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堅冰
摘 ?要:納撒尼爾·霍桑是美國著名的浪漫主義小說家,《紅字》是其杰出的代表作。小說中深刻揭示了生活在清教統(tǒng)治下的新英格蘭人們所面臨的社會危機。這種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異化導致了夫妻間、朋友間和愛人間關系的疏遠和扭曲,造成了人類道德準則的迷失。
關鍵詞:《紅字》;異化;社會危機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2-0-01
工業(yè)革命以后,人類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現(xiàn)代文明不斷發(fā)展的同時,人類開始破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自然生態(tài)災難。隨著人與自然關系的嚴重異化導致的自然生態(tài)危機,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不斷異化也引發(fā)了社會生態(tài)危機。社會危機主要表現(xiàn)在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道德準則的迷失。
納撒尼爾·霍桑是19世紀美國影響最大的浪漫主義小說家,《紅字》是其杰出的代表作?!都t字》自問世以來,受到評論界的廣泛關注,被公認為是一部杰作。小說中透過海斯特、丁梅斯代爾、齊林沃斯的故事,刻畫了他們之間畸形的社會關系,揭示了美國社會及其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嚴重的社會危機。
一、妻間關系的異化
人們在交往中,相互理解越來越少,人際關系出現(xiàn)扭曲,人與人之間出現(xiàn)了疏離,夫妻關系也難以逃脫。
海斯特的婚姻是不幸的。美麗端莊,性格堅強的海斯特本應該有一個充滿愛和激情的婚姻,可是,她卻嫁給了一個身體畸形,容貌衰老的齊林沃斯。小說中對他們的婚姻雖然沒有過多描述,但她們能夠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齊林沃斯是一個性格冷酷的人,他不懂愛和溫情,娶了年輕貌美的海斯特卻不知道珍惜,從而失去了她。海斯特本以為她的丈夫在海上遇難,其實他被印第安人擄走。兩年后,齊林沃斯?jié)摶孛绹?,他隱瞞了和海斯特之間的關系,沒有續(xù)寫以前的生活,而是選擇了背地里報復海斯特的情人—丁梅斯代爾。他的這種畸形心里沒有給海斯特帶來真情和溫暖,無疑會引起海斯特對他的憎恨。這種夫妻間關系的疏離和扭曲,不僅影響家庭關系的和睦,也影響社會的和諧。
二、朋友間關系的異化
隨著工業(yè)化的發(fā)展,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和發(fā)達的生產(chǎn)工具在人們的生活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漸成為人的生活的中心。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出現(xiàn)了疏離。在小說《紅字》中,朋友間關系也存在著異化,人與社會之間失去了情感。
齊林沃斯是個才智超眾、學識淵博的醫(yī)生。因而,他以醫(yī)生的身份接近身體每況愈下的丁梅斯代爾。齊林沃斯在初踏入這片清教徒的土地時,便選擇了丁梅斯代爾作為他的牧師,隨后成為丁梅斯代爾的顧問醫(yī)生。他們形影不離,一同外出散步,并深入交談,沒過多長時間,便同住一所房子??梢?,在局外人眼里,他們是知心好友。其實,齊林沃斯報仇的火焰早已燃燒,在丁梅斯代爾毫無防備的情況下,一步步地逼近了他的內(nèi)心,折磨著他的靈魂。齊林沃斯不顧一切道德準則地對丁梅斯代爾進行折磨,從而贏得快感,欣喜若狂,最終使自己處于孤獨的境地。在丁梅斯代爾坦白自己罪行死去之后,他也沒有精神支柱,絕望地離開了這個世界??梢钥闯觯R林沃斯以科學作為報復工具,以朋友的信任為報復手段,使這種人與人之間感情的疏遠達到何種程度。從廣義上講,霍桑任為極端科學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對整個人類都構(gòu)成威脅。
三、愛人間關系的異化
“技術(shù)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隨著人類愈益控制自然,個人似乎成為別人的奴隸或自身卑劣行為的奴隸”。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異化不止于此,在愛人間也存在異化?;羯T谛≌f《紅字》中揭示了這種危機,主要體現(xiàn)在人與人之間的自私、冷漠。
在齊林沃斯失聯(lián)的那兩年里,海斯特與青年牧師丁梅斯代爾相愛并生一女。在清教道德主義思想下,海斯特犯通奸罪被判刑,而且胸前要永遠帶著一個鮮紅的“A”字(A是英文通奸Adultery的第一個字母)。在海斯特被審問時,丁梅斯代爾沒能承認他與海斯特的通奸罪,可見他是一個虛偽的律師,把自己與所愛的人隔離開。人性的自私在丁梅斯代爾身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能忍心讓他心愛的人和女兒承受屈辱,在監(jiān)獄度過服刑期。丁梅斯代爾生活在欲愛不能的矛盾中,既不敢承認自己的罪孽,又厭惡自己的虛偽。作為人人崇拜的牧師,他無法敞開心扉向他人傾訴內(nèi)心的痛苦,因此他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里,與社會和他的愛人隔離,自己飽受煎熬與折磨。與此同時,海斯特卻想著從她丈夫齊林沃斯手中解救這個弱者??梢?,真正的愛情并不存在,唯一存在的是為達到自我滿足而需要的冷漠與罪惡。
四、結(jié)語
至此,我們可以看到,小說《紅字》中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關系嚴重異化,趨于冷漠、自私、疏遠。正是由于每個人內(nèi)心的善與惡,最終才會使他們與家人、朋友和愛人隔離開來。但是,每個人最終的懺悔與救贖,就是人們對異化的超越,使他們能夠被社會所容納。如:海斯特的慈悲善良,扶弱濟貧;丁梅斯代爾臨終前的懺悔以及齊林沃斯留給小珍珠的財產(chǎn)等。因此,只有保護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才能重新獲得生存的意義。只有平等對待我們的同伴,善待我們的同伴,我們的社會生態(tài)才能獲得平衡。
參考文獻:
[1]劉國清. 異化與超越:泰德·休斯詩歌中的生存之思[J]. 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6).
[2]納撒尼爾·霍桑. 紅字[M]. 姚乃強譯. 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
[3]劉純. 生態(tài)批評視角下解讀霍桑的《紅字》[J]. 語文建設,2012.
[4]孫建璐. 霍桑《紅字》被壓抑和扭曲的靈魂分析[J]. 青年作家,2015(4).
[5]王劍. 論《紅字》中的異化主題[J]. 創(chuàng)作與欣賞,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