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海 朱鋒 艾訓平 吳祖超 單毅華 黃生炫 陳智勇
顱腦外傷后顱骨缺損合并腦積水早期行顱骨修補及腦室腹腔分流術效果分析
張建海 朱鋒 艾訓平 吳祖超 單毅華 黃生炫 陳智勇
目的 觀察顱腦外傷后顱骨缺損合并腦積水早期行顱骨修補及腦室腹腔分流術的臨床效果。方.46例顱腦外傷后顱骨缺損合并腦積水患者, 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各23例。試驗組采用早期(2個月內)腦室腹腔分流聯(lián)合顱骨修補術, 對照組分期進行手術, 分析比較兩組療效。結果 治療6個月后進行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 試驗組神經(jīng)功能障礙好轉有效率82.6%, 其中56.5%恢復良好.26.1%輕度殘疾.13.0%重度殘疾.4.3%植物生存, 無一例死亡。對照組神經(jīng)功能障礙好轉有效率69.6%, 其中30.4% 恢復良好.39.1%輕度殘疾.13.0%重度殘疾.13.0%植物生存.4.3%死亡。試驗組神經(jīng)功能障礙好轉率較對照組高,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顱腦外傷后顱骨缺損的患者,出現(xiàn)腦積水后早期同時行顱骨修補及腦室腹腔分流臨床預后效果好, 并發(fā)癥減少, 值得臨床推廣。
顱腦外傷;早期;顱骨修補;腦室腹腔分流;效果分析
由于交通事故以及工傷事故日益增多, 導致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呈逐年增多的趨勢, 并已成為大多數(shù)地區(qū)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常見的損傷類型[1]。早期減壓是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但是并發(fā)癥多, 預后不良, 顱骨缺損合并腦積水是神經(jīng)外科常見并發(fā)癥。本文通過回顧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治療的顱腦外傷出現(xiàn)顱骨缺損以及腦積水的患者46 例, 對其中23例患者進行早期顱骨修補及腦室腹腔分流的臨床效果進行總結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入院的46例顱腦外傷后顱骨缺損合并腦積水的患者。患者入院時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3~5分10例.6~8分28例.9~12.8例。將其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各23例。試驗組中女6例,男17例;年齡18~60歲, 平均年齡(32.8±12.3)歲。對照組中女5例, 男18例;年齡19~62歲, 平均年齡(33.6±10.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行頭部 CT檢查, 并行開顱減壓手術, 術后均及時做好頭部 CT復查。對照組患者先進行腦室腹腔分流術.3~6個月后行顱骨修補治療。試驗組早期(2個月內)同時進行顱骨修補及腦室腹腔分流;比較兩組患者的預后情況。
1.3 療效評定標準[2]對本次研究范圍內的患者, 手術治療6個月后, 根據(jù)GOS評分標準對所有患者進行預后評估。預后效果分為恢復良好(恢復正常生活, 盡管有輕度缺陷)、輕度殘疾(殘疾但可獨立生活)、重度殘疾(清醒、殘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植物生存(僅有最小反應)、死亡(無生命征)五級?;謴土己煤洼p度殘疾為有效;重度殘疾、植物生存、死亡為效果不良。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6個月后進行GOS 評分, 試驗組神經(jīng)功能障礙好轉有效率82.6%, 其中56.5%恢復良好.26.1%輕度殘疾.13.0%重度殘疾.4.3%植物生存, 無一例死亡。對照組神經(jīng)功能障礙好轉有效率69.6%, 其中30.4% 恢復良好.39.1%輕度殘疾.13.0%重度殘疾.13.0%植物生存.4.3%死亡。兩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 兩組患者預后恢復效果比較[n(%), %]
對于重型顱腦外傷尤其是繼發(fā)腦疝的患者來說, 早期行顱腦減壓手術是必不可少的, 去骨瓣減壓手術雖然可以及時挽救患者的生命, 但是術后不可避免的會出現(xiàn)如腦膨出、硬膜下積液、腦積水等并發(fā)癥[3], 顱腦損傷所致腦脊液回流、吸收障礙是造成腦積水的根本原因, 主要為交通性腦積水[4],由于去骨瓣減壓術后顱骨缺損, 顱內壓力發(fā)生改變, 腦室系統(tǒng)的形態(tài)、結構也隨之發(fā)生改變, 并且與腦積水互相影響,均需要手術治療。傳統(tǒng)觀念認為, 在對伴有顱骨缺損的顱腦外傷, 發(fā)生腦積水后一般先進行腦室腹腔分流術.3~6個月后再進行顱骨修補術, 而臨床上普遍認同顱腦外傷后的3個月內是顱腦外傷的最佳恢復期, 但如果按照傳統(tǒng)方法治療,就會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 出現(xiàn)神經(jīng)功能不可逆性的損害[5]。
本研究結果顯示, 試驗組神經(jīng)功能障礙好轉有效率為82.6%, 對照組神經(jīng)功能障礙好轉有效率為69.6%,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早期同時行顱骨修補及腦室腹腔分流手術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療效, 該方式有效增加了手術的協(xié)同作用, 先行腦室腹腔分流手術, 等膨出的腦組織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時, 再進行顱骨修補手術, 這樣患者的顱內壓以及腦功能更有利于恢復正常, 避免在行腦室腹腔分流術后出現(xiàn)腦組織移位, 也縮短了顱骨修補手術的時間, 減少手術次數(shù), 同時也降低了治療費用。
綜上所述, 早期同時行顱骨修補及腦室腹腔分流手術對顱腦損傷的治療效果更佳,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張毓, 肖三潮.回顧性總結分析早期一次性顱骨修補及腦室腹腔分流在腦外傷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吉林醫(yī)學.2013.34(25).5159.
[2] 王宏濤.腦室-腹腔分流手術治療重型腦外傷術后腦積水.河南外科學雜志.2008.12(5):52.
[3] 王兆嶺, 陳加焱.顱骨修補及腦室-腹腔分流治療腦外傷的臨床效果分析.中國臨床神經(jīng)科學.2008.16(5):536.
[4] 宋平, 蔡強. 慢性外傷性腦積水的外科治療:附36例報告.中國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11.16(12):725.
[5] 黃紹崧, 林偉.早期顱骨修補及腦室腹腔分流在腦外傷治療中的臨床分析.河北醫(yī)藥.2012.34(10):149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5.029
2015-07-28]
365000 三明市第一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