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璟,鄭威,張卓,于潔
吉林省腫瘤醫(yī)院,吉林長春 130012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對乳腺癌的恐懼以及對糖尿病用藥依從性的煩躁,患者存有焦慮心理,焦慮的心理是患者的神經處于緊張狀態(tài),長時間的焦慮會使患者的內分泌失調并影響患者疾病的康復[1],理解患者焦慮的心理有其必要性,該研究通過對比研究,探討心理護理對患者緩解患者焦慮情緒的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該研究中對照組24例,年齡33~76歲,平均年齡(47.29±12.41)歲;病程2~16年,平均病程(4.99±3.21)年,入院前已確診為糖尿病患者15例,入院后經過檢查確診為糖尿病的患者9例;實施乳癌根治術14例,改良術10例。對照組患者24例,年齡32~76歲,平均年齡(46.93±11.43)歲;病程3~16年,平均病程(4.51±3.72)年,入院前已確診為糖尿病患者16例,入院后經過檢查確診為糖尿病的患者8例;實施乳癌根治術13例,改良術11例。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2012年制定的《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乳腺癌的診斷均經過術后病理檢查確診。該研究病例排除心、腎等器官具有嚴重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具有神經精神癥狀不能配合治療的患者,排除合并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排除具有精神障礙性疾病以及文化水平極低不能自行完成焦慮自測的患者[2]。
該研究將該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間的48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兩組患者均在入院時采用焦慮自測量表對患者的焦慮情況進行測評,每組24例,一組為對照組,采用整體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另一組為觀察組,在整體護理模式的基礎上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患者技能型心理干預。心理護理的方法如下:在患者入院時即幫助患者熟悉醫(yī)院的環(huán)境,并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在與患者溝通的時候要注意溝通的技巧,盡可能使溝通達到使患者了解疾病治療過程、熟悉醫(yī)療環(huán)境的同時,了解患者的心理問題;在溝通的過程中要注意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增加患者的對乳腺癌以及糖尿病的了解,對于行乳房切除術的患者要針對患者對形象改變難以接受的護理,并告知其對形象改變的彌補方法,幫助患者樹立重新面對生活的信心。同時,讓患者明白盡管糖尿病會影響患者乳腺癌手術的術后恢復,但是經過合理的運動與飲食控制,患者的血糖對疾病的影響不大,以減少患者對疾病的顧慮。此外,對患者進行護理操作的時候要動作輕柔、態(tài)度親切,增強患者的歸屬感,并可使用成功案例對患者進行心理暗示,以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在兩組患者出院之前再次對患者進行焦慮測評。
焦慮自評量表(SAS)分界值為50分,低于50分為正常,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重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3]。
該研究中的兩組患者身高、年齡、體重、病程上的差距應用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SPSS18.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并采用差方評價的方式對分析結果進行評價,評價結果顯示P<0.05(評價結果以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反之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所得到的數(shù)據(jù)使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分析評價,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該研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不同的護理模式,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焦慮水平較治療前改善的不明顯,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焦慮水平較治療之前明顯改善,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1所示。
通過對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我們發(fā)現(xiàn),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治療期間產生焦慮情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對疾病的擔憂:者幾乎是所有患者產生焦慮的原因,由于患者本身缺乏對疾病的了解,兒大多數(shù)患者在確診患有乳腺癌之前就已經有多年糖尿病史,對于長時間的服藥已經處于一種疲憊的狀態(tài),對醫(yī)護人員的治療與護理的依從性較低,而患者對于“乳腺癌”僅是“絕癥”,還有一部分患者是在手術之后進行化療的時候發(fā)現(xiàn)血糖情況異常,多數(shù)患者對化療并沒有正確的認識,夸大化療副作用,在化療的過程中出現(xiàn)血糖情況異常會使患者更加恐懼,所以,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會因自身疾病的干到恐懼,進而產生焦慮的心理。②對陌生環(huán)境的焦慮:由于大多數(shù)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兼顧家庭與事業(yè),所以,在生活中多比較繁忙,一般很少有時間將經歷放在不斷的探索新生事物上,因此,較缺乏熟悉新環(huán)境的能力,當患者被確診送入醫(yī)院之后,患者的生活模式發(fā)生了改變,醫(yī)院的環(huán)境相對于患者而言也會比較陌生,患者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有忙碌的僧或模式變得清閑,患者的適應能力又不是很強,所以,患者在住院期間會產生焦慮的心理。③對家庭穩(wěn)定性擔憂:由于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方案就是手術治療放化療,手術方式會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卻低估手術切除的范圍。乳房這一器官是女性主要性征之一,能體現(xiàn)女性曲線美,如果進行乳腺癌根治手術則會導致患者的身體的器官的缺失,進而對患者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即便是采取保乳手術的方式來對患者急性治療,患者也會擔心手術留下的切口以及術后的復發(fā)幾率。特別是年輕的患者,擔心手術之后對自身形象的影響,以及手術之后伴侶會對自身缺失介意,所以,患者會因此產生焦慮的心理。④對治療費用的擔憂: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方案多數(shù)是手術治療輔以放化療,在對患者的進行治療的時候,對患者進行診療與護理所需要的費用較大,手術與屬猴的放化療也同樣需要較多的費用,而大多數(shù)患者來自于普通家庭,家庭的俄經濟能力有限,而乳腺癌與糖尿病的的好發(fā)人群均是中年患者,這一年齡段的女性,大多在社會與家庭中扮演支柱的角色,且父母已經退出工作崗位,子女多在讀書,家庭的經濟負擔比較重,加上糖尿并需要長期用藥物控制,所以,患者會特別關注治療費用多少,進而產生焦慮的心理。⑤親人的擔憂:該類疾病的患者年齡段多處于中年時期,患者的本身由于母性的關系,會將父母、子女、配偶看的比自己還要重要,且這一年齡段的女性的子女多在讀書,還沒有長達成人,患者在住院期間會擔憂家人的生活情況,更有甚者會擔心自己去世之后情人的生活狀況,進而產生焦慮的心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焦慮水平變化(x-±s)
針對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所存在的心理問題,可以通過采用以下方式進行心理護理:①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在對糖尿病合并乳腺癌的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的時候要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且態(tài)度要和藹親切,使患者了解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只要及時正確的治療是可以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的。首先要使患者明確乳腺癌經過手術治療輔以放化療之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乃至10年生存率都是較高的,并可以使用成功病例向患者做心理暗示,以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同時,使患者了解在對乳腺癌急性治療的過程中血糖的控制方法,使患者技能保證疾病康復所需要的營養(yǎng),又不至于引發(fā)血糖水平大幅度波動,此外,要使患者了解良好的心態(tài)對治療疾病的重要性,例如,如果患者的過度緊張手術過程中會出現(xiàn)出血量增加的現(xiàn)象,而過度緊張會使機體的應急反應異常,進而手術的刺激會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不利于患者的疾病的治療。②幫助患者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對疾病的的擔憂應急對醫(yī)院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幾乎是患者的本能,糖尿病合并乳腺癌的患者也不例外,患者入院后會本能的對醫(yī)院單調的色調以及嚴肅的氛圍產生恐懼的心理,因此,在患者入院之后首先要待患者熟悉本病區(qū)的環(huán)境,以減少患者的對住院環(huán)境的陌生感,增加患者的歸屬感,同時,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操作的時候要注意與患者的交流,避免給患者留下“冷漠”、“嚴肅”的印象,以增加患者的對醫(yī)護人員的依從性,進而更好地配合治療與護理操作。③情感支持: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大多數(shù)處于中年時期,有較強的母性,以及對家庭的責任心,在平日的生活中會照顧家人的生活,而在患病之后會有“我真沒用”、“給家里人添麻煩了”等想法,因為如此,多數(shù)患者在患病之后有所需求的時候一般不會告訴家人,因此,在對該類患者進行護理的時候要同時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使家屬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進而可以給患者更多的情感支持,與患者共同面對疾病的困然。
綜上,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疾病的治療期間,患者由于對疾病的擔憂、對家庭經濟負擔的擔憂等會產生焦慮的心理,焦慮的心理會導致患者的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4],繼而使患者的血糖升高,繼而增加患者的感染的風險。通過對患者焦慮心理的護理可以減輕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對疾病積極的配合治療,促進疾病的良好轉歸。
[1] 王英.心理干預對圍手術期乳腺癌患者心理應激及Cor、IL-2影響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8.
[2] 周文紅,井月秋,張麗.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心理創(chuàng)傷的療效觀察[J].現(xiàn)代護理,2005(23):1970-1973.
[3] 胡德英,代藝,董英莉,等.綜合性心理干預對乳腺癌圍手術期病人心理狀況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6(35):3214-3216.
[4] 路智超.心理干預對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情緒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