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愷 王全林
不同手術入路治療食管癌賁門癌的效果比較
楊廣愷 王全林
目的 探討不同手術入路治療食管癌賁門癌的效果。方法 選擇280例食管癌賁門癌患者, 分析治療時患者手術入路方式及其并發(fā)癥。結果 156例左胸后外側入路, 34例(21.79%)并發(fā)癥;34例右后胸外側入路, 6例(17.65%)并發(fā)癥;60例胸腹部正中聯合入路, 4例(6.67%)并發(fā)癥;30例腹部正中入路, 10例(33.33%)并發(fā)癥。結論 按照患者具體情況合理選擇手術入路方式, 使得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下降, 增加手術治療效果。
手術入路;食管癌;賁門癌
食管癌賁門癌在臨床中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 有發(fā)生率及致死率越來越高趨勢, 主要采取手術治療方法, 手術入路存在多種選擇性[1]。本文選取280例食管癌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分析其不同手術入路方式及并發(fā)癥情況,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80例食管癌賁門癌患者, 其中男172例, 女108例, 年齡42~78歲, 平均年齡(61.2±5.7)歲。病變長度2.4~6.8 cm;病變位置食管上段60例, 食管中段108例, 食管下段112例;T3期136例, T4期144例;鱗癌216例, 腺鱗癌4例, 腺癌16例,腺棘癌24例, 惡性淋巴癌10例, 癌肉瘤10例。
1.2 方法 對患者實施治療過程中, 根據其實際情況分成不同組, 應用不同入路方式。左胸入路組患者在左胸后外側做一手術切口進行開胸治療, 經第6肋間完成食管游離處理,對胃體質胸腔實施頸胃吻合術、弓上吻合或弓下吻合處理;右胸入路組患者自右胸后外側進行切口開胸手術, 經第5肋間完成食管游離處理, 使得胃提高到胸腔予以頸胃吻合術或胸內吻合術治療;右胸、腹部正中、頸部入路組患者實施3個手術切口;上腹部正中入路組患者予以1個手術切口。患者在治療后根據入路方式觀察臨床治療效果及并發(fā)癥情況。
280例食管癌賁門癌患者經不同手術入路進行手術治療,見表1。患者術后出現不同程度并發(fā)癥, 經治療并發(fā)癥得到控制。見表2。
表1 280例食管癌賁門癌患者手術不同入路發(fā)生情況(n, %)
表2 280例食管癌賁門癌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n(%)]
食管癌賁門癌手術入路主要分為左胸后外側入路、胸腹部正中聯合入路、右后胸外側入路、腹部正中入路。經臨床研究發(fā)現, 對食管癌賁門癌患者實施手術治療時因手術入路存在不同而對治療效果也出現一定影響。
左胸后外側入路方式在手術時能夠完全顯現胸中段及以下存在的病變情況, 方便在胸腹兩腔進行操作并將病變切除,因為不會受到肝臟遮蓋, 極易通過膈肌切口, 實施胃部游離、消除胃左血管旁淋巴結, 通過食管床使得胃部提高到頸部予以吻合, 與正常生理結構具有相符性, 因此利于臨床愈合[2]。在吻合口瘺術完成后發(fā)生并發(fā)癥可加強頸部換藥, 經胃管實施鼻飼營養(yǎng), 大部分患者均可及時愈合, 此入路方式術后并發(fā)癥進行處理時無較高風險性, 處理簡便。頸部吻合時發(fā)現胸胃瘺幾率更高, 對于病情判斷及治療方式選取具有促進作用。此入路對主動脈弓右后方及上段處食管癌治療時, 腫塊游離存在困難, 完全切除率較低。
右胸徑路剖胸手術實施過程中較為常見切口有右胸后外側、腹部正中二切口及右胸、腹部正中、頸部三切口[3]。因為無主動脈弓進行遮擋, 能夠完全顯現病變、食管全長及其周圍組織, 對于器官及組織能夠良好游離, 完全清除頸、胸、腹各處淋巴結, 手術根治性較為理想, 因為膈肌無切口, 對呼吸功能造成的影響明顯降低。但此入路方法, 術后極易出現胃排空障礙, 此情況極易可能是因為右胸胃較易在幽門出產生成角的關系。
胸腹部正中聯合入路治療時與單純左胸切口相比較, 存在開腹、開胸優(yōu)勢, 由于暴露效果明顯, 對解剖及吻合均有促進作用。特別在實施賁門癌手術時, 可以廣泛切除腹腔受累組織及器官, 完成腹腔淋巴結及大網膜徹底清掃及完全切除, 對于腹腔多臟器聯合切除具有更高適用性。也有較多胸科醫(yī)生認為, 由于切口創(chuàng)傷比較大, 造成患者呼吸功能受到明顯影響, 導致患者術后無法及時恢復。在本文研究中此切口能夠用作賁門癌首選手術入路方式。單純上腹部正中切口入路通常只到食管下段, 而且對由于其他病變無法實施開胸治療患者也較為適用。術中不會對心、肺造成嚴重干擾, 創(chuàng)傷較小, 術后恢復有促進作用, 但是與腫瘤與上切緣距離較近, 對切除長度產生一定影響, 吻合過程操作難度存在一定上升現象[4]。
經研究可知, 156例左胸后外側入路中34例(21.79%)發(fā)生并發(fā)癥;34例右后胸外側入路中6例(17.65%)發(fā)生并發(fā)癥;60例胸腹部正中聯合入路中4例(6.67%)發(fā)生并發(fā)癥;30例腹部正中入路中10例(33.33%)發(fā)生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 對食管癌進行治療時, 需先熟練掌握不同手術入路的明確適應證, 然后按照患者病情實際情況, 選用適合患者的手術入路方式實施手術治療, 能夠增加手術成功率, 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 侯殿臣, 王曉斌, 周忠杰, 等.老年食管癌責門癌的外科治療.內蒙古醫(yī)學雜志, 2011, 10(12):99.
[2] 楊愷惟, 方冬, 李學松, 等.腹腔鏡下不同手術入路治療大體積腎癌的效果比較.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 2013, 7(21):9458.
[3] 張愛民, 張小翠, 張慶波.兩種吻合方式對食管癌術后抗反流效果的對比研究.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5(2): 210-211.
[4] 沈建良.經腹根治性全胃切除術治療老年賁門癌.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3, 22(10):136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5.053
2014-12-26]
462500 河南省舞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職工醫(yī)院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