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軍
復雜髖臼骨折手術療效的影響因素分析
梁軍
目的 分析影響復雜髖臼骨折手術療效的主要因素。方法 38例復雜髖臼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觀察療效及影響因素。結果 按照Matta標準, 解剖復位17例, 滿意復位15例, 不滿意復位6例;根據(jù)AP髖臼骨折評分, 優(yōu)12例, 良15例, 可7例, 差4例, 優(yōu)良率為71.1%, 其中解剖復位優(yōu)良率為88.2%(15/17), 非解剖復位優(yōu)良率為57.1%(12/21),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手術時機及復位質量的患者優(yōu)良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手術時機和復位質量可能是影響復雜髖臼骨折手術療效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復位質量, 必須對其進行有效控制。
復雜髖臼骨折;手術療效;復位質量;影響因素
髖臼是髖關節(jié)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負重較大, 也容易發(fā)生損傷, 髖臼骨折多為間接暴力和擠壓暴力引起, 通常會受到骨盆骨折波及, 也可能是由髖關節(jié)中心性脫位造成, 屬于高能量損傷[1,2]。對于復雜髖臼骨折的治療, 因其移位形式多樣、解剖部位較深, 手術治療易受到多種因素影響, 臨床療效不甚滿意。本研究選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8例復雜髖臼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對影響其手術療效的因素進行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38例復雜髖臼骨折患者, 男22例, 女16例;年齡9~63歲, 平均年齡(34.6±9.5)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30例, 高處墜落傷5例, 其他3例。經(jīng)CT、X線片檢查并確診為髖臼骨折, 根據(jù)Judet etal影像學評分[2],均為復雜骨折, 骨折分類為:雙柱骨折16例, 后柱伴后壁骨折12例, T形骨折6例, 前柱伴后橫形骨折和橫形伴后壁骨折各2例;除2例為單純髖骨骨折外, 其余均伴有2種及以上多發(fā)損傷, 其中合并骨盆骨折11例, 合并髖關節(jié)后脫位8例, 合并顱腦損傷6例, 合并坐骨神經(jīng)損傷4例, 合并股骨頭損傷和股骨頸損傷各2例, 其他合并傷4例。均行手術治療, 時間為傷后4 d~2個月, 平均時間(18.5±3.6)d, 其中傷后1個月內(nèi)完成手術31例, 1個月后完成手術7例。
1.2 方法
1.2. 1 手術入路 根據(jù)患者骨折類型及骨折移位情況, 進行手術入路, 7例患者行髂腹股溝入路, 其中雙柱骨折3例, T形骨折2例, 其余為前柱伴后橫形骨折患者;14例患者行K-L入路, 其中雙柱骨折和橫形伴后壁骨折各1例, 其余均為后柱伴后壁骨折患者;9例行前后聯(lián)合入路, 其中雙柱骨折7例, T形骨折2例;8例行改良髂股入路, 其中雙柱骨折5例, T形骨折2例, 其余為橫形伴后壁骨折。
1.2. 2 復位固定 術中以肌松藥緩解屈髖、屈膝肌肉緊張度, 以雙螺釘技術聯(lián)合骨鉤反復提拉完成復位, 以鈦合金重建鋼板完成固定, 其中12例加用拉力螺釘, 3例采用可吸收釘, 對陳舊性骨折患者, 術中復位同時對坐骨神經(jīng)進行探查,對于股骨頭已壞死、合并股骨頭粉碎性骨折患者, 均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
1.3 評價標準 對患者行為期1~2年的隨訪, 按照Matta標準和AP髖臼骨折功能評級[3]對患者骨折復位情況和臨床療效進行評估, 并觀察手術療效與各指標的關系。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多組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38例患者, 解剖復位17例, 滿意復位15例, 不滿意復位6例[其中1個月內(nèi)完成手術31例, 僅有1例不滿意復位, 1個月后完成手術7例, 均為陳舊性骨折患者, 有5例不滿意復位,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根據(jù)AP評分, 優(yōu)12例, 良15例, 可7例, 差4例, 優(yōu)良率為71.1%,其中解剖復位優(yōu)良率為88.2%(15/17), 非解剖復位優(yōu)良率為57.1%(12/21),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8例患者手術療效與各指標的關系。見表1。隨訪結果顯示, 出現(xiàn)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患者12例, 股骨頭壞死2例并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 坐骨神經(jīng)痛損傷5例并在1年內(nèi)得以自行恢復。
表1 38例患者手術療效與各指標的關系(n, %)
近年來, 髖臼骨折的發(fā)生率隨著高速、高能量致傷因素的增多, 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的發(fā)展趨勢, 對于復雜髖臼骨折,選用正確的手術復位固定方法尤為重要[4]。本研究認為, 性別和年齡并不是髖臼骨折本身的特性, 本組中患者的性別和年齡對手術療效影響不大, 由于手術方法及手術入路的選擇均以骨折類型為依據(jù), 其對手術療效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按照Matta標準, 本組患者中不滿意復位6例, 其中1個月內(nèi)完成手術31例, 僅有1例不滿意復位, 1個月后完成手術7例,均為陳舊性骨折患者, 有5例不滿意復位,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說明手術時機對手術療效影響較大;根據(jù)AP評分, 解剖復位17例, 優(yōu)良率為88.2%(15/17), 滿意復位和不滿意復位合計21例, 優(yōu)良率為57.1%(12/21),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由此證實, 骨折復位質量與手術療效聯(lián)系密切,直接影響到髖關節(jié)的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 手術時機和復位質量可能是影響復雜髖臼骨折手術療效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復位質量, 必須對其進行有效控制, 將其作為提高復雜髖臼骨折手術療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建議對復雜髖臼骨折患者及時手術, 選用適當?shù)膹臀还潭ǚ椒? 對股骨頸骨折、股骨頭損傷等合并損傷進行妥善處理, 并在術后做好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的預防工作。
[1] 呂超亮, 方躍, 楊天府, 等.復雜髖臼骨折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及手術時機分析的病例對照研究.中國骨傷, 2011, 15(8): 630-633.
[2] 王志剛, 屈鐵男, 崔書豪, 等.髖臼骨折手術治療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影響因素分析.中國骨與關節(jié)外科, 2014, 12(6):487-489.
[3] 劉宏, 常玉立, 鄭科, 等.老年人髖臼骨折手術臨床療效的影響因素分析.醫(yī)學綜述, 2013, 11(5):2082-2084.
[4] 席學義.髂腹股溝聯(lián)合K-L入路同時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治療47例復雜髖臼骨折的療效觀察.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3, 17(6):54-5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035
2015-06-10]
448000 湖北省荊門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