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惠敏
分級心理護理在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及睡眠質量中的作用
白惠敏
目的 對分級心理護理模式在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和睡眠質量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方法 90例實施治療的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5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分級心理護理,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 對照組總有效率71.1%, 觀察組為91.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分級心理護理, 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分級心理護理;心力衰竭;生活質量;睡眠質量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確診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90例, 其中男46例, 女4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45例, 男21例, 女24例;對照組45例, 男25例, 女2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 1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 其中包括飲食護理、活動能力護理、皮膚護理、健康教育、用藥護理以及出院指導等。
1.2. 2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分級心理護理,具體辦法如下。
1.2. 2. 1 心理分級 在患者臨床護理前, 對其實施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估, SCL-90包括對患者的軀體化情況、人際關系、焦慮、敵對、偏執(zhí)、恐懼、強迫癥情況以及精神病情況分析, 其中共分成90個項目, 各項目得分分成1 ~5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低;另外還要對其實施匹茲堡睡眠指數量表評估, 對患者睡眠質量進行評估, 自我評價和護理打分, 總分21分, 分數越高患者的睡眠質量也就越差。依照患者的評估結果對其進行心理分級, 其中患者SCL-90平均得分>3.5分, 并且得分2分之上因子>7個, 匹茲堡睡眠指數得分>15分, 則為一級心理;SCL-90平均得分在2~3.5分, 并且得分2分之上因子為2~7個, 匹茲堡睡眠指數得分在7~15分, 則為二級心理;SCL-90平均得分<2分, 并且各因子得分均<2分, 匹茲堡睡眠指數得分<7分, 則為三級心理。依照患者心理分級實施不同心理護理。
1.2. 2. 2 分級心理護理 三級心理患者首先要和患者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 并對其實施常規(guī)心理護理, 其中包括將相關疾病信息如實告知, 并與患者家屬構建良好關系, 共同配合緩解患者不良情緒, 同時針對個別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施針對性護理;二級心理患者則在三級心理護理基礎上實施, 并對患者心理情況實施動態(tài)評估, 根據患者具體不良情緒和睡眠質量實施個性化心理護理, 每天和患者進行30 min以上的溝通交流, 及時掌握患者心理變化, 并提供相應的心理疏導,引導患者放松治療;一級心理患者則是在二級心理患者基礎上實施, 同時還必須和患者保持密切溝通, 積極引導患者對自身疾病有一個正確認識, 針對性實施心理護理, 如果有必要的話可以請專業(yè)心理人員進行會診, 改善患者不良情緒。
1.3 療效評價標準 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 心功能得到顯著改善, 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心功能有所改善,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沒有消失甚至有加重趨勢, 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并對患者護理前后SCL-90量表得分以及匹茲堡睡眠得分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71.1%, 觀察組為91.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
心理情況在心力衰竭患者臨床治療中具有重要影響作用,因此良好的心理能夠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改善[2]。因此在心力衰竭患者臨床護理中, 不但要對其實施良好的臨床治療, 同時也要強化相應的心理干預, 避免心理不良因素對患者疾病治療產生影響, 同時心理護理作為患者臨床治療中的一項重要護理項目, 其直接對患者情緒具有影響[3]。只有一個積極良好的疾病治療心理, 才有助于患者治療和轉歸, 因此心理護理在心力衰竭患者臨床治療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在本次患者臨床研究中, 采用分級心理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進行護理, 由其臨床研究結果和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71.1%相比, 觀察組患者的91.1%明顯偏高(P<0.05)??梢悦黠@的看出分級心理護理的應用, 對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 對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分級心理護理, 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并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以及睡眠質量, 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 屈亞新, 周作玲, 唐立榮, 等.分階段心理護理應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研究.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0, 26(18): 3432-3434.
[2] 王玲玲, 楊蘭菊, 張秀華.心理護理干預對心力衰竭患者療效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 2010, 16(7):65-67.
[3] 劉媛媛, 高群, 張雋.心理療法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醫(yī)學綜述, 2013, 19(8):1505-150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190心力衰竭作為臨床常見慢性疾病, 患者經常反復住院,因而導致其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 影響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因此必須要對其實施相應的心理護理[1]。其中分級心理護理針對患者不同心理情況實施不同護理措施, 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緒, 本文則以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實施治療的90例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 分析分級心理護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并報告如下。
2015-02-11]
453000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專家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