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宮腔鏡下電切術與宮腔鏡下刮宮術治療異常子宮出血的效果比較研究
陳穎
目的 分析宮腔鏡下電切術與刮宮術治療異常子宮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 86例異常子宮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A、B兩組, 每組43例。A組行電切術, B組行刮宮術, 對比效果。結果 A組的總有效率為90.70%, B組為74.42%, A組的總有效率高于B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宮腔鏡下行電切術可以有效治療異常子宮出血, 可推廣應用。
異常子宮出血;刮宮術;電切術;宮腔鏡
異常子宮出血為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 臨床體征及癥狀具有多樣性的特點, 主要包括經期中的出血量異常、經期長度異常、經期規(guī)律異常及月經周期頻率異常等, 該病多發(f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女性, 屬于宮腔鏡婦科檢查中常見的適應證[1]。本文分析了宮腔鏡下電切術與刮宮術治療異常子宮出血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86例異常子宮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年齡17~52歲, 平均年齡(32.6±5.5)歲。所有入選對象均經臨床確診為異常子宮出血, 病程2個月~7年, 平均病程(2.7±1.9)年, 出血原因包括子宮內膜異常增生27例, 功血32例, 內膜息肉59例,子宮肌瘤31例, 部分患者合并兩種或兩種以上疾病。隨機分為A、B兩組, 每組43例。兩組出血原因、病程及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利用宮腔鏡實施手術治療, 手術均安排在月經3~7 d后進行, 對于出血不止的患者, 則明確病情后立即進行手術治療。A組為電切術, B組為刮宮術, 治療方法如下:A組術前12 h陰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200 μg或導尿管放置在宮頸管中, 以擴張宮口, 確保10號宮頸擴張儀器可以順利通過宮口。麻醉成功后在電視監(jiān)視下沖洗宮腔, 利用宮腔鏡觀察宮腔內部形態(tài)后確定切除方式與范圍, 包括切除部分子宮內膜、息肉、肌瘤等, 切除后進行電凝止血。術中將膨宮壓力保持在8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 灌流速度為250~350 ml/min;術中電極切割功率為70~80 W, 凝固功率為50~60 W。B組術中取截石位, 麻醉后常規(guī)消毒及鋪巾,完成上述操作后在陰道中置入窺陰器, 宮頸暴露后將宮腔鏡插入到宮腔當中。術中膨宮壓力及灌注速度與A組相同, 注入膨宮液的過程中對子宮壁、子宮角、子宮開口及宮底等部位進行檢查, 了解異常病變后行刮宮術。術后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 3個月后進行隨訪, 觀察臨床療效。
1.3 療效判定標準[2]如治療后子宮肌瘤及內膜息肉患者的月經周期基本恢復正常, 月經量明顯減少或恢復正常, 功血患者無月經、月經量明顯減少或月經周期基本恢復正常,則為治愈。如治療后子宮肌瘤及內膜息肉患者的月經量減少,功血患者的月經周期稍有縮短, 月經量減少, 則為有效。如治療后患者陰道出血量較多或持續(xù)流血, 肌瘤增大, 則為無效??傆行?(治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的總有效率為90.70%, B組為74.42%, A組的總有效率高于B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宮腔鏡融合了醫(yī)學領域最新的傳導技術、光源技術及成像技術, 在婦科宮內疾病及異常出血疾病的診斷、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3]。在宮腔鏡下行電切術能夠對子宮內膜形態(tài)及宮腔病變范圍、外觀、大小等進行細致觀察, 同時可在直視下刮宮, 有助于避免盲視刮宮所引起的并發(fā)癥, 如子宮穿孔等[4]。另一方面, 行刮宮術時可能會對子宮生理解剖結構造成一定的破壞, 在臨床中的使用范圍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研究采用了宮腔鏡對86例異常子宮出血患者進行治療, A組在宮腔鏡下行電切術治療, B組在宮腔鏡下行刮宮術治療, 結果證實A組的總有效率達到了90.70%, 而B組僅為74.42%。提示在治療異常子宮出血患者時采用電切術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刮宮術。在宮腔鏡的直視下利用電切刀將病灶切除的同時, 還可以通過熱效應對病灶組織產生破壞作用,使切除部位的組織纖維產生瘢痕化的趨勢, 有助于預防子宮內膜異常增生。如此一來, 就能夠明顯減少陰道出血量。此外,行電切術還能夠避免對子宮生理解剖結構造成影響, 有助于恢復子宮功能, 促使月經周期恢復正常, 有效治愈子宮異常出血[5]。本研究再次證實了上述觀點。
綜上所述, 在宮腔鏡下行電切術可以有效治療異常子宮出血, 應推廣使用。
[1] 中華醫(y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婦科內分泌學組.子異常子宮出血診斷與治療指南.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4, 49(11):801-806.
[2] 孟煒, 祖菲亞, 丁巖.B超結合宮腔鏡在無癥狀絕經后婦女子宮內膜病變中的診斷價值.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19): 4327-4328.
[3] 馮苗, 李素春, 吳穗妹, 等.三維陰道超聲檢查和宮腔鏡子宮中隔切除術在不孕癥中的應用.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2, 28(12): 1039-1042.
[4] 韓紅敬, 劉媛琴, 關菁, 等.子宮動脈栓塞聯(lián)合宮腔鏡治療剖宮產瘢痕妊娠42例臨床分析.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 2012, 13(6):405-408.
[5] 劉木彪, 侯桂玉, 何援利, 等.宮腔鏡下宮頸錐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術后及遠期療效觀察.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2, 32(5):687-69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4.056
2015-03-19]
361100 廈門第三醫(y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