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秀華
摘 要 大學生國家認同主要包括對祖國、道路、理論及制度等四個方面的認同,文章結合當前高校國家認同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提高高校國家認同教育有效性的措施。
關鍵詞 大學生 國家認同 國家認同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3.011
Thoughts on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Identity Education
LUO Xiuhua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bstract Students' national identity mainly includes four aspects of the motherland, roads, theory and system identification, such as identity, national identity exists with the current university educational problems, propos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national identit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identity; national identity education
1 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的主要內容
國家認同是指一個人確認自己屬于哪個國家,以及究竟這個國家是怎樣的一個國家的心理活動。①對當代大學生來說,國家認同是最重要的集體認同,它是指引著大學生成長的政治方向,是激發(fā)大學生成才的精神動力。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主要包括對祖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等四個方面認同的教育。
第一,祖國認同。祖國認同是隨著人出生時被賦予的公民身份而具備認同前提的,它是指一國公民對于自己所屬國家的認同,是一種將國家視為“己者”而非“他者”的感受。②大學生的祖國認同就是引導大學生形成“領土主權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度共識,自覺維護祖國的主權統(tǒng)一和領土完整;加強大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關注各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樹立“大民族觀”的理念;促進大學生對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大學生對自己祖國的認同,既是一種情感的歸屬需要,也是一種人文的、理性的認同。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xiàn)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勝利之路。③隨著我國社會的轉型,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大學生出現(xiàn)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內涵的理解片面化,對其前途認識不清等問題。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同能給大學生提供健康成長、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給他們提供續(xù)寫更加絢麗的青春詩篇的機會。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大學生起著一個風向標的作用。我國當代大學生,雖然有振興中華的強烈愿望,善學、勤思,勇于創(chuàng)新,但由于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對于現(xiàn)實社會問題的認識不清,容易走岔路。加強大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認同,讓大學生充分自覺用先進的理論武裝自己,形成高度的理論自覺和自信,指導自己的人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第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認同。制度認同是測量政治是否穩(wěn)定的一個核心指標。④由于全球化和社會轉型的影響,我國大學生的社會主義制度認同面臨西化、形式化、邊緣化、教條化等錯誤的傾向。加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幫助大學生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是關系國家發(fā)展全局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和目標。
2 提高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有效性的措施
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之才,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主要力量,他們對國家認同與否,關系到中國未來的建設和發(fā)展。然而目前我國有些高校及其教育者在國家認同教育方面存在著一些誤區(qū),比如說對我國當前的基本國情和國家認同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教育理念不到位;過于重視概念、內涵等理論性知識的傳授,往往以書面成績?yōu)榭疾闃藴?重歷史輕現(xiàn)實,重國內輕國家,重成就輕問題;仍采用灌輸、說教等教育方法;學校、社會、家庭三種教育資源的互動性和配合度不高等。這些做法忽視了對大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意志的鍛煉以及行為的養(yǎng)成,也沒有考慮到大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不能很好地體現(xiàn)當代大學生價值的選擇,也不能與時代特征、社會要求結合起來,極易導致大學生對國家認知、情感和行為的發(fā)展出現(xiàn)不協(xié)調以及矛盾的情況,導致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缺乏有效性。因此,為了促進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有效性的提高,有必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2.1 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為主導,充分發(fā)揮隱性課程的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每個大學生必須要學習的課程,也是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的重要途徑。思想政治理論是我國思想政治觀念、社會道德規(guī)范、科學價值觀等的概括、濃縮和升華,開設這門課是專門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養(yǎng),它規(guī)定了教學的內容、時數(shù)、考評的方法,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結合時代特征,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國家認同教育,使國家認同教育正規(guī)化、制度化。
當然,如果這些理論知識強調得過多,就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在培養(yǎng)大學生國家認同的過程中,要善于運用潛移默化的教育方法,充分發(fā)揮隱性課程的教育作用,將知識的灌輸和情感的滲透結合起來,實現(xiàn)國家認同教育的目標。比如,通過參觀和欣賞國家的偉大建設、各種紀念館、豐富多彩的文學及藝術成果來加強大學生對國家的情感教育,提高對國家的認同。
2.2 加強校園網(wǎng)絡建設,為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創(chuàng)造平臺
隨著全球化時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人們對互聯(lián)網(wǎng)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據(jù)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中心(NCNIC)公布的第34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我國網(wǎng)民數(shù)量達6.32億,較2013年底增加1442萬人,其中上網(wǎng)場所中在學校上網(wǎng)的達13.8%,而網(wǎng)民中大專及以上學歷占總上網(wǎng)人數(shù)的20.6%,⑤由此可見互聯(lián)網(wǎng)對大學生的影響廣泛而深遠。因此,高校要有一種“陣地意識”,及時占領互聯(lián)網(wǎng)陣地,加強校園網(wǎng)絡建設,培養(yǎng)大學生的國家認同。為了避免虛假信息和惡意謠言的散布,學校應該及時地掌握網(wǎng)絡上的實況報道,提高事件的透明度,并做好正確的引導;為了使大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學習政治理論和知識,增強政治情感和意志,提高政治參與能力,學校應該利用網(wǎng)絡幫助學生了解政府決策的過程,通過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政治活動,以增強對政府、對國家的認同。
2.3 促進教師隊伍建設,為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提供正確指導
教師是一個國家不可或缺的職業(yè),他們不斷為國家的建設和發(fā)展輸送棟梁之才,是國家未來的希望。當前想要提高大學生的國家認同,亟需需建立一支穩(wěn)定且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不斷促進學校的發(fā)展。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的作用,增強大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是直接為培養(yǎng)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而設計的課程,對培養(yǎng)合格的大學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傳播者,是黨的意識形態(tài)的宣傳者。他們的理論素質、教學水平、科研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成效,關系到大學生能否形成正確的國家認同。
為了提高理論課教師的理論素質、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高校應該積極鼓勵教師下到基層,參加社會實踐和調研,提高他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對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集中培訓,使教師熟練掌握和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促進教學現(xiàn)代化;選拔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開展學術會議,給予經(jīng)費補貼和獎勵,給來自不同高校的教師提供交流的機會。建立一支理論素質高、教學水平高和科研能力強的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對大學生國家認同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2)發(fā)揮輔導員的指導作用,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輔導員是大學生工作的骨干力量之一,是班級體的管理者和組織者,對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日常生活全面負責,對大學生起著指引、指導和協(xié)調的作用。輔導員主要負責在大學生的思想上、學習上、工作上和生活提供指導與幫助。在每天的朝夕相處中,學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模仿和學習輔導員,因此,輔導員要發(fā)揮好榜樣示范的作用。輔導員要幫助和指導大學生明確自己的成才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信仰;要在學生學習中遇到困惑與難題的時候主動提供幫助;還要注意協(xié)調本班內部同學之間的各種關系,并加強本班與其他班級的交流與合作,幫助大學生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輔導員要抓住大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學生建立起亦師亦友的關系,為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努力。
2.4 優(yōu)化校園文化環(huán)境建設,為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營造氛圍
良好的校園文化有利于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個性,施展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高校要重視校園文化環(huán)境對大學生國家認同的教育作用,加大對文化環(huán)境經(jīng)費的投入,優(yōu)化校園文化建設,使大學生能時刻感受到來自學校的關心、愛護與理解,并能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自覺接受教育,提高公平參與的意識。同時學校應重視社團、學生會等學生組織的作用,為大學生搭建交流的平臺,利用同輩群體幫助學生加深對國家的認同。不過,為了防止社會上落后的、不健康的思想以學生社團為媒介而影響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選擇,高校需要對學生會和社團加強引導和監(jiān)管,鼓勵并支持大學生成立并組建相關社團,討論國際國內政治問題,積極引導他們把對時事政治的熱情轉化成建設國家的激情,加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團、學生會等組織的團代會、學代會,提高大學生政治參與的意識和能力,在此過程中使大學生加強對國家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國家認同。
此外,也要注意完善家庭—學?!鐣拥慕逃J?,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互銜接,形成良好的國家認同教育的氛圍;并努力發(fā)揮大學生自身的主體性作用,鼓勵大學生學習關于國家認同的知識,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并把國家認同的精神內化為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增強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的有效性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注釋
①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M].臺灣:揚智文化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1998:12.
② 杜曉蘭.大學生國家認同研究[D].浙江:浙江大學博士論文,2014.
③ 郭建寧.改革開放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J].中共珠海市委黨校珠海市行政學院學報,2009(2):5-9.
④ 秦國民.政治穩(wěn)定視角下制度認同的建構[J].河南社會科學,2010(1):112-114.
⑤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中心(NCNIC).第34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