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甜甜?劉玉芳
摘 要:在充分理解PBL模式內涵的基礎上,將其運用到高職“商務英語翻譯技巧”課程的教學中,嘗試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進行改革,探索改進教學的有效途徑,從而提高學生翻譯能力、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關鍵詞:PBL;商務英語翻譯;應用
1 PBL與高職商務英語翻譯
1.1 什么是PBL
PBL,全稱為“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問題的學習,也稱作問題式學習,最早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醫(yī)學教育,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chuàng)。與傳統(tǒng)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是,它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tǒng)教學中強調的以教師講授為主;PBL將學習與更大的任務或問題掛鉤,使學習者投入到問題中;它通過設計真實的任務,把學習放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PBL教學法的精髓在于發(fā)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2 高職商務英語翻譯
新形勢下,國際經濟和貿易持續(xù)發(fā)展,商務英語翻譯能力作為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活動的一項必備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商務英語翻譯技巧”課程內容豐富,融翻譯技能和商務知識為一體,它不僅僅注重學生的語言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還強調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語言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只有通過大量的翻譯實踐,從中歸納出相關的翻譯技巧和經驗,才能實現(xiàn)能力的提高。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較弱、自信心不足,心理成熟總體水平偏低,本科院校偏重于理論的翻譯教學顯然不適合高職學生。因此,有必要不斷探索適合高職學生的教學模式。在PBL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引導學生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而問題是學生在其未來的就業(yè)崗位上可能遇到的“真實世界”的問題;學習過程中注重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承擔學習的責任;每一個問題完成和每個課程單元結束時要進行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
2 PBL在高職《商務英語翻譯技巧》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基于上述研究,筆者對所在院校商務英語專業(yè)2012級82名學生實施了為期一年的研究,研究過程如下:
2.1 準備階段
為增強研究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在2012級商務英語專業(yè)7個班中,抽取基礎成績較好和基礎成績較差的兩個班級作為研究對象。將各班學生分組,4—5人一組,建立小組信息檔案,為后面的研究做好準備。
2.2 教學過程
真正做到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答疑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問題討論、情景模擬、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貫穿始終,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不再按照傳統(tǒng)的“詞、句、段、章”的翻譯編排教學內容,而是基于國際經濟和貿易活動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務重新設計教學內容,具體單元包括:名片翻譯、企業(yè)簡介翻譯、產品介紹翻譯、企業(yè)網(wǎng)站翻譯、廣告翻譯、商標翻譯、合同與協(xié)議翻譯等。每個課程單元開始前,教師以問題的形式下達學習任務書,學生按學習任務書的要求,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利用圖書館和網(wǎng)絡等資源,提前搜集相關信息或材料并完成相關熱身練習。課上,教師以問題導入相關單元的教學,學生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展示課前熱身練習成果;教師針對教學實際,不斷提出有效的合理問題,引導學生自然過度到各個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通過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句型和習慣用語,逐步拓展相關商務知識和翻譯知識,掌握并靈活運用各種翻譯方法和技巧,實現(xiàn)預期學習目標。課后,鼓勵學生參加翻譯技巧、翻譯競賽、學校翻譯協(xié)會活動、交易會、招商會的翻譯活動,為企業(yè)提供翻譯服務等,在檢驗學習效果、強化實踐能力的同時,為社會提供技術服務。
2.3 考核指標
注重過程考核,不再以“一張試卷定成績”;關注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關注學生小組合作能力的考核,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考核;將教師評價、小組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相結合。
2.4 實踐成效
學期末,對受測兩個班級學生進行了書面測試、問卷調查和訪談,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新教學模式的實踐效果。書面測試結果顯示,實施新教學模式的班級及格率和優(yōu)秀率分別為75.58%、15.76%,而常規(guī)教學班級及格率和優(yōu)秀率分別為69.13%和11.28%。問卷調查主要關注四個方面:(1)主觀上是否接受新的教學模式(82.5%的學生認為新的教學模式增加了學習的興趣;85%的學生認為新的教學模式使自己愿意在學習上投入更多的時間。);(2)使用新的教學模式,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93.2%);(3)使用新的教學模式,翻譯能力是否有所提高(92.9%);(4)使用新的教學模式,自學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是否有所提高(94.6%)。訪談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表示了對新的教學模式的贊同,認為個人的學習信心和興趣較學期初有了很大的不同;新的教學模式帶來更多的學習內容,大量的翻譯實踐提高了翻譯能力,問題啟發(fā)增強了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組成員相互督促、相互競爭,小組之間相互幫助、相互競爭,增強了團隊意識;教師過程考核、小組成員之間互相打分等雖然帶來了學習壓力,但也增強了學習的動力,幫助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網(wǎng)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能力得到提高;學習成果課堂PPT展示,電腦操作能力和公眾面前英文演講的能力都得以提高。
2.5 存在的問題
部分學生固守原有的教學模式。很多學生從一開始學習英語,所接觸的英語學習都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因此,在他們面對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時,對教師保持慣性依賴,對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什么事情感到困惑,且缺乏有效的學習策略。此外,考核過程中某些細節(jié)不盡如人意。與傳統(tǒng)考核方式相比,新的評價模式有其科學、合理的一面,但需要承認的是,評價內容、評價指標、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在給教師帶來巨大工作量的同時,也帶來了其他問題,比如: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容易考核,如何考核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紀律、團隊合作,并將其量化?如何處理“學生互相打分時互相包庇,不能反映真實水平”等問題?
3 結語
實踐證明,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翻譯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綜合素質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PBL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對高職院校同類課程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雖然由于研究者經驗、研究水平的限制以及其他一些客觀原因使得有些研究不夠深入,研究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這也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機。
參考文獻
[1] 李立,杜潔敏. 大學英語分科教學背景下學術英語PBL教學模式研究[J]. 外語教學,2014.05(55-58).
[2] 支永碧. PBL在中國外語教育中的應用——意義、困境與出路[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07(33-37).
[3] 張玉翠. PBL模式在英語口譯教學中的應用[J]. 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