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軍 ,黃志英 ,劉穎明 ,雷瓊
(1、撫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西 撫州344000;2、贛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西 贛州341000)
鋁元素可在人體內儲存并導致慢性中毒,并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生殖遺傳系統(tǒng)、骨骼系統(tǒng)產生毒性作用[1,2]。國外對鋁及其帶來的危害非常重視,早在1989年WHO和FAO就把鋁列為食品污染物質,并制定嚴格的控制標準,2007年JECFA第67次會議對鋁的PTWI重新進行評定,修改為 1.0mg/(kg·bw)[3]。
我國對食物中的鋁元素危害性的認識及關注程度嚴重不足,導致鋁及含鋁制劑在食品中廣泛使用,給人們身體健康帶來巨大的潛在的危害。為及時掌握和了解我省食品中鋁含量的基本數據,分布情況,鋁污染的主要來源、污染途徑和易被污染的食品類別,我們對食品中的鋁元素進行監(jiān)測分析。
1.1 樣品來源 采用多級分層抽樣,第一層抽取監(jiān)測地點,第二層抽取零售點,第三層抽取各類食品。抽取以撫州市區(qū)為中心周邊縣市超市、農貿市場、專賣店、個體攤點及小作坊等銷售食品,共計706 件份[4]。
1.2 檢測方法
1.2.1 儀器與試劑 千分之一電子天平 (PB 303-S型,美國MeTTLER TeLEDO公司)、可見分光光度計(721-100型,上海第三分析儀器廠)、箱形電阻爐(SX-4-10型,浙江嘉興市電爐廠);快速混均器(XK96-B型,姜堰市新康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鋁標準溶液(1mg/ml,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1.2.2 樣品處理 面制食品等干性樣品于105°C干燥2h后粉碎稱樣;含水量較高的樣品,則用濾紙吸干物表水漬后碾碎取樣。用天平稱取1g~2g試樣食品于坩堝中,用小火碳化至無煙,再放入馬弗爐用550°C溫度灰化至完全,用5%硫酸溶液洗至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到刻度,混勻后備用[5]。
1.2.3 樣品測定 采用鉻天青S分光光度法測定。吸取定容后的消化樣液1.0ml,放入25ml比色管中,加濃度為1%的硫酸溶液 1ml,添加水至10ml,向各管分別加入1滴對硝基酚乙醇液,搖勻后添加氨水到變成淺黃色后,加硝酸使黃色消失,再滴0.1ml。加3.0ml鉻天青S,搖勻后加1.0ml乳化劑(0P)溶液,加 2.0ml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3.0ml乙二胺-鹽酸緩沖液,用水定至25ml,搖勻,靜置30min后,調節(jié)波長至620nm,使用1cm比色杯進行測定。
1.3 評價標準 食品中的鋁含量合格判定標準參照《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1》,鋁殘留量≤100mg/Kg(以鋁計),判定為合格[6-8]。
此次一共采集了706份食品,根據食品的加工工藝(性狀)的不同時及食品成份的不同進行分類,將食品分為11大類,分別為油炸食品(油條、油餅)、焙烤食品(蛋糕、面包)、膨化食品、涼粉、豆制品(豆皮、腐竹)、淀粉制品(粉絲、粉皮)、海蟄絲、發(fā)酵面制品(包子、饅頭)、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果泥、蔬菜泥、肉泥)、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乳基食品)。分類的檢測結果,見表1。
表1 根據食品的加工工藝及成份不同進行分類的鋁檢測結果
2.1 根據食品生產加工過程含鋁添加劑使用情況分類檢測結果及分析 將此次采集了706份食品,參照GB2760-2011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將食品分為允許使用添加含鋁添加劑、非法使用含鋁添加劑及未使用含鋁添加劑三大類。檢測結果見表2。
表2 加工中含鋁添加劑的不同使用情況分類的鋁檢測結果
表2顯示:加工過程中使用含鋁添加劑樣品檢測出鋁檢出率71.35%,不合格率21.08%,檢測均值為155.64mg/Kg。加工過程中非法使用含鋁添加劑的樣品中鋁檢出率42.52%,不格率16.82%,檢測均值為63.87mg/Kg。加工過程中禁止使用含鋁添加劑樣品鋁檢出率21.50%,不合格率0.33%。
2.2 根據食品的包裝形式分類的檢測結果 此次一共采集了706份食品,根據食品的包裝形式分為散裝食品和定型包裝食品兩大類,其鋁含量的檢測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包裝形式食品的檢測結果
表3顯示:檢測的706份食品樣品中,散裝食品為303份,定型包裝食品404份。散裝食品中鋁檢出率為55.8%,不合格率為16.8%。定型包裝食品中鋁檢出率為66.6%,不合格率為5.7%。見表3。
2.3 根據散裝食品包裝標識分類結果 散裝食品當中,三無(無生產廠名廠址、生產日期及生產合格證)食品的食品占散裝食品總數的60.1%,標識齊全的食品僅占到39.9%。見表4。
表4 根據散裝食品包裝標識分類的結果
2.4根據散裝食品包裝標識是否齊全的分類結果281三無食品樣品中檢測出含鋁樣品88份,檢出率48.35%,檢出不合格樣品31份,不合格率17.03%,樣品均值為67.35mg/Kg。121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食品樣品中檢測出含鋁樣品48份,檢出率39.67%,檢出不合格樣品11份,不合格率9.09%,樣品均值為39.70mg/Kg。見表5。
表5 根據散裝食品包裝標識是否齊全分類的檢測結果
3.1 檢測結果顯示11類食品中有8大類食品中存在鋁含量超標情況,檢測的樣本中檢測出含鋁樣品289份,檢出率40.9%,不合格樣品74份,不合格率10.5%。從監(jiān)測結果看出,鋁污染的比較嚴重的食品還主要是面制品,這與其它研究報道相符合[9,10]。除了面制品外,粉絲、涼粉及海墊絲等食品鋁污染情況也非常嚴重,尤其海墊絲不合格率高達75%,檢測出的鋁含量均值高達1003.6mg/Kg,達國家限量標準10倍以上。檢測結果顯示,食品中鋁污染情況在我省仍然非常嚴重。也說明人們對鋁危害性的認識不夠,防范意識有待加強。應加大宣傳力度,使廣大市民了解鋁對人體的危害,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并自覺抵制含鋁高的食品[11]。
3.2 檢測結果顯示 鋁超標比較嚴重的食品多為加工過程使用了添加含鋁添加的食品,充分證明含鋁添加劑的使用是造成我省食品鋁污染的主要途徑,這與國內其它調查結果相一致[12-16],因此禁止含鋁添加添加劑在食品中的使用是杜絕鋁污染的一個有力措施。建議食品安全監(jiān)管部門加強對食品添加劑的管理,對食品生產企業(yè)嚴格管理,從源頭上嚴格把關[17]。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jiān)管總局、糧食等5部門于2014年5月14日發(fā)布關于調整含鋁食品添加劑使用規(guī)定的公告 (2014年第8號),規(guī)定:自2014年7月1日起,禁止將酸性磷酸鋁鈉、硅鋁酸鈉和辛烯基琥珀酸鋁淀粉用于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和使用,膨化食品生產中不得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小麥粉及其制品(除油炸面制品、面糊(如用于魚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外)生產中不得使用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這為我國減少食品中鋁污染提供有力法規(guī)保障。
3.3 檢測結果顯示,散裝食品中鋁不合格率要遠遠高于定型包裝食品,在散裝食品中示三無產品占到散裝食品的60%,表明我省食品監(jiān)管體系存在巨大漏洞,缺乏對個體及小型食品生產企業(yè)(作坊)的進行有效監(jiān)督管理,監(jiān)督管理體系不健全。
3.4 檢測結果顯示,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谷類罐裝食品、嬰幼兒奶粉三大類嬰兒、幼兒食品中鋁檢出率達為20%以上,鋁含量中位數分布范圍在17.3~27.2 mg/Kg,檢測的均值為6.5mg/Kg,與鋁限量國家標準(≤100mg/Kg)相差很遠,但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中仍然檢測出鋁超標樣品,提醒我們要關注嬰幼兒食品中鋁污染情況。按WHO和FAO在2007年規(guī)定的食品中鋁每人每周安全攝入量(PTWI)為 1 mg/Kg.BW 標準[3],對一個人體重 5Kg的嬰兒進行暴露量評估,其一周的鋁攝入量不能超過5mg[17]。以本次監(jiān)測的嬰幼兒食品檢測均值6.5mg/Kg計算,按每天食用150g奶粉,則一星期攝入的鋁量為6.8mg,超過PTWI標準。此外兒童對鋁元素更加敏感[18,19],由此產生的危害性也更大,應制定更加嚴格的嬰幼兒食品中鋁含量限量標準。但目前國內對嬰兒、幼兒食品及配方食品中鋁含量限值未有相關標準[20],使嬰兒、幼兒食品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研究結果提示我們應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國外先進標準技術,盡快制定出適應嬰幼兒食品安全的鋁安全標準,以保障嬰幼兒食品安全需要[21,22]。
[1]張萬起,徐格晟,黃國偉,等.鋁對兔神經系統(tǒng)的亞慢性毒作用研究[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1994,28(3):158-161.
[2]龐潔.鋁對人體的毒性及相關食品安全問題研究進展[J].內科,2011,6(5):471-473.
[3]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Safety evaluationof certain food additives[J].WHO food additives series,2007,58(2):119-208.
[4]何軍,劉勝華,王霞,等.撫州市學齡兒童尿碘監(jiān)測結果及分析[J].實驗室與檢驗醫(yī)學,2010,28(4):415.
[5]GB/T5009.182-2003面制食品中鋁的測定[S].2003.
[6]GB15203-2003面制食品中鋁限量衛(wèi)生標準[S].2003.
[7]GB2760-2011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S].2011.
[8]《實驗與檢驗醫(yī)學》編輯部.實驗與檢驗醫(yī)學計量使用與統(tǒng)計學要求[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4,32(3):226-226.
[9]李建,張秋平.蘇州市場部分食品品種鋁含量的調查[J].中國食品衛(wèi)生雜志,2006,18(5):440.
[10]何福德,陸鵬,姚創(chuàng)飛,等.市售面點中鋁殘留量的調查[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6,16(9):1113-1114.
[11]方亞敏,邱韻磊,路剛.上海市食品中鋁污染情況分析[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6,13(3):62-64.
[12]彭柟,李曉輝,王瑤,等.成都市面制食品中鋁含量及人群暴露量[J].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13,29(11):972-975.
[13]王林,蘇德昭,王永芳,等.中國居民每日攝鋁量及面制食品中鋁限量衛(wèi)生標準研究[J].中國食品衛(wèi)生雜志,1996,8(2):1-5.
[14]方亞敏,邱歆磊,路剛.上海市食品中鋁污染情況分析[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6,13(3):62-64.
[15]李澤國,延巖.面制食品中鋁的測定及監(jiān)測與污染狀況分析[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8,18(10):2064-2065.
[16]梁浩,王舟,潘柳波.深圳市2007-2008年市售面制食品中鋁污染狀況[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0,17(3):502-503.
[17]李福成,叢旭滋.自然條件下鋁危害兒童健康和身體素質的研究現狀[J].中華醫(yī)學網絡雜志,2006,3(7):164-172.
[18]黃閩燕,鐘小伶,沈利明.杭州市三類面制品中鋁含量的調查分析[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0,20(4):890-891.
[19]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tǒng)計局.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現狀 [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2004,14(11):8-11.
[20]GB 10767-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S].2010.
[21]趙學良,呂建莉,莫秀芬,等.不同嬰兒食品鋁含量的測定[J].白求恩醫(yī)科大學,1995,21(6):599-601.
[22]張磊,高俊全.中國與一些發(fā)達國家膳食有害元素攝入狀況比較[J].衛(wèi)生研究,2003,32(3):268-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