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恩猛+王宣承+謝淑慧
【摘 要】文章分析了最低工資的提高對居民工資性收入的影響,并以杭州為例利用城鄉(xiāng)混合數據實證檢驗了最低工資對城鄉(xiāng)居民工資性收入的影響,結果顯示最低工資對城鄉(xiāng)居民收入的提高都有促進作用,但是對城鎮(zhèn)居民的影響要小于對農村居民的影響,所以用最低工資制度是縮小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有效工具之一。
【關鍵詞】最低工資;工資性收入;城鄉(xiāng)收入差距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貧富差距問題日趨顯著,其中城鄉(xiāng)差距尤為嚴重。近年來,政府多次在提出要利用最低工資等制度縮小城鄉(xiāng)貧富差距。最低工資制度的保護對象主要是低收入群體,實施目的則是為了維護勞動者取得勞動報酬的合法權益,保障勞動者個人及其家庭成員的基本生活,使其脫離貧困或提高生活水平。
關于最低工資對收入影響的研究成果很多,按其側重點不同可以分為對收入水平的影響和對收入分布(差距)的影響。對收入水平的影響,Aaronson, Agarwal,French(2012)研究發(fā)現了最低工資的上漲會帶動家庭收入以及消費的上漲。Sen等(2010)研究發(fā)現最低工資的提高會造成更多的貧困。Neumark 和Wascher(2002)認為最低工資對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影響,會增加一部分人的收入,也會減少一部分人的收入。
綜上所述,最低工資對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的影響并不統一,這和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數據、模型等都有關系。本文把研究重點放在受最低工資影響最大的工資性收入上,先分析最低工資對其可能的影響,然后以杭州為例,利用城鄉(xiāng)混合數據構建模型,檢驗最低工資對工資性收入的影響及其在城鄉(xiāng)間的差異。結果顯示最低工資對城鄉(xiāng)居民收入的提高都有促進作用,但是對城鎮(zhèn)居民的影響要小于對農村居民的影響。
二、最低工資制度對工資性收入的影響分析
在最低工資覆蓋部門工作且只能獲得最低工資的人員,他們的工資性收入直接受最低工資調整的影響。因為城鎮(zhèn)居民人均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占比重較大,又因為在低收入務工者中,農村居民占比又較大,所以最低工資收入的提高對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影響應該較大,對城鎮(zhèn)居民工資性收入影響較小,進而對城鄉(xiāng)工資性收入的差距應該是減小的。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最低工資的提高對工資性收入的影響從理論上不能確定,對城鄉(xiāng)工資性收入的差距應該是有減小的作用。下面我們利用城鄉(xiāng)混合時間序列數據構建計量模型來確定最低工資對工資性收入的影響,檢驗最低工資是否可以減小城鄉(xiāng)工資性收入的差距。
三、實證分析——以杭州為例
1.杭州最低工資制度的實施現狀
從杭州市歷年最低工資水平看,最低工資的調整在2002年以前為兩年一次,之后幾乎是一年一次,2008,2009兩年因為金融危機對浙江經濟影響較大,沒有作相應的調整,2012年也未調整。杭州市最低工資水平在浙江省是最高等級的(浙江省最低工資水平分為四個等級,根據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浙江省11個地區(qū)各有不同的等級),在全國來看也是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
2.變量選擇與數據處理
因變量我們選擇城鎮(zhèn)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和農村人均工資性收入。
我們認為影響收入的主要因素(自變量)有:
(1)人均GDP(gdp),反映一個地區(qū)的經濟發(fā)達程度,是收入提高的主要源動力(羅小蘭2011)。杭州沒有專門統計農村的人均GDP,但由于杭州地區(qū)民營經濟發(fā)達,所以我們可以用全市人均GDP來代替。
(2)地區(qū)實施的最低工資(mw),是政府對勞動力市場價格的一種干預,作為增加收入的一個補充。
(3)是否存在用工荒(D2)。一個地區(qū) “用工荒”的出現不僅減少了生產中勞動力的供給,而且會減少該地區(qū)的消費需求。從短期看,用工荒的出現,迫使企業(yè)提高工資來招攬勞動力。但從長期看,用工荒的存在不利于生產。所以用工荒會間接影響居民工資性收入。
(4)負擔系數(bc),是家庭平均人數除以家庭平均勞動力人數,反映地區(qū)的勞動力結構,一般情況下,bc越大越不利于人均工資性收入的增加。
3.數據處理
為剔除價格因素,我們用市區(qū)CPI調整城鎮(zhèn)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和城鎮(zhèn)最低工資。因為杭州沒有單獨統計農村相關價格指數,我們用浙江省農村CPI 代替,調整農村人均純收入和農村最低工資。實際人均GDP用人均GDP指數折算。本文所有數據均來源于1995-2013年《杭州統計年鑒》和《浙江統計年鑒》。
4.模型選擇
為檢驗最低工資對工資性收入的影響及其在城鄉(xiāng)的差異,我們將城鎮(zhèn)和農村各變量的時間序列數據合并。設定虛擬變量D1(D1=1表示城鎮(zhèn),D1=0表示農村)。為檢驗最低工資對工資性收入影響的城鄉(xiāng)差異我們還放入了D1和最低工資的交叉項。模型設定如下:
這里我們討論最低工資變量的內生性問題。一般理論認為,最低工資的制定是需要參考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或消費,所以我們設定的模型可能因為收入和最低工資存在雙向因果關系而導致內生性問題。但是已有研究成果顯示,我國各省市的最低工資標準存在標準偏低、制定過程不科學等問題,所以我們認為最低工資不是內生性變量。
5.模型的估計與檢驗
對合并后的除虛擬變量外的所有變量進行ADF單位根檢驗與協整檢驗,發(fā)現變量都是一階單整的,但是用E-G法檢驗出四個變量間存在協整關系,所以直接回歸不會產生偽回歸。樣本回歸方程為:
(-5.92)(9.42) (3.18) (5.37) (-1.70) (-2.40) (-2.38)endprint
其中,()內是t統計量。另外,為檢驗影響的城鄉(xiāng)差異,我們對β2+β5=0進行Wald檢驗,原假設H0:β2+β5=0;備擇假設H1:β2+β5>0;結果顯示χ2統計量對應的p=0.0317,如果顯著性水平取0.05,則拒絕原假設,即β2+β5>0。
6.實證結果的經濟意義
由回歸結果可知,log(gdp)對工資性收入影響顯著,說明城鄉(xiāng)都分享到了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
表示“用工荒”的虛擬變量D2顯著小于零,說明浙江一帶的“用工荒”對杭州城鄉(xiāng)居民工資性收入有負的影響。驗證了我們前面提到的“用工荒”從長期看對工資性收入的影響是負的。
表示城鄉(xiāng)的虛擬變量D1系數顯著大于零,說明城鄉(xiāng)之間的差異也會對工資性收入有顯著影響,其它情況相同的條件下城鎮(zhèn)得到是工資性收入高于農村的。
bc的系數顯著小于零,說明bc越大,即家庭負擔越重,越不利于人均工資性收入的增加。
log(mw)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說明最低工資對城鄉(xiāng)工資性收入都有正影響,或者說最低工資的提高產生的失業(yè)等負效應總體來說較小,并未影響最低工資對工資性收入的正作用;而D1和log(mw)的交叉項是顯著為負的,而且β2+β5>0,根據虛擬變量的定義可知最低工資對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影響比對城鎮(zhèn)的大,這就驗證了前面我們的理論分析。
四、結論
文章分析了最低工資提高對城鄉(xiāng)居民工資性收入的影響,并以杭州為例,進行了實證檢驗,在控制住城鄉(xiāng)經濟發(fā)展水平、負擔系數、“用工荒”等變量后發(fā)現,最低工資的提高對杭州城鄉(xiāng)居民工資性收入都有正的影響,但是存在城鄉(xiāng)差異,即對提高城鎮(zhèn)居民收入的作用小于對農村居民的。因此,最低工資作為提高工資性收入、縮小城鄉(xiāng)貧富差距的工具是有效的。
參考文獻:
[1]賈鵬.最低工資標準提升的溢出效應[J].統計研究,2013
[2]孫中偉,舒玢玢.最低工資標準與農民工工資——基于珠三角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11
[3]羅小蘭.最低工資對農村貧困的影響:基于中國農民工的實證分析[J].經濟科學,2011
作者簡介:
劉恩猛,經濟學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勞動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王宣承,深圳福田區(qū)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經濟管理統計;謝淑慧,中國計量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工程系學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