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艷
心肌橋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研究
王紅艷
目的 研究心肌橋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方法 回顧性分析2890例冠狀動脈造影檢出的259例心肌橋患者的冠狀動脈造影結(jié)果。根據(jù)冠狀動脈造影結(jié)果是否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分為不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橋組(單純心肌橋組)122例和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橋組136例。對比兩組患者的心血管危險因素。結(jié)果 2890例冠狀動脈造影檢出心肌橋259例, 心肌橋檢出率8.96%。男性心肌橋檢出率為4.46%, 女性心肌橋檢出率為4.50%, 男女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258例為前降支肌橋。單純心肌橋組與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橋組患者性別、肥胖、高血壓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橋組高齡、吸煙史、高血脂、高血糖、家族史是其危險因素;與單純心肌橋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結(jié)論 冠狀動脈心肌橋好發(fā)于前降支, 高齡、吸煙、家族史、高血脂、高血糖與冠狀動脈心肌橋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有關(guān);而性別、肥胖、高血壓與心肌橋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關(guān)系不顯著。
心肌橋;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心肌橋是一種常見的解剖學(xué)變異, 隨著冠狀動脈造影技術(shù)的廣泛開展, 臨床上心肌橋的檢出率逐漸增加, 人們對心肌橋的認識和理解逐漸深入。通常情況下冠狀動脈及主要分支行走于心外膜下的脂肪組織中, 當冠狀動脈的某一節(jié)段走行于心肌內(nèi), 這段血管稱為壁冠狀動脈, 而覆蓋在壁冠狀動脈表面的這段心肌纖維束稱為心肌橋。1960年, Postesmann和Wig首先描述了活體血管造影下的肌橋, 主要通過血管造影中看到“收縮期狹窄擠奶效應(yīng)”來辨認[1,2]。本文通過回顧性研究, 分析心肌橋發(fā)生率、部位及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CAS)時危險因素的比較,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4月~2013年12月本院行冠狀動脈造影患者2890例, 男2025例, 女865例。共檢出心肌橋259例, 男129例, 女130例, 年齡32~85歲, 平均年齡(58.8±7.9)歲。
1.2 檢查方法 冠狀動脈造影采用共用導(dǎo)管法。心肌橋診斷:在冠狀動脈造影中, 應(yīng)該至少存在一個投照體位下出現(xiàn)冠狀動脈中某一段在心臟舒張期內(nèi)徑為正常, 收縮期卻發(fā)生管腔的狹窄。舒張期血管無論管腔還是血流情況均較收縮期有所恢復(fù), 呈現(xiàn)出“擠奶現(xiàn)象”。病變可疑時, 視血壓情況冠狀動脈內(nèi)注射硝酸甘油100~200 μg以排除冠狀動脈痙攣, 同時可增加心肌橋受壓程度, 易于顯現(xiàn)心肌橋[3]。
1.3 分組 依據(jù)冠狀動脈造影結(jié)果是否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將心肌橋患者分成兩組:單純心肌橋組122例, 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橋組136例。單純心肌橋: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證實僅存在心肌橋, 而冠狀動脈無粥樣硬化或僅不光滑。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證實冠狀動脈主要分支血管內(nèi)粥樣硬化病變狹窄程度≥30%。統(tǒng)計分析兩組患者的肌橋部位及年齡、性別、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吸煙、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家族史等心血管危險因素。
1.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運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進行多因素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一般情況 2890例冠狀動脈造影患者, 檢出心肌橋259例, 檢出率8.96%;男129例, 女130例。男性心肌橋檢出率為4.46%, 女性心肌橋檢出率為4.50%。男女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258例心肌橋發(fā)生于前降支近中段或遠段, 發(fā)生于回旋支中段1例, 為單發(fā)心肌橋。單純心肌橋組中, 男86例, 女36例, 平均年齡(54.95±8.20)歲, >65歲老年人43例(35.2%);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橋組中, 男98例, 女38例, 平均年齡(62.25±10.05)歲, >65歲老年人63例(46.3%), 兩組性別比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單純心肌橋組年齡偏小, 而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橋組>65歲老年人多, 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2.2 單純心肌橋組與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橋組危險因素比較結(jié)果見表1。
表1 兩組危險因素比較[n(%)]
目前心肌橋已被認為與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猝死有關(guān)。因心肌橋收縮期壁冠狀動脈受壓迫, 而且一直持續(xù)到舒張期,所以會出現(xiàn)心絞痛癥狀及心電圖的改變, 特別是情緒激動或運動時。正常冠狀動脈儲備常大于3.0, 而心肌橋存在時冠狀動脈儲備??山抵?.0~2.2。心肌橋檢出率的差異也與樣本量的大小和入選人群不同及檢查方法有關(guān), 冠狀動脈造影對心肌橋的檢出率為0.5% ~33.0%[4]。
本研究顯示, 冠狀動脈造影心肌橋檢出率為8.96%, 心肌橋多位于前降支, 與國內(nèi)報道一致[5]。心肌橋壁冠狀動脈的收縮期狹窄可能是心肌橋近端冠狀動脈狹窄的影響因素之一。國內(nèi)學(xué)者鄭志敏等曾設(shè)計了心肌橋模型, 證實了Noble分級越高, 血管內(nèi)局部高速分流所致的壁面切應(yīng)力越大, 使動脈內(nèi)皮滲透性越大, 冠狀動脈受損程度越重, 內(nèi)皮細胞從基膜上脫落, 血小板聚集于裸露的基膜, 從而導(dǎo)致硬化斑塊甚至血栓形成。心肌橋的存在導(dǎo)致了局部血流動力學(xué)的改變,同時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狀動脈舒張儲備功能損害, 這種改變?yōu)閯用}粥樣硬化的其他危險因素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礎(chǔ)。病理研究已證實, 心肌橋近端冠狀動脈內(nèi)皮細胞多呈扁平狀或多邊形, 表面呈蟲蝕樣缺損, 容易發(fā)生動脈硬化。心肌橋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易化了其他危險因素導(dǎo)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過程[6]。
另本組資料提示, 單純心肌橋組平均年齡小于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橋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而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橋組>65歲老年人明顯多于單純心肌橋組, 因此, 老年是心肌橋合并冠狀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7]。年齡、吸煙、高血脂、糖尿病、家族史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本研究提示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橋組患者吸煙率、高血脂、糖尿病、家族史比率均明顯高于單純心肌橋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但兩組肥胖和高血壓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心肌橋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金標準, 特別對于心肌橋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了解與心肌橋的關(guān)系可能更具有臨床意義。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抗血小板及他汀類藥物應(yīng)用已具有足夠的循證醫(yī)學(xué)證據(jù), 心肌橋及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橋患者亦應(yīng)積極給予抗血小板及他汀類藥物治療。
[1] Li JJ.Is myocardial bridging abridge connecting to cardiovasculare events? Chin Med J, 2010, 123(7):964-968.
[2] Takamura K, Fujmoto S, Nanjo S , et al.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yocardial bridge in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ction by multe 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Circ J, 2011, 75(3):642-648.
[3] 劉利軍, 張愛萍, 潘文麒.壁冠狀動脈心肌橋的造影和臨床分析.內(nèi)科理論與實踐, 2009, 4(1):44.
[4] Qian JY, Zhang F, Dong M, et al.Prevalence andcharacteristic of myocardisl bridging in coronary angiogram data from consecutives 5525 patients.Chin Med J, 2009, 122(6):632-635.
[5] 鄧根群, 汪浩.96例冠狀動脈心肌橋患者臨床特征及治療體會.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2011, 9(5):367-369.
[6] Kim SS, Jeong MH, Kim HK, et al.Long term clincial course of patients with isolate myocardial bridge.Circ J, 2010, 74(3):538-543.
[7] 張萍, 黨群, 李永健, 等.心肌橋與心血管危險因素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關(guān)系研究.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0, 18(2): 108-11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5.030
2014-10-24]
459000 河南省濟源市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