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德輝 葉 強 胡 艷 凌燕清 余運明
七氟醚和丙泊酚麻醉誘導對老年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蔡德輝 葉 強 胡 艷 凌燕清 余運明
目的 觀察七氟醚和丙泊酚對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誘導期的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方法 80例擇期行上腹部手術老年患者, 美國麻醉師協(xié)會(ASA)分級Ⅰ~Ⅱ級, 年齡65~80歲, 隨機分成七氟醚組(Ⅰ組)和丙泊酚組(Ⅱ組):分別給予4%七氟醚或靶控輸注丙泊酚3 μg/ml行麻醉誘導。記錄各組患者麻醉誘導前后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及心率(HR)的變化, 記錄Narcotrend腦電監(jiān)測儀NT指數(shù),患者麻醉誘導時間及氣管插管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結果 Ⅰ組患者麻醉誘導時間短于Ⅱ組(P<0.05),與麻醉前(T0)比較, 兩組麻醉達到插管條件時(T1)時HR、SBP、DBP均明顯下降,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T1時比較, Ⅱ組插管后1 min(T2) 時HR明顯增快、SBP、BDP明顯升高(P<0.05), 與Ⅰ組比較, Ⅱ組在T1~插管后5 min(T3)時HR、SBP、DBP波動幅度明顯(P<0.05)。結論 老年患者麻醉誘導,吸入七氟醚比靶控輸注丙泊酚誘導對血流動力學影響較輕、相對平穩(wěn), 值得臨床使用。
老年患者; 七氟醚; 丙泊酚;麻醉誘導;血流動力學
吸入麻醉誘導和靜脈麻醉誘導復合麻醉鎮(zhèn)痛藥和起效快的非去極化肌松藥, 可以提供良好的插管條件, 為臨床廣泛使用。選擇合理的誘導方法和誘導用藥最大程度減少氣管插管時的并發(fā)癥是老年患者麻醉的重要內容。老年患者由于各種生理、病理性變化, 對麻醉藥物、麻醉深度的變化較為敏感,麻醉控制不當都會帶來血流動力學的變化。Narcotrend腦電監(jiān)測儀是近年來用于臨床的新型麻醉深度監(jiān)測儀, 研究表明NT指數(shù)和分級是監(jiān)測麻醉和催眠深度的有效指標, 與丙泊酚的血漿效應室濃度有良好的相關性[1]。作者應用客觀的NT指數(shù), 選擇常規(guī)麻醉范圍Index值在37~56的麻醉深度下,分別對吸入七氟醚與靶控輸注丙泊酚兩種麻醉誘導方法對老年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情況進行臨床觀察,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擇期全身麻醉行上腹部手術老年患者80例, ASAⅠ~Ⅱ級, 男64例, 女16例, 年齡65~80歲, 體重45~70 kg,排除標準:嚴重心電圖異常、嚴重肺心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患者。患者隨機分成七氟醚組(Ⅰ組)和丙泊酚組(Ⅱ組), 各4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身高及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患者術前禁食禁飲, 未術前用藥。入室滴注復方乳酸鈉8 ml/kg, 吸氧, 監(jiān)測心電圖(ECG)、血壓(BP)和血氧飽和度(SpO2)。麻醉誘導:兩組患者均于誘導前1 min靜注舒芬太尼0.3 μg/kg, Ⅰ組患者以肺活量法吸入6 L/min氧氣及4%七氟醚, 待患者意識消失后靜脈滴注維庫溴銨0.1 mg/kg,維持吸入七氟醚使其呼氣末濃度達4%;Ⅱ組患者靶控輸注丙泊酚3 μg/ml, 待患者意識消失后靜脈滴注維庫溴銨0.1 mg/kg,兩組患者當Narcotrend的Index值達45~50并維持5 s后明視下插入氣管導管。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T0、T1、T2、T3、插管后10 min (T4)的HR、SBP、DBP和SpO2的變化, 記錄Narcotrend腦電監(jiān)測儀NT指數(shù), 患者意識消失時間、達到插管條件時間及氣管插管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誘導時間比較 Ⅰ組患者意識消失時間(45± 10)s、Narcotrend的Index值達45~50符合氣管插管重要條件的時間(166±21)s, 短于Ⅱ組的(57±16)s和(225±32)s (P<0.05)。兩組患者氣管插管條件均滿意。
2.2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變化比較 與T0時比較, 兩組T1時HR、SBP、DBP均明顯下降,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T1時比較, Ⅱ組T2時HR明顯增快、SBP、BDP明顯升高,與Ⅰ組比較, Ⅱ組在T1~T3時HR、SBP、DBP波動幅度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HR、SBP和DBP變化比較( x-±s)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麻醉誘導Ⅰ組發(fā)生低血壓、心動過緩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Ⅱ組, 使用麻黃堿、阿托品的比例:Ⅰ組為5.0%、7.5%, Ⅱ組為27.5%、20.0%(P<0.05)。兩組均無屏氣、喉痙攣及支氣管痙攣發(fā)生。
由于組織退變、器官功能衰退, 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統(tǒng)的調節(jié)能力明顯下降, 麻醉期間自主神經系統(tǒng)變化明顯, 尤其在麻醉誘導插管環(huán)節(jié)風險極高, 表現(xiàn)為誘導后心血管系統(tǒng)的嚴重抑制、插管時交感神經高度興奮, 從而導致血流動力學波動顯著, 易并發(fā)心腦血管意外。
七氟醚是一種新型揮發(fā)性吸入全身麻醉藥, 具有血/氣分配系數(shù)小、麻醉誘導過程迅速、平穩(wěn), 不刺激呼吸道、抑制循環(huán)系統(tǒng)輕微等特點[2]。以6 L/min氧吸入4%七氟醚誘導2 min患者意識消失, 可引起動脈血壓下降約13%, 但對心率的影響不明顯, 有時還會增加, 隨著心率的增加減輕心排出量的下降。為了減輕七氟醚用于誘導時插管的應激反應,誘導前靜脈先給予舒芬太尼, 不僅能使意識、痛覺消失加快, 且明顯降低無意識肢動發(fā)生率, 減少不良反應。另外七氟醚對非去極化肌松藥有強化作用, 在誘導時更易獲得滿意的肌松[3]。
丙泊酚是一種快速、短效的靜脈全身麻醉藥, 麻醉效果強、起效快, 無肌肉不自主運動、咳嗽、呃逆等不良反應。有研究表明靶控輸注丙泊酚誘導能較為完全地抑制插管反應[4]。但麻醉誘導劑量的丙泊酚對心血管系統(tǒng)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可使心輸出量、心輸出量指數(shù)、每搏量指數(shù)和總外周阻力降低, 從而導致動脈血壓顯著下降, 約下降25%~40%。此變化是由于外周血管擴張與直接心臟抑制的雙重作用。絕大多數(shù)老年人, 衰老的生理代償是完全的, 只有當生理處于應激時, 如患病及圍術期, 生理儲備功能受限才會體現(xiàn)出來,因此丙泊酚的麻醉誘導劑量對老年患者的生理代償影響是嚴重的[5], 尤其要注意其對心血管的抑制作用。
本研究結果提示吸入七氟醚麻醉誘導和靶控輸注丙的酚麻醉誘導后均比插管前出現(xiàn)血壓下降, 以丙泊酚更明顯, 且心率減慢也是丙泊酚組, 而進行氣管插管時的應激反應引發(fā)一過性血壓升高、心率增快仍以丙泊酚為甚, 說明吸入七氟醚麻醉誘導比靶控輸注丙泊酚更平穩(wěn)。同時吸入七氟醚組的意識消失時間, Index值達45~50行氣管插管的時間較丙泊酚組更短, 體現(xiàn)七氟醚吸入麻醉誘導迅速的優(yōu)點。兩組術后隨訪無不良插管記憶, 兩組麻醉誘導均達到滿意的插管麻醉深度。
綜上所述, 老年患者丙泊酚誘導對血流動力學抑制作用較大, 吸入七氟醚誘導相對平穩(wěn), 可提供一個合適的麻醉深度及有效抑制插管反應, 因此老年患者吸入七氟醚誘導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1] 萬朝權, 梅莉, 王春曉, 等.Narcotrend腦電監(jiān)測用于老年患者麻醉的臨床研究.臨床麻醉學雜志, 2012, 28(11):1076-1078.
[2] 吳新民, 鄧小明, 黃文起, 等.七氟醚用于成人全身吸入麻醉的隨機、開放、多中心、陽性對照臨床研究.臨床麻醉學雜志, 2007, 23(9):709-711.
[3] 夏瑞, 羅高平, 羅愛林, 等.七氟醚對順式阿曲庫銨肌松效應的影響.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 2010, 26(4):304-306.
[4] 韓新生, 呂建瑞, 薛榮亮, 等.丙泊酚靶控輸注全麻誘導時機體應激反應的臨床研究.臨床麻醉學雜志, 2003, 19(6):343-345.
[5] 戴體俊, 喻田.麻醉生理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2:87-8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091
2015-03-20]
523660 廣東省東莞市清溪醫(yī)院麻醉科