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麗
葡萄糖酸鋅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腹瀉332例療效探討
熊麗
目的 觀察葡萄糖酸鋅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腹瀉的臨床效果。方法 664例小兒輪狀病毒腹瀉患兒,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332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治療,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葡萄糖酸鋅治療, 觀察兩組治療效果。結(jié)果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4.6%,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9%(P<0.05);實驗組總療程、止瀉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 葡萄糖酸鋅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腹瀉, 療效滿意, 療程短、見效快, 簡便易行,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小兒腹瀉;輪狀病毒;葡萄糖酸鋅
在兒童消化系統(tǒng)各類疾患中, 輪狀病毒腹瀉是較為常見的一種, 多發(fā)于秋冬季, 現(xiàn)階段尚未發(fā)現(xiàn)特效治療藥物及治療方法。以往臨床在慢性腹瀉治療中多以葡萄糖酸鋅為主要治療用藥[1], 但在急性腹瀉治療中關(guān)于葡萄糖酸鋅療效的研究案例相對較少。本文探討葡萄糖酸鋅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腹瀉的臨床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1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664例小兒輪狀病毒腹瀉患兒, 入選患兒均與輪狀病毒腹瀉診斷標準相符[2], 且大便輪狀病毒檢測結(jié)果均提示為陽性。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 每組332例。對照組男204例,女128例;年齡0.6個月~2.8歲, 平均年齡(0.9±0.2)歲;242例患兒大便次數(shù)<10次/d, 余90例患兒大便次數(shù)>10次/d;大便呈蛋花樣或者稀水樣, 未見膿血, 252例伴有輕度脫水, 57例伴有中度脫水, 23例為重度脫水;105例嘔吐, 35例伴有發(fā)熱癥狀;合并支氣管炎16例, 肺炎22例。實驗組男202例, 女130例;年齡0.5個月~3歲, 平均年齡(0.8±0.2)歲;240例患兒大便次數(shù)<10次/d, 余92例患兒大便次數(shù)>10次/d;大便呈蛋花樣或者稀水樣, 未見膿血, 255例伴有輕度脫水, 55例伴有中度脫水, 22例為重度脫水;107例嘔吐, 33例伴有發(fā)熱癥狀;合并支氣管炎14例, 肺炎20例。兩組患兒年齡、性別、臨床癥狀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①發(fā)病后接受抗病毒、止瀉藥、抗生素等藥物治療者;②依從性較差者;③對本次研究藥物服藥困難或過敏者;④昏迷、休克或無法進行療效評定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兒接受補液以糾正水電解質(zhì)代謝紊亂,同時給予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顆粒(媽咪愛, 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S20020037)及蒙脫石散(思密達, 天津博福-益普生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00690)對癥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葡萄糖酸鋅(哈藥集團制藥總廠, 國藥準字H10890024)治療,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及美國國家兒童基金委員會規(guī)定劑量為腹瀉患兒補充鋅元素[3], 其中年齡≥6個月者給藥劑量為20 mg/d;年齡<6個月者給藥劑量減半, 為10 mg/d。療程為10 d, 治療1個療程后統(tǒng)計兩組治療效果。
1.4 療效評定標準[4]①顯效:給藥72 h內(nèi)患兒臨床癥狀消失, 大便性狀及大便次數(shù)均恢復正常狀態(tài);②有效:給藥72 h內(nèi)患兒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 大便性狀及大便次數(shù)均有顯著改善;③無效:給藥72 h內(nèi)患兒臨床癥狀惡化或未見任何改善, 大便性狀及大便次數(shù)仍與治療前近似??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總療程及止瀉時間對比 實驗組總療程、止瀉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4.6%,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9%(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兒總療程及止瀉時間對比
表1 兩組患兒總療程及止瀉時間對比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例數(shù)總療程止瀉時間對照組332 7.22±1.68 4.51±2.09實驗組332 5.44±1.32a2.98±1.33a
表2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對于輪狀病毒腹瀉病例而言, 臨床認為其病機在于小腸黏膜直接受到輪狀病毒侵襲, 導致富含雙糖酶以及具有吸收功能的小腸微絨毛頂端遭到破壞, 表現(xiàn)為斑點狀病灶, 導致雙糖酶指數(shù)降低、活性減弱, 并造成吸收功能障礙, 腸腔內(nèi)由此滯留大量未完全消化的糖類以及未吸收腸液, 繼發(fā)微絨毛上皮細胞鈉轉(zhuǎn)運功能障礙以及腸液滲透壓升高[5], 出現(xiàn)大量水樣瀉。
本次研究在小兒輪狀病毒腹瀉病例治療中應用葡萄糖酸鋅, 取得了滿意效果。分析其治療作用機制如下:在人體正常發(fā)育過程中, 鋅是其中一種不可或缺的元素, 人體各部分器官中均有鋅元素存在, 同時鋅可促進人體生長發(fā)育, 參與多種酶合成, 并可促進創(chuàng)傷組織修復[6]。一旦機體處于缺鋅狀態(tài), 則會導致小腸角化不全以及黏膜增生, 同時肝臟無法合成維生素用于轉(zhuǎn)運蛋白, 導致維生素A無法從肝臟動員參與機體正?;顒? 機體維生素A含量下降, 引發(fā)機體屏障障礙。與此同時, 機體處于缺鋅狀態(tài)還會導致T細胞功能受損,進而造成細胞介導性免疫變化, 導致機體免疫功能弱化, 此種情況下消化道有較大幾率受到病菌侵犯。人體B細胞在鋅元素強烈刺激作用影響下, B細胞活性在誘導效果下產(chǎn)生免疫球蛋白。除此之外, 腸道內(nèi)部乳糜顆粒外膜構(gòu)成成分為類脂蛋白質(zhì)復合物, 一旦處于缺鋅狀態(tài)則會造成外膜合成障礙,引發(fā)脂肪吸收不良。鋅元素有利于保持上皮細胞膜穩(wěn)定, 并在體內(nèi)生化反應過程中有所參與, 可強化酶活性, 并且可發(fā)揮收斂效果, 改善水鈉吸收狀況, 而在Na-葡萄糖耦聯(lián)同樣可改善鈉的吸收情況[7]。
研究表明, 發(fā)展中國家通過補鋅可有效降低小兒腹瀉發(fā)病率, 據(jù)統(tǒng)計其降幅為18.00%。由此可見, 在急性發(fā)作期對腹瀉患兒進行補鋅治療可有效緩解疾病嚴重程度, 縮短腹瀉持續(xù)時間, 同時還可發(fā)揮預防腹瀉的效果, 為患兒提供了必須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這對于伴有營養(yǎng)不良癥狀的患兒具有更為積極的臨床意義。葡萄糖酸鋅屬于有機鋅的一種, 相比于無機鋅其最大優(yōu)點是不會對患兒胃腸道產(chǎn)生過度刺激。本研究中,實驗組患兒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 且藥物口服利用率相對較高[8]。同時該藥價格便宜, 用藥方便, 可作為小兒輪狀病毒腹瀉的首選用藥。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4.6%,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9%(P<0.05);實驗組總療程、止瀉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 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給予葡萄糖酸鋅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腹瀉, 止瀉效果更優(yōu), 療程更短, 見效更快。
綜上所述, 葡萄糖酸鋅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腹瀉, 療效滿意, 療程短、見效快, 簡便易行, 值得推廣應用。
[1] 兒瀉停顆粒臨床試驗協(xié)作組.兒瀉停顆粒治療小兒急性腹瀉病的多中心隨機平行對照臨床試驗.中華兒科雜志, 2013, 51(9): 670-675.
[2] 吳君.利巴韋林單用及聯(lián)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3, 19(18):323-325.
[3] 李道坤, 馮嬌梅, 李玉萍, 等.腹瀉Ⅰ號方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腹瀉60例.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3, 19(15):302-305.
[4] 焦富勇, 白濤敏, 藺婧, 等.小兒腹瀉病治療新進展.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1, 26(7):535-537.
[5] 崔宇紅.喜炎平利巴韋林聯(lián)合蒙脫石散保留灌腸治療小兒秋季腹瀉臨床療效觀察.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3, 42(19):1150-1151.
[6] 張曉芬, 劉曉紅.葡萄糖酸鋅片輔助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的療效.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2, 28(14):2433-2435.
[7] 于海芳, 紀福利, 李曉惠, 等.葡萄糖酸鋅聯(lián)合脂溶性維生素Ⅰ支持治療小兒遷延性腹瀉病療效觀察.河北醫(yī)學, 2014, 20(5):784-786.
[8] 周國珍, 壽淑平.葡萄糖酸鋅聯(lián)合熱毒寧注射液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的臨床療效.實用藥物與臨床, 2014, 17(1):116-118.
Investig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by zinc gluconate in the treatm en t of in fan tile rotavirus d iarrhea
Li.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Shanwei City People’s Hospital, Shanwei 516600, China
Ob 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by zinc gluconat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rotavirus diarrhea.M ethods A total of 664 children with infantile rotavirus diarrhea were random 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3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zinc gluconate for treatment.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 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4.6%, which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72.9%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shorter total treatment time and antidiarrheal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Zinc gluconate can provide satisfactory effect in treating infantile rotavirus diarrhea with short treatment course and quick effective time.It is easily operational,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fantile diarrhea; Rotavirus; Zinc gluconate
XIONG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5.025
2014-12-30]
516600 汕尾市人民醫(y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