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利偉
椎間孔鏡在脫出型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治療效果分析
韓利偉
目的 探討椎間孔鏡在脫出型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治療效果。 方法 21例脫出型椎間盤突出癥患者, 均為單發(fā), 采用本院的椎間孔手術系統(tǒng)進行治療。采用日本骨科協(xié)會評分法(JOA)、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法(VAS)和疼痛功能指數(shù)評分對患者術前和術后疼痛及恢復情況進行評定。 結果 21例患者經(jīng)椎間孔鏡下治療, 手術均順利成功, 平均手術時間為60 min(最長和最短手術時間分別為75 min和45 min)。21例患者術后腰腿痛癥狀均得到顯著減輕。本組患者術后1周、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和術后12個月的JOA評分、VAS評分、疼痛功能指數(shù)評分分別和術前比較評分,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椎間孔鏡在脫出型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治療效果顯著, 改善患者疼痛癥狀顯著, 值得借鑒。
椎間盤突出癥;脫出型;椎間孔鏡
隨著內窺鏡技術發(fā)展和在臨床疾病中的應用范圍擴大,椎間孔鏡在椎間盤切除術術中應用情況不斷增多。椎間孔鏡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方面應用也不斷增加, 在椎間孔鏡下可對脫出的椎間盤組織進行切除, 緩解患者臨床癥狀, 臨床效果顯著[1]。本文選擇本院收治的脫出型椎間盤突出癥患者, 觀察椎間孔鏡下的臨床治療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間收治的21例脫出型椎間盤突出癥患者, 均為單發(fā), 患者有劇烈的腰痛同時向一側下肢發(fā)生發(fā)射性疼痛, 其中男11例, 女10例,年齡最小22歲, 最大74歲, <30歲患者2例, 30~60歲患者4例, >60歲患者15例。其中病變部位:腰4和腰5間隙共6例、腰5和骶1間隙共14例、腰3和腰4間隙1例。同時排除腰椎管狹窄患者、脊柱滑脫患者、脊柱合并有感染病變患者、脊柱合并有腫瘤患者、脊柱結核患者、單純的腰椎間盤退變患者、合并嚴重肝腎肺心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患者、合并有嚴重出血或脊柱部位外傷患者。
1.2 方法 采用本院的椎間孔下手術系統(tǒng), 所選患者側臥位, 局部麻醉成功后, 在中線旁開12~14 cm, 在小關節(jié)突外沿插入定位針, 枕芯拔出后置入導向針。對椎間盤進行常規(guī)的造影, 對變性的髓核組織采用亞甲藍進行染色, 在擴孔鉆下對小關節(jié)突進行磨削, 把外套針移去, 把工作套管沿著纖維環(huán)的表明放置于椎管的前方。置入椎間孔鏡, 采用專門的髓核鉗把染色的髓核組織或突出到纖維環(huán)外面的以及游離到椎
管內的髓核組織進行摘除, 在椎間盤內觀察纖維環(huán)發(fā)生破裂的具體情況, 對髓核進行消融處理, 對纖維環(huán)進行纖維環(huán)熱成形。在鏡下, 觀察患者的神經(jīng)根情況, 觀察患者的硬膜囊情況, 顯示有隨著心跳而出現(xiàn)的搏動, 提示減壓成功。再次采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和清心, 把殘存的髓核組織碎片等進行清理, 把工作套管退到關節(jié)突外, 應用明膠海綿。
1.3 觀察指標 采用日本骨科協(xié)會評分法(JOA)、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法(VAS)和疼痛功能指數(shù)評分對本組患者術前和術后疼痛及恢復情況進行評定, 觀察本組患者術前、術后1周、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和術后12個月的評分情況。其中JOA法總分為29分, VAS評分總分為10分、疼痛功能指數(shù)評分法總分為50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選的21例患者均在椎間孔鏡下治療, 手術均順利成功, 平均手術時間為60 min(最長和最短手術時間分別為75 min和45 min)。21例患者術后腰腿痛癥狀均得到顯著減輕。本組患者術后1周、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和術后12個月的JOA評分、VAS評分、疼痛功能指數(shù)評分分別和術前評分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1例患者不同時間的JOA評分、VAS評分、疼痛功能指數(shù)評分比較( -x±s, 分)
椎間盤鏡在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中已經(jīng)開始應用, 其中側后路經(jīng)皮椎間孔鏡對患者的椎間盤髓核摘除在臨床應用較多, 由椎間盤外向內依次切除突出椎間盤組織的椎間孔下手術操作過程中能夠進入患者的硬膜囊前方, 可在直視下對患者的脫出或游離的髓核組織進行摘除, 并可以對椎間盤內的腔隙情況進行探查, 通過纖維環(huán)裂隙能夠觀察到肉芽組織和髓核組織, 并結合相關的特殊器械對其進行摘除或對其進行消融處理[2,3]。在椎間盤鏡下手術過程中, 給予生理鹽水進行灌洗, 有助于沖出椎間盤內的代謝產(chǎn)物, 這些毒性代謝產(chǎn)物能夠對周期神經(jīng)產(chǎn)生刺激作用。本文結果顯示, 采用椎間盤鏡治療后患者術后1周、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和術后12個月的JOA評分、VAS評分、疼痛功能指數(shù)評分分別和術前評分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說明椎間孔鏡在脫出型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治療效果顯著, 改善患者疼痛癥狀顯著, 這樣椎間孔鏡的優(yōu)勢分不開的, 椎間孔鏡術中創(chuàng)傷小, 手術時間短, 能夠在直視下進出徹底清除, 術后并發(fā)癥少, 術后椎管和神經(jīng)的粘連發(fā)生率低, 且術后患者恢復快[4]。
[1] 羅磊, 柏光澤, 羅江洪.應用側后路椎間孔鏡治療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實用骨科雜志, 2013, 14(12):1057-1060.
[2] 孫根文, 塔依爾·阿不都哈德爾.經(jīng)皮椎間孔鏡技術治療腰椎病變的研究進展.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4, 4(5):422-425.
[3] 胡德新, 鄭琦, 朱博, 等.經(jīng)皮椎間孔鏡下選擇性減壓治療老年性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分析.中國骨傷, 2014, 11(3):194-198.
[4] 史凡祺, 張為, 馮碩, 等.經(jīng)皮椎間孔鏡TESSYS技術治療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4, 8(8):621-62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9.048
2014-11-20]
473000 河南省南陽市南陽南石醫(yī)院脊柱關節(ji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