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錦華,羅建輝,楊國清,盧楷華,許潔明
(花都區(qū)新華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廣東 廣 州510800)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感染所致急性傳染性疾病,多見于嬰幼兒,患兒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以及手足口等部位皰疹,部分患者可發(fā)生無菌性腦膜炎、肺水腫、心肌炎以及呼吸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而致死[1,2]。引發(fā)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種類較多,主要有腸道病毒71型 (EV71)以及柯薩奇病毒A16型(COA16)兩種類型。其中,EV71感染是導致手足口病患兒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3]。早期檢測EV71感染、盡早診斷、隔離和食療是改善臨床預后的關鍵。ELISA法檢查具有可操作性強、快速、準確等優(yōu)點,在實驗室血清病毒抗體檢測中應用廣泛[4]。本研究分析了EV71 IgM抗體檢測對于手足口病早期診斷的價值,以為臨床工作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41例,均符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2年版)》[5]中關于手足口病的診斷標準,均經(jīng)臨床檢查確診。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齡在6個月~10歲之間,平均為(2.5±0.9)歲;患兒均具有出疹及發(fā)熱等癥狀,患兒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所有患兒均在入院后第1~6d每日清晨采集空腹未抗凝外周靜脈血2ml以及第6d咽拭子標本。血液標本經(jīng)離心分離以后,置于-80℃條件下保存,用ELISA法進行EV71 IgM抗體檢測;咽拭子標本采用Real time RT-PCR檢測特異性核酸和EV通用型核酸。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計算兩組陽性率,采用四格表進行資料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經(jīng)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分析,以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經(jīng)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IgM抗體陽性率統(tǒng)計 本組患兒入院后第1d表現(xiàn)出抗體轉(zhuǎn)陽,陽性率為56.1%(23/41),入院第2d累計陽性率為58.5%(24/41),入院第4d累計陽性率為78.0%(32/41),入院第5d累計陽性率為92.7%(38/41),入院第6d累積陽性率為92.7%(38/41)。患兒入院后抗體累計轉(zhuǎn)陽率呈逐漸升高的趨勢,并在發(fā)病第5d達到最高水平,第6d趨于平衡。
2.2 穩(wěn)定期EV71 IgM抗體與核酸陽性率比較ELISA檢測的EV71 IgM抗體陽性率累計為92.7%(38/41),而Real time RT-PCR檢測EV71的特異性核酸陽性率僅為73.2%(30/41),前者顯著高于后者(χ2=4.136,P<0.05),詳見表 1。
表1 Real time RT-PCR檢測EV71特異性核酸與ELISA法檢測EV71 IgM抗體比較(例)
2.3 Real time RT-PCR檢測EV通用型核酸與ELISA法檢測 EV 71 IgM抗體比較 Real time RT-PCR檢測EV通用型核酸陽性率與ELISA法檢測EV 71 IgM抗體陽性率依次為78.0%(32/41)和92.7%(38/41),兩組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465,P>0.05),詳見表 2。
表2 Real time RT-PCR檢測EV通用型核酸與ELISA法檢測EV 71 IgM抗體比較(例)
EV71是一種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感染后存在2~7d左右的潛伏期,感染初期具有針對該類型病毒的免疫能力,故存在一定的隱性感染率,加之EV71的感染性極強,能夠在短期內(nèi)引起大范圍流行,導致病情難以控制,給臨床診斷與治療造成了一定的困難[6,7]。早期檢查EV71感染情況,及早篩查出隱性EV71感染對于改善臨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傳統(tǒng)診斷手足口病的方法為分離和培養(yǎng)病毒,但操作較為繁瑣,且假陰性率較高,影響臨床診斷與治療。有學者[8]將EV71的VPI基因原核表達作為抗原進行EV71感染的診斷,結(jié)果顯示,以VPI蛋白作為目標檢測抗原,不僅能夠監(jiān)測EV71感染患兒急性血清IgM抗體,同時還可檢測到曾經(jīng)感染EV71患兒的血清中分布的IgG抗體,且其余COA16抗血清之間無交叉免疫反應[9]。但到目前為止,國內(nèi)尚缺乏針對人抗-EV71 VPI的高敏感性以及特異性檢測試劑盒。FQ-PCR檢測對于EV71感染具有較高的敏感性以及特異性,但需要應用較為昂貴的檢測儀器,且對于實驗室的條件要求比較高,臨床應用受到限制。實時逆轉(zhuǎn)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技術是目前臨床診斷EV71感染最為常用的方法之一,操作較為簡便,但具有較高的假陽性率以及假陰性率,對于臨床診斷與治療均具有一定的影響。應用ELISA法檢測血清EV71 IgM抗體對于現(xiàn)癥感染的檢查具有重要意義,且操作簡便,對于檢測設備的要求不高,適合在基層醫(yī)院推廣。
本研究應用ELISA法檢測了41例手足口病患兒的血清EV71 IgM抗體以及咽拭子中EV與EV71核酸陽性情況,自發(fā)病起6d內(nèi)進行監(jiān)測。研究結(jié)果顯示,患兒在發(fā)病首日即可檢出EV71 IgM抗體,且陽性率較高,隨著病情的進展,EV71 IgM抗體陽性率呈現(xiàn)快速增長趨勢,在發(fā)病第5d即已達到峰值。導致EV71 IgM抗體陽性檢出時間差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患兒個體差異,免疫功能差異致抗體產(chǎn)生的時間不同所致。結(jié)果顯示,應用ELISA檢測的EV71 IgM抗體陽性率累計達92.7%,相比于同期用Real time RT-PCR檢測EV71的特異性核酸陽性率73.2%顯著提高。提示采用ELISA法檢測EV71 IgM抗體對于手足口病的診斷具有更高的靈敏度以及準確性。此外,ELISA法操作較為簡便,通常4h左右即可獲得判讀結(jié)果,相比于PCR法更加節(jié)約成本以及人力,更具應用優(yōu)勢。
綜上所述,手足口病發(fā)病早期血清中即存在EV71 IgM抗體,應用ELISA法檢測血清EV71 IgM抗體對于手足口病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價值,且操作簡便、結(jié)果判讀快速、成本低廉,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1]杜陽光,楊晉川,晏嘉璐,等.血清中EV71型IgM抗體檢測對手足口病診斷的意義[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1,9(10):1574-1575.
[2]李金明,熊德琴,齊曉彤,等.實時熒光定量PCR在手足口病病原體檢測中的應用[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1,29(2):129-130.
[3]魏貫峰,周素華,胡強,等.腸道病毒71型和柯薩奇病毒A16型抗體篩查在手足口病中的應用及相關性 [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2,35(6):20-22.
[4]杜昆.不同方法檢測腸道病毒71型IgM抗體在手足口病診斷中的意義[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11(3):328-329.
[5]商新梅,商慧,周安仁,等.982例手足口病患者EV71-IgM抗體檢測結(jié)果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3,10(9):1169-1171.
[6]黃建國,吳立文,駱志輝,等.手足口病腸道病毒EV71和CoxA16感染的檢測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1,29(3):328-329.
[7]Zhang A,Zhang M,Zhang H,et al.Development of a dot-immunoenzyme filtration assay for the detection of enterovirus 71 antigen in human serum via immunoglobulin M[J].J Int Med Res,2012,40(3):1122-1129.
[8]Chen S,Yang Y,Yan X,et al.Influence of vitamin A status on the antiviral immunity of children with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J].Clin Nutr,2012,31(4):543-548.
[9]商新梅,商慧,周安仁,等.982例手足口病患者EV71-IgM抗體檢測結(jié)果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3,10(9):1169-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