(試行)》中對“學有余力”做了如下解釋:即在完成日常學習且成績優(yōu)秀的情況下,仍有時間和精力可以進行更有挑戰(zhàn)性和更大難度課程的學習,建議在成績排名前10%的學生中選擇。
截至2014年10月,全國64所學校共有3705名學生注冊報名參加該課程。其中,北京市十一學校參加人數(shù)最多,達到217人,甘肅省的西北師范大學附中報名人數(shù)也超過了200人。
清華附中的小顧在班里名列前茅,他主動申請了“先修課”,老師根據(jù)他的平時成績,并綜合評價了他的學習能力后,決定給他這個機會。授課的周老師說:“這些孩子對新知識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超出了我的預想。”
更出人意料的是,此舉隨之引來了部分家長的質疑:CAP項目到底會不會加重學生負擔?王殿軍對此明確表態(tài):“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主動選擇這些課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對他們來說,肯定不是一種負擔?!?/p>
期待: 學分認證在推進
課程如何開展?不少試點中學還在進一步探索中。
目前,一些大學先修課由部分大學老師擔任,他們將根據(jù)學生們的反饋信息,探索哪些大學內容可以“下放”至先修課堂,并承擔編寫課程教材的任務。例如,清華附中的微觀經(jīng)濟學并不在此次全國推廣的三門課程之列,該校老師正在收集學生們的反饋信息,用于該門課程教材的編寫。
但是,承擔先修課教學任務的主體仍是高中老師。對此,秦春華建議,對于那些現(xiàn)在還不具備條件的中學,相關高??梢蕴峁┫鄳慕處熍嘤柡驼n程指導,幫助他們順利完成課程開設工作。事實上,2014年暑假,200多名來自試點中學的老師,已經(jīng)接受了該項目課程研究與教學管理辦公室組織的培訓,第二批教師培訓計劃也即將展開。
相較于發(fā)展了70多年,已經(jīng)門類齊全、系統(tǒng)完備的美國大學先修課程,中國的大學先修課顯然還在“襁褓”中。接下來,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世界上40多個國家近3600所大學承認美國高中先修課(AP)的學分。也就是說,學生獲得了高中先修課的學分后,在大學里可以不再學習該課程。而目前,國內沒有任何一所大學明確表示將對中國大學先修課進行學分認證。據(jù)稱,已有一些知名高校正在關注該項目的進展情況,如果進展順利,學分的認證工作只是“時間問題”。
此外,楊念魯強調,該課程并不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服務,它只是社會團體發(fā)起和引導的、只針對特定學生的個性化教育服務。由于包括課程研發(fā)、教材編寫、師資準備等環(huán)節(jié),整個系統(tǒng)的運行需要成本,該課程將來可能會考慮收費。
當然,對于學業(yè)優(yōu)秀卻家境貧寒的孩子,“一切皆有可能”。據(jù)悉,該項目會通過設立獎學金等方式,幫助有能力、有需求的寒門學子。此外,中國大學先修課的網(wǎng)絡課程系統(tǒng)正在籌建當中。
王殿軍說:“我們只是剛剛起步。但是,如果僅僅因為害怕被質疑,我們不去做,不敢去實施這個項目,而耽誤了那些優(yōu)秀孩子的成長,就是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的失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